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外记 四十五 西晋西北名将(1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和蒙古草原上的鲜卑人比起来,居住在大西北的鲜卑人虽然人少、力量也小,可是闹出的动静却更大。

西北鲜卑人生存环境的恶劣,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其实不光是鲜卑人,居住在这里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总是被西晋政府在潜意识里当做外人,只管杀不管埋,是倍受歧视,倍受盘剥,仅仅是勉强活着而已,可以说,三国时代和西晋时代这里的*,并不比两汉王朝少多少。但是,因为三国时代汉人战争频繁,都要拉拢少数民族,鲜卑人、羌人、氐人的利益反而在这个时候还比较受到保护。但是,当大西北周遭地区都被西晋接收以后,大西北少数民族的利益却再次受到了巨大伤害,因为他们只能面对一个汉族王朝,当这个王朝虐待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另一个汉族王朝去投奔了。

对于大西北的鲜卑人来说,曹魏和西晋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压迫自己的汉族王朝而已。这么算下来,鲜卑人已经饱受汉族王朝压迫将近半个世纪了,长期的民族歧视导致长期的民族压迫,长期的民族压迫又让民族仇恨越来越深,最终,大西北再次面临战争的边缘,现在只差一个导火线,把这场战争点燃。

公元268年,河西鲜卑生存的雍州(陕西南部)和凉州(甘肃)交界发生了严重的大旱,本来就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百姓们,这下子更是衣食无着了,为了活命,他们只好偷粮食、抢粮食,于是,整个大西北开始变得动荡不安。第二年2月,司马炎决定把这里单独设成一个州,叫做秦州。

新成立的秦州一共有七个郡,省会在天水郡,省会和天水郡的所在地都是冀县(甘肃甘谷东),其它的郡分别是:略阳郡(甘肃天水东)、南安郡(甘肃陇西东南)、陇西郡(甘肃陇西)、金城郡(甘肃兰州东)、武都郡(甘肃成县)、阴平郡(甘肃文县)。如果我们看一下地图就会发现,这七个郡,正好是鲜卑人、羌人、氐人最集中的地区,在这几个郡之外,除了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就是汉人聚居区。也就是说,司马炎设立秦州,是为了单独关切一下西北少数民族同胞的利益,同时也实行民族隔离政策,方便在秦州范围里集中镇压这里的少数民族。

胡烈是第一任秦州刺史。胡烈,字武玄,他是标准的将门之后,他的父亲,就是曹魏帝国车骑将军胡遵。凭借着父亲的官位和自己的努力,胡烈也成为了一位大将,当年钟会灭蜀的时候,胡烈作为护军(军队副监察官)参加了这场结束三国时代的战斗。钟会谋反以后,胡烈又让儿子胡渊率领带领部队攻打钟会,被救出以后,他又跟着卫瓘带领自己的人马,把阴谋叛乱的钟会和姜维杀死。另外,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司马炎小老婆——胡贵妃的爸爸胡奋的亲弟弟,从这个层面上说,司马炎还要叫他一声叔叔,他是正宗的皇亲国戚。

从灭蜀战场回来以后,胡烈也被论功行赏,后来到了襄阳(湖北襄阳),成为襄阳太守。据说,在襄阳太守任内,胡烈特别善于治理,把这个地方搞得井井有条,因为治理有方又有边疆经验,胡烈才被司马炎特意调到秦州,去处理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

但不幸的是,胡烈是标准的大汉族主义者。他在汉人聚集的襄阳能够把汉人安抚得很好,可是一到了秦州,却立刻成了暴力狂。他一到任,不想着办法赶紧救济秦州受灾的少数民族百姓,反而怕他们起来造反,雄赳赳气昂昂的领着部队就对他们进行武力镇压,想让他们老实一点儿,别老想着去偷粮食和抢粮食。他先领着部队到了高平川(宁夏固原),在耍足了威风以后,又领着部队到了麦田(甘肃靖远、宁夏中卫交界)。

在当时,麦田这个地方,是西北鲜卑重要的聚居地,西晋常年把这里当做狼窝,对这里的鲜卑百姓一直抱着活着不管、死了活该的态度。西晋不把鲜卑人当人,鲜卑人也就不把西晋当政府,凡事都是自己管自己,基本按照部落的形式实行自治。胡烈领兵到了这里,无异于给早已经对西晋极端不满意的鲜卑人煽风点火,鲜卑人就找到他们的酋长大放苦水,这平时不管我们死活也就算了,现在遭了灾,不给粮吃还打人,我们就这么孬种吗!

这个时候麦田这里最大的鲜卑部落是秃发部落,现任的酋长叫做秃发树机能,他就是当时领着一部分鲜卑人在河西定居的拓跋匹孤的直系后代。拓跋匹孤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拓跋寿阗(田)继续统治部落,据说,拓跋寿阗的老娘怀着他的时候,因为睡得太死,居然在被子里就生下了这位老兄,鲜卑族当时管被子的发音叫“秃发”,因此从拓跋寿阗这一*始,河西鲜卑的拓跋部落,就改称为秃发部落了。

秃发树机能是拓跋寿阗的孙子,在爷爷死了以后,他直接就继承了部落首领。胡烈赶到麦田的时候,正是这位秃发老兄统治秃发部落,河西鲜卑平时就饱受歧视和虐待,现在又加上胡烈不断的这种强硬的态度,树机能知道不抵抗就是死路一条,干脆领着秃发部落就反了他娘的。

胡烈这边一看秃发树机能真的造了反,就马上领兵来镇压,公元270年****,两军在离麦田不远的万斛(胡)堆遭遇。鲜卑兄弟们本来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如今打起仗来,又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胡烈本来是来镇压的,反而被秃发部落围了起来痛打一顿,最后全军覆灭,自己也丢了性命,他的上司——都督雍凉军事(西北军区总司令)的汝南王司马亮,也因为救援不利而被撤职。

秃发树机能打了个大胜仗,本来就对西晋极端不满的其他少数民族一看有了领头闹革命的,就纷纷拉起造反大旗,加入到民族自救的洪流中来,于是,整个大西北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起兵,在清净了半个世纪以后,大西北再次彻底崩溃了。

胡烈死后不久,大名鼎鼎的杜预接替他当了秦州刺史,继续承担着剿灭河西鲜卑叛乱的重任。可是这个时候,兵都被胡烈打光了,杜预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哪里有本事打的了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的秃发老兄,而杜预的顶头上司——都督秦州军事(甘肃南部军区司令)石鉴,硬是逼着他领着残兵败将去打秃发树机能,杜预死活不肯,被石鉴送上囚车送到洛阳。但是石鉴也没好结果,他和另一位同僚奋威将军田章一起去打秃发老兄,也被打的屁滚尿流,不到一年就因为谎报军功被撤了职。

秦州晋军接连战败,几乎全军覆没,事实证明,单凭秦州一个州的兵力,已经根本没法扑灭起义军了。这个时候,司马炎才真正领略了这些平日里像牛马一样被欺压的少数民族发起威来是多么无敌,在270年7月,司马炎发布诏书,免去秦州除武都郡(甘肃成县)、阴平郡(甘肃文县)以外所有五个郡的税收,如果老百姓因为战乱没有粮食度日的,由朝廷借粮给他们。同月24日,在深思熟虑之后,司马炎决定派出他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来担任镇军大将军,都督雍凉军事(西北军区总司令),全权负责平定大西北,而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汝阴王司马骏。

司马骏,字子臧,他是司马懿的第七个儿子,也就是说,他是当今皇上司马炎的皇叔。司马骏从小就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天赋,而且性格也厚道,在当时以权谋战术著称的司马家族当中,是为数不多只拥有好名声的小孩儿,在他不到八岁的时候,因为老爸司马懿的原因,司马骏已经是三级侯爵——平阳亭侯了。

司马骏和曹芳是同岁,也就是公元232年出生。曹魏帝国的第二任皇帝曹睿临死之前,指定曹芳做太子,叫同样只有八岁的司马骏给这位小皇帝当伴读。说实话,除了厚道名声好以外,当时还小的司马骏,并没有什么其他值得称道的本事,他这半辈子的起起落落,都是和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在司马家族逐渐窃取曹魏帝国各地军事权力的过程中,司马骏先后在淮北(淮河流域北岸)、豫州(河南)、扬州(淮河流域)都督军事(担任军区司令)。由于家族利益的原因,每一次转任,司马骏都能升一次官、加一次爵。当接替石苞镇守扬州的时候,司马骏在公元268年11月,在合肥(安徽合肥)兵不血刃就吓退了东吴帝国的老将丁奉,也就是因为这次战斗,司马炎认识到了司马骏的能力,从此更放心的让他成为司马家族的有力支柱。近亲、忠诚、能打,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安抚大西北的任务,才落到了他的身上。

起义军也知道司马骏是皇室的重量级亲王,他能文能武,而且这次直到死了两个刺史才最后出场,手下必然也带着重兵,对于刚刚发动兵变的起义军来说,目前的司马骏还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于是,秃发树机能和其他部落酋长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避开司马骏的锋芒,向西进攻凉州(甘肃)。

秃发树机能非常明白游击战的基本原理,那就是永远在每个战斗中形成优势兵力,不到最后关头一定不要硬碰硬。由于秦州失守,西晋王朝的凉州(甘肃)几乎被隔绝,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义军选择往向西进攻,等于就是让凉州独自面对起义军的洪流,凉州的境况,和不久前的秦州几乎完全一样。

西晋这个时候的凉州刺史,是西北名将牵弘。和不久前战死的胡烈履历几乎相同,他们都是名将之后。牵弘的父亲是曹魏帝国的北方名将牵招。牵弘当年也参加了钟会灭蜀的战争,当时他已经是陇西太守(甘肃陇西),是一个市的市长了。蜀国灭亡之后,牵弘被高升为扬州(淮河流域)刺史。

牵弘先后伺候了三任都督(军区司令),先是石苞,后是司马骏,然后是陈骞。这三个人,两个是一品大臣,一个是皇族亲王。据说,陈骞做牵弘上级的时候,牵弘总是不服他,根本不听他的指挥,两个人的关系也因为这个弄得非常不愉快。我们说过,陈骞本人根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他从来没有独立领导过一场大规模的战斗,而牵弘是实战派出身,他的官职都是真刀*打出来的,所以我猜测,牵弘根本看不起花架子陈骞,认为他不配做自己的上级,所以就不听他的命令。

但是这样也就出了问题:当陈骞和牵弘已经水深火热的时候,司马炎该向着谁呢?

司马炎也不是不知道陈骞是个草包,但他是元老级的士族,为了政治层面的稳定,他不能轰走陈骞;司马炎也知道牵弘是个真正的将军,因为就在胡烈战死的半年前,也就是270年1月,牵弘刚刚在扬州战场吓退了东吴帝国的老将丁奉,立了战功。为了照顾陈骞,也为了照顾牵弘,司马炎把牵弘调到了大西北,让他担任凉州(甘肃)刺史,这一回他的上级,就是当初在扬州的老上司司马骏。

牵弘即将上任的时候,他的老上司陈骞(千)给司马炎写信说,胡烈和牵弘都是有勇无谋的人,打打杀杀没问题,但不是搞建设、搞民族和谐的材料,让牵弘去既不利于国家,又害了他自己。司马炎本来就是因为陈骞和牵弘不合才把牵弘调走,一看陈骞还在说牵弘的坏话,就没有听,很坚决的让牵弘做了凉州刺史。陈骞知道司马炎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只能暗自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