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争斗(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薛珝和陶璜都是典型的南方士族。薛珝的老爸叫薛琮,曾经当过东吴帝国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傅),陶璜的老爸陶基就曾经担任过交州刺史,因为这个原因,陶璜的仕途一路顺畅,现在就被孙皓派到老爸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初期的战斗,其实并不顺利,杨稷十分英勇善战,而陶璜只是个先锋,其他的将领都不大听他的,这样一盘散沙的军队刚和杨稷一接触,就被打得大败而回,还死了两员大将。

薛珝初次出军,就因为陶璜大败而回,自然火冒三丈。陶璜一回来,薛珝开口就骂:“你当初自己要求带兵讨贼,可是现在却兵败将死,你说说你该负什么责任?”陶璜也是一肚子委屈,就顶了薛珝一句:“您是总指挥,可是又让我带兵,我使唤不动其他的将军,军令不一,这才会失败的。”薛珝更加恼火,但因为陶璜也是有些势力的人,不敢把他怎么样,火冒三丈变为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变为灰心丧气,干脆让众人收拾包袱,准备退兵了。

陶璜对自己的失败非常不服气,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有能力打败敌军,他挑了几百个精装的士兵,在当天夜里,乘船绕过杨稷,直接去袭击九真太守(越南清化)董元。董元听到前方杨稷大胜的消息,只顾着高兴了,哪能想到陶璜竟然乘船渡海来打自己,于是,陶璜几百个人,不仅把董元搞得一团大乱,还抢了一大批宝物满载而归。

见到陶璜渡海抢回来的几船财宝,薛珝彻底服了。这一次,他把全部兵权都交给陶璜,让他全权负责平叛。陶璜把众将士聚起来一商量,觉得还是应该拣软柿子捏,像上次一样,陶璜和薛珝一起渡过南海绕过杨稷,直接走水路再打董元。按照陶璜的想法,董元刚遭过打击,第二次一定不会特别顺利,可是两军刚一接触,董元就四散逃命,陶璜立刻察觉到他们可能是诈败,于是在军阵的后边,秘密部署了一些手持长戟的士兵,命令部队继续追击。

果然不出陶璜的预料,董元退到一个地方突然杀了回来,四周伏兵也同时杀出,可是陶璜部署的长戟兵立刻发挥了作用,董元军队冲了几次,都不能靠近陶璜军阵,只好落荒而逃,陶璜也俘获了大量财宝物品,获得了一次更大的胜利。

这些财物,陶璜并没有自己享用,他知道,自己的军队,现在和大部队整整隔了一个南海,是绝对的孤军作战,如果不能尽可能联合一切能联合的人,暂时的胜利成果绝对不能保持长久。于是,陶璜选出相当一部分战利品,赠给了当地另一支小股起义军的首领梁奇,请他帮忙一起进攻董元。梁奇起兵,无非也是为了生存,在得到陶璜大批财物以后,立刻率领一万多人来和陶璜汇合,一起把董元围在了九真郡(越南清化)城外。

董元手下有一个叫解系的猛将,攻守兼备、弓马娴熟,陶璜进攻好几次,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陶璜一看硬来不行,就又想到了避实就虚的好计策,他想尽办法,把解系的弟弟解象拉了过来,然后叫他给解系写劝降信,又故意和解象一起乘着小车儿,大摇大摆的让大家全都看到。

不久,困在城内的董元就知道了解象投降的消息,他知道解象受到优待以后,就开始怀疑解系,结果,解系被董元杀掉,失去解系的董元,又失猛将又失人心,终于在公元271年4月,被陶璜、薛珝破城。陶璜因为战功卓著,和他爸爸当年一样,被封为交州刺史。

两三个月之后的夏季,陶璜和薛珝乘胜向杨稷发起大规模进攻。这时候的杨稷,内吃败仗、外无救兵,一仗没打,就只能被围在交趾城里坚守。当初霍弋送杨稷进入交州的时候,曾经和他们盟誓,如果东吴军队围城不到一百天而投降,家属就要全部杀头;如果撑过了一百天而救兵不到,就可以自由行事,责任由霍弋自己担。而霍弋现在已经死掉,杨稷得粮食又撑不到一百天,就干脆找到陶璜,表示愿意投降。

消息传来,东吴部队大声欢呼,而陶璜的做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陶璜知道杨稷和霍弋的约定,所以他不接受杨稷的投降,而是白送给他粮食,允许杨稷撑到一百天。几乎所有将领怀疑陶璜是不是脑子进水,还是陶璜自己说出了这么做的原因,他说:“霍弋已经死了,没人来救杨稷是肯定的了,所以我要等他们约定的日子满了才接受他们投降,让他们投降也不会背上罪名。我招降他们是用仁义,对内教育百姓,对外安抚邻国,不是很好吗!”

于是众人都知道了,陶璜此战的最高目的,在于攻心,在于以德服人。当时,对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思想的隔阂是民族和谐最大的障碍,因为有了这赠粮围城的故事,陶璜也就从一个将军,上升到了统帅的高度,他平定交州的事迹,也因此和诸葛亮平定云南一样,成为了政府安抚少数民族地区的经典范例。

交趾城内杨稷等一城军民的心,也因此被陶璜完全征服,在守城正好一百天以后,交趾城开城投降,陶璜兵不血刃的收复了交州的省会。西晋在交州其它地区的残余部队听到杨稷的消息,也纷纷放弃抵抗,只有九真郡(越南清化)的人事部长(功曹)李祚(做)又再次夺回城市继续坚持战斗,但是不久就城破人亡了。至此,持续了将近十年的交州争夺战,最终以西晋的完全失败而告终。

当初陶璜出征的时候,之前战死在交州的大都督脩(修)则的儿子脩允也参加了这次远征军。等到杨稷投降以后,脩允想要替父报仇,把杨稷等人都杀掉,但是被陶璜坚决阻止。不久,已经投降的西晋将领毛炅(囧),组织了一批绝对忠诚的兄弟,想要暗杀陶璜,但是很快就被发现,于是,毛炅被捕,为了安慰一下脩允,陶璜特别安排他监督行刑。

脩允满肚子的火儿,如今全发在了毛炅一个人的身上,他一看到毛炅,就开口大骂:“晋贼!”毛炅就回敬:“吴狗!谁是贼!”脩允暴怒,上前一把就抛开了毛炅的肚子,然后骂着说:“还能做贼吗!?”毛炅忍着剧痛,临死前仍然大骂:“我立志要杀了你们那个孙皓,你爹脩则就是条死狗!”

毛炅死后,陶璜让杨稷等人跟随虞汜、薛珝率主力部队返回建业,非常凑巧的是,薛珝和杨稷走到半路,就都突发急病去世了,剩下的孟干、爨(窜)能、李松等人都到了建业,孙皓想要杀掉他们炫耀一下战果,但是有人劝孙皓说,孟干等人是忠诚的人,应该宽恕他们,来显示东吴的宽大。于是,孙皓赦免孟干等人,想要把他们流放到偏远地区,孟干等人找到孙皓,说他们擅长制作东吴人都很喜欢的四川侧竹努,因此就留了下来,后来,孟干找机会终于逃回西晋,而爨能、李松等人却因为孟干逃走而被杀掉了。

孟干逃回洛阳以后,将他在东吴地区的所见所闻都汇报给了司马炎,为了嘉奖他忠于国家、顽强抵抗的精神,司马炎任命他为日南太守(越南广治),追赠杨稷为交州刺史,被东吴帝国杀掉的毛炅、爨能、李松的儿子,都被封为关内侯。

陶璜镇守交州以后,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继续镇压不肯归附的少数民族,在原先的地盘儿基础上,一连新设了三个郡、三十多个县。从此,在陶璜的镇守下,一直到东吴灭亡前夕,交州再也没有发生大的民变。

陶璜收复交州,使得司马炎想要三面夹击东吴的计划彻底落空,从此只好和东吴沿着长江对峙,再也不敢打交州的主意。西晋虽然暂时失败,但司马炎丝毫没有动摇灭吴的决心,南北两国新一轮的较量,将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