章节目录 第三节(2 / 2)

作品:《股色股香

王晓野的报告从来都与老外的报告风格不同,他由衷地看好中国的大势,并用中国的本土理论佐证,老庄、易经和阴阳五行都用上了。他希望中国多些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的色彩,让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古典学说和解放前就有的证券市场重现生机。他说统一前的春秋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争鸣,没有统一的思想束缚人。他认为本土的黄酒与西洋的葡萄酒正在中国合流,因为它们都同属发酵酒,相对柔和,而白酒和威士忌却须在发酵之后再被蒸馏,酒精度太高,一般人受不了。在哈林顿的影响下,董事会渐渐认可了王晓野的结论:中国的股市就像中国的酒,尽管酒味儿有点儿怪,但只要就着中国的菜喝下去就会令人心旷神怡。酒味固然不同,但其实质内容一样:都是酒精在发生作用

根据王晓野的论调,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通过革命不一定能实现,但通过证券交易所倒有可能实现,因为证券交易所可以将各国资源不断股份化、证券化,先在本国股市发行上市,实现共享,然后再以国家为单位将各国股市作为一间公司拿到一个世界联合股票交易所再次上市,让全世界在一个统一的股市实现共享,各国互相参股,人类的利益必然一体化,而利益一体化自然就消灭了战争,实现了和平,把各国人民团结起来。他认为这比联合国更实在、更具可操作性。

英美的职业银行家对中国自然谈不上深厚了解,但在王晓野的教育下,他们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一致乐观:中国股票市场潜力巨大,急需开发。其理由是:股票市场在中国蓬勃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心理基础和经济基础。心理基础实际上指的是人类嗜赌的天性。股市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充满了赌的特征。赌性是人的天性之一,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像一次赌博。尽管人类不断宣称自己如何理性,如何优于其它动物,却终究难逃一赌。所以王晓野常说:人生就是一场豪赌而在人类各族之中,华人的赌性似乎最强,不知这是炎黄基因的遗传还是华夏文化的积淀,反正在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的赌场和赌注最大的赌局中,最乐此不疲的赌徒总是华人。

至于他们所谈的经济基础,则是指中国人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高储蓄率。西方人爱借钱花,用中国人的话讲,这叫“寅吃卯粮”。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省吃俭用,未雨绸缪,为子女和将来尽量先将钱存入银行,这导致了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于是中国银行系统内的高额存款就成了股市源源不断的供给。单个股民的资金小,但全体股民的量大啊中国人就这样满怀希望,一个猛子扎进了股市的汪洋大海。

王晓野对中国股市的预测果然很准,短短几年内,中国股市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跃成为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股市,总市值上万亿人民币,成交额每天超过一百亿人民币,股民有三千多万这超过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全国人口之和

在此背景下,留学美欧的中国学生纷纷受雇于纽约、伦敦的金融机构,并从9o年代初开始云集香港。王晓野从纽约到香港后没几年,就迅速冒升为香港投资银行界的风云人物。曼哈顿证券的实力、声誉,高层老板的强力支持,加上王晓野的热情与开拓精神,使公司和他自已都在市场上声名鹊起。如今曼哈顿证券已经是中国市场上排名前五位的国外券商,而王晓野也成为有史以来在曼哈顿证券职位最高旳中国大6人,年薪6o万美元。

但斯蒂芬.彭和王晓野的关系从来就没有顺畅过。原来同为华人,也有高贵卑贱之分。斯蒂芬.彭是新加坡人,他的骨子里却有种头等华人的骄傲感。与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的华人相比,新加坡人就已经觉得高人一等,何况中国大6人在斯蒂芬眼中,大6人属于香港人的表叔表姐一类,属未开化的华人,所以他对大6人牛逼惯了。但他偏偏碰到了王晓野,一个令其头痛的异数,一个跟美国上司都敢破口对骂的家伙。而王晓野的德行之所以如此,并不仅仅因为他有美国名牌大学的文凭和远比斯蒂芬标准的英语,而更主要是因其天性。

王晓野是个天生的冒险家,酷爱自由,痛恨歧视,藐视权威。此外,他敢说还敢做。他甚至随时准备辞职或被炒掉,然后乘机流浪远方。更令斯蒂芬不平的是,王晓野在曼哈顿证券工作了三年就混上了和他一样的级别。他虽然和王晓野一起合作了近十个上市项目,但尝到的甜头很少。王晓野每次向斯蒂芬推销的股票都是硬骨头,而真正有好股票时王晓野也不找他,而是在一帮老友客户中分配,所以斯蒂芬对王晓野一直不信任,王晓野也从未指望他与自己真正配合。<b>:<b></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