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外记 四十三 曹魏统治西北(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河西走廊之西是广大的西域地区,自西汉以来,汉朝于此设置西域都护府(或西域长史府),行使着有效的行政管辖。但是,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内地军阀混战,西域与内地的关系基本断绝。而西域诸城郭国也相互兼并,发生了一些变化。据《魏略·西戎传》记:西域地区从东汉时的五十余国,更相吞灭为二十国。情况大致是:南道的且志(即汉时且末)、小宛、精绝、楼兰,皆并属鄯善(今新疆若羌);戎卢、扦弥(《后汉书》作“抒弥”)、渠勒、皮山,皆并属于阗(今新疆和田)。中道的尉梨、危须、山王,皆并属焉耆(今新疆焉耆);姑墨、温宿、尉头,皆并属龟兹(今新疆库车);祯中、莎车、竭石、渠沙、西夜、依耐、满犁、亿若、榆令、捐毒、休修、琴,皆并属疏勒(今新疆喀什)。北道的东且弥、西且弥、单桓、毕陆(《后汉书》作“卑陆”)、蒲陆(即《汉书》的“蒲类”)、乌贪(《汉书》中的“乌贪訾离”),皆并属车师后部王(在今新疆奇台)。此外,还有乌孙(今巴尔喀什湖东南)、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车师前部(吐鲁番交河故城)等。

曹魏正式建立前夕,即延康元年(220)三月(此年十一月改元黄初),西域的焉耆、于阗王始遣使至曹魏。黄初兰年(222)二月,都善、龟兹、于阗又遣使朝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在记述此事后,接着说:“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据此,似乎曹魏在黄初三年或此后恢复了东汉于西域所设之戊己校尉。其实,早在黄初二年(221)曹魏已拜张恭为西域戊己校尉,说明在黄初元年(220)张既、苏则平定酒泉、张掖地方势力后,西域即开通。曹魏西域戊己校尉治高昌,仍主要管理西域地区的军事和屯田事宜。此外,曹魏还救封西域诸城郭国主以名号,如以车师后部王壹多杂为守魏侍中,号大都尉,受魏王印。

曹魏是否还沿用东汉旧制,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西域长史府呢?从现存的文献看,没有明确的记载。近代以来,国内学者通过对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出土于新疆古楼兰、尼雅遗址的曹魏时简犊文书的研究,证明曹魏确在古楼兰(海头)设置了西域长史府,管辖西域的广大地区。

以上是曹魏政权建立前后,曹操父子统一西北地区及其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其目的在于平定西北各地方势力煽动的羌胡反叛,以安定局势;选派良吏招抚流民和羌胡,恢复生产;并逐渐恢复和完善行政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