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外记 四十五 西晋西北名将(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要说陈骞这个人,干实事一般般,但是看人混官场的水平确实一流。牵弘到任以后,果然和胡烈一样,只知道对少数民族肉体灭绝,一点儿收拢人心的事都不会做,这就更激起了大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愤怒,纷纷打起反旗,给牵弘弄的手忙脚乱,按下葫芦起了瓢。就在这个焦头烂额的时候,秃发树机能的起义军已经一路打到凉州,沿途的少数民族起义军纷纷加入。公元271年4月,就在青山(甘肃环县西),秃发树机能和牵弘进行决战,把牵弘的军队打的一败涂地,牵弘也一命呜呼,此时距离秦州(甘肃南部)刺史胡烈被杀,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胡烈、牵弘,都是久经战场的将领,作为斗士,他们是合格的,但作为统帅,他们是不够格的。司马炎得到牵弘也战死的消息后,才理解了陈骞的公私分明,后悔不已,只好又派另一位熟悉西北的将军杨欣,来接替凉州刺史的职位。

杨欣,和胡烈、牵弘一样,也是西北军区出身的将领,而且当年跟随邓艾进攻蜀国的时候,他就是金城太守(甘肃兰州),是正宗的大西北出身的将军。

杨欣接手的凉州(甘肃),已经是一个最烂最烂的烂摊子:起义军几乎阻断了和中央军的联系,东边的秦州已经被起义军结结实实的占领,自己掌控下的地区又不断爆发起义,更要命的是,凉州各地的地方官们,也因为山高皇帝远,开始图谋单干,把杨欣这个刺史不当干部了。

公元272年10月,杨欣辖下的敦煌太守(甘肃敦煌)尹璩(渠)死在任上。尹璩是整个敦煌郡的太守,而敦煌城的县令是梁澄。也就是说,尹璩是市长,梁澄是市区的区长。杨欣一看市长死了,就向司马炎打报告,推荐区长梁澄升任市长。但是敦煌郡的功曹(人事处长)宋质,觉得梁澄原来和自己是平级,如今要当自己的上级,十分的不服,就决定起兵反叛。

凉州宋氏是凉州的地方大族,宋质又在敦煌郡当了很多年的功曹,管了这么多年的人事,自然在敦煌安插了很多自己人。于是,宋质索性领着自己的亲信把梁澄赶下台去,立了一个很不起眼的令狐丰当敦煌太守,自己在幕后操纵。杨欣一看宋质敢绕过自己自立太守,这不就是谋反么,就派兵攻打宋质,结果反而被宋质打败,于是威信是一落千丈,整个凉州的形势也就更加动荡。

刺史打不过一个郡功曹,杨欣死活也过不去这道坎,可是现在的形势就是:自己只是名义上的司令,要兵没兵,要枪没枪。杨欣狠了狠心,只好决定积攒实力,以后再战。

在秦州已经失控、凉州又无法给予有力配合的情况下,整个大西北能够听从司马骏指挥的军队,就只剩下了一个雍州(陕西南部)。司马骏非常清楚,自己说是大西北的总司令,实际上和死去的胡烈、牵弘一样,只有一个州的兵力可以调遣而已。而且,雍州是西都长安的所在地,长安之后,就是西晋王朝的心脏洛阳,自己是司马炎在大西北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自己失败,就会引起西晋的连锁崩溃。

千斤重担,如今压在司马骏的身上,左思右想,司马骏决定还是冷静下来,暂时不急于和起义军决战。他上任以后,就开始对各族百姓进行安抚,而且还大力发展农业,储蓄今后战斗用的粮食。司马骏还下令,包括他本人在内,大西北所有的文官、武将、士兵,只要是公家人,每个人都限种十亩地,年年上交粮食,这样以来,经过两年时间,原本贫瘠的大西北,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军粮了。

公元274年8月,秃发树机能再次对金城(甘肃兰州)发动进攻,杨欣率兵拼死抵抗,就在同时,在长安窝了两年的司马骏突然在起义军的背后发动攻击,由于戒备早已松懈,起义军被前后夹攻,第一次遭遇重大失败,起义军将领乞文泥等多人被杀,秃发树机能只好退回秦州。第二年2月,为了保存实力,秃发树机能向司马骏送去人质请求归顺,由于这个时候司马骏也没有实力一举消灭秃发树机能,只好收了他的人质,双方暂时相安无事。

在秃发树机能的影响下,就在当年6月,比凉州(甘肃)还要往西的西域(新疆),也爆发了鲜卑人的起义。西晋王朝的戍己校尉(新疆军区司令)马循没有等到起义范围扩大,立刻带兵镇压,在当月就讨平了这支起义军,杀掉了领头的人,有力的支援了东面凉州的杨欣,这样,杨欣的凉州东西两面都没了敌对的起义军,他就能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凉州内部的事务了。

公元276年,也就是敦煌郡(甘肃敦煌)自立4年之后的春天,敦煌名义上的太守令狐丰死掉了,他的弟弟令狐宏继任,当然,这次继任根本没有经过杨欣的同意,人家还是自己做主。杨欣趁着敦煌叛军首领刚刚死掉、人心不稳的机会,率领大军猛攻敦煌,终于收复这个地区,杀了令狐宏这个伪太守,再次确立了自己在凉州的地位。

在杨欣平定凉州内乱之后,西晋王朝又获得了在大西北的优势。为了彻底包围秃发树机能,同年5月,司马骏进攻长安以北的少数民族部落,杀掉了那里的首领吐敦,断绝了起义军逃入蒙古草原的道路。7月,凉州的鲜卑人阿罗多带领族人起义响应秃发树机能,军队向西一直打到西域,戍己校尉马循再次出击,击溃了这支部队,前前后后一共杀掉四千多人,俘虏九千多人。连续的胜利,让司马炎非常满意,司马骏领导大西北军队有方,在10月被升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享受一品待遇,仍旧都督雍凉军事(西北军区总司令)。这样,起义军失去了所有可能的外援,被晋军再次四面围困在了秦州,无论是秃发树机能还是司马骏都明白,双方的战斗,已经不可避免了。

司马炎非常清楚,起义军虽然四面被围,但是实力并没有受损,如果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秦州乃至整个大西北仍然会随时发生大爆炸。司马炎下定决心,秃发树机能的问题必须完全解决,不能再拆东墙补西墙似的小打小闹,要一招定乾坤,彻底镇压。于是在277年,司马炎开始指示司马骏,调集整个大西北的军队,从多个方向进攻秃发树机能。

由于凉州和雍州中间还隔着一个秦州,因此凉州是大西北晋军的软肋,不容易和司马骏的主力部队形成合力。为了加强凉州杨欣的军力,司马炎给司马骏拨过去七千个壮劳力,让他送到凉州。秃发树机能得到这个消息,知道司马炎是针对自己,就主动放弃和约,和另一位首领侯弹勃带着人就去攻击这支七千人的部队,司马骏知道以后,立刻派出了他的王牌——平虏护军文鸯,去找树机能决战。

提起文鸯这个名字,我想大家一定熟悉,他就是那个一个人在上万人的部队中杀进杀出,却能毫发未伤的战神。自从归顺司马家族以来,文鸯因为勇猛无敌,仍然在军事上得到很大的重视。这次镇压秃发树机能,司马骏把整个大西北能联系到的军队,全都交给文鸯指挥,而文鸯再次以超级兰博附体的精神,每战必胜,把秃发树机打得节节败退。最终,文鸯通过这一站名扬天下,西晋第一次获得了对起义军的重大胜利。

秃发树机能彻底被打服了,文鸯的出现,让他明白了西晋的实力,为了生存,他让侯弹勃带着手下二十多个部落酋长的儿子们来到文鸯的大营跪地求饶,这些人到了以后,都被晋军当了人质。起义军的很多人一看这种情况,都纷纷跑来向西晋投降,其中大的部落,就有安定郡(甘肃泾川北)的吉轲罗、北地郡(陕西耀县)的侯金多、金城郡(甘肃兰州)的北虏热冏,其他零散起义军投降的,前前后后,一共有二十多万人。

在司马骏和文鸯的指挥下,西晋终于遏制住了起义军继续壮大的势头,秃发树机能主力严重受损,不得不跑到偏远地区打开了游击战。文鸯被司马炎记了大功一件,高升当了东夷校尉,回洛阳述职去了,而司马骏也被调回中央,改封为扶风王,扶风国(陕西宝鸡)境内所有氐族人的税收,全都赏赐给司马骏做了封邑。

事情看起来已经皆大欢喜,可是,司马骏和文鸯前脚一走,起义军后脚就又行动起来。278年夏天,秃发树机能的部将若罗拨能重新把游击队组织起来,再一次向西进攻凉州,杨欣在凉州省会武威(甘肃武威)附近和起义军大战了一场,结果被越聚越多的起义军完全包围,重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

杨欣战死的消息传到洛阳,绝大多数大臣居然无动于衷,只有尚书仆射(国务院副总理)李憙(喜)认为,大西北已经再次失控的边缘,朝廷应该马上出兵,才能阻止事态扩大。但是,包括司马炎内在,人们都认为秃发树机能毕竟遭遇过重大打击,不会很快恢复元气,而且打仗花钱死人太多,应该静观其变。结果,就在杨欣战死的年底,起义军再次攻陷凉州省会武威(甘肃武威),大西北再次陷入大乱之中。

从270年到279年,整整十年,秃发树机能的起义军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对于司马炎来说,这支起义军已经成了他的噩梦,为了镇压这支部队,司马炎已经丧失了三名驰骋西北的高级将领,损失了几万人的部队,却还是让整个大西北地区都处于失控状态,而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影响到西晋王朝的整体局势,如果西北失控,西晋就不能进攻东吴,东吴不灭,西晋就会面临两面受敌的困境,司马炎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就无法实现。

司马炎这个头疼啊,一提起西北的秃发树机能,就感觉食欲减退、头晕脑涨。在公元279年的元旦朝会上,当大家都向司马炎庆贺新的一年的时候,司马炎却满脸愁苦,发出了一声连九五至尊都无可奈何的叹息:“难道就没有人能为朕消灭这帮强盗吗?”

满朝的文武,一下子鸦雀无声。西北,现在是起义军的乐土,西晋政府军的地狱。谁都知道大西北的起义军不能再这样闹下去,可是,谁敢去啊?没有金刚钻,谁敢揽这个瓷器活啊!

难道真的就没有人了吗?司马炎这样想。

周围仍然是一阵死一般的沉默。

这个时候马隆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