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一章 决战合肥(1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公元253年(建兴二年)春,延熙十六年正月新春假节,蜀汉政权第三任执政者费祎在其驻地汉寿(即葭萌关)举行岁首大会,大宴群臣,同僚共欢。席间,费祎“欢饮沉醉”,不意被出席宴会的魏国降将郭遁“手刃”刺杀,当场身亡。郭遁也随后被周围卫兵处死。郭遁是姜维于公元250年攻西平时投降的魏将,降蜀汉后受刘禅封为左将军然而郭脩一直不愿成为蜀臣,更想找机会刺杀刘禅,平日利用向刘禅道贺的时机,一边拜贺一边趋前,希望接近刘禅,却总是被其侧近阻隔,难以得手,他又盯上了费祎,就发生了此事。

吴国太傅诸葛恪决定趁东关大胜继续出击,准备起兵二十万,遭到了朝廷大臣们的反对。由于滕胤与诸葛恪是儿女亲家(滕胤之女嫁与诸葛恪之子诸葛竦为妻)他劝说:““您在先帝去世新君继位时,接受了伊尹、霍光一样的重托,入则安定本国朝政,出则摧毁强大外敌,名声传扬全国,天下无不震动,百姓的心愿,期望得以依赖您而安宁。如今在大兴劳役之后,兴师出征,百姓疲惫、国力亏虚,远方国家的君主有所防备,如果攻城而不能克,野战而无所获,这就会丧失以前的功绩而招致以后的责备。不如按兵息师,伺机而行。况且出兵作战是重大事情,此事要靠大众才能成功,众人如果不高兴,您岂得独自安心?”

诸葛恪说:“大家说不可出兵,是他们都无计虑,心怀苟且偷安的思想,而您也认为他们是对的,我还有什么指望?因为曹芳昏聩无能,而他的政权被控制在臣下手中,他的臣民本就怀有离心。如今我利用国家的力量,凭借战胜的威势,则所向之处哪能不获胜?”

诸葛恪见无人支持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晓喻众人。文中诸葛恪举出古今事例,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不乘此时伐魏,将留下长远的遗憾。臣们明知诸葛恪强词夺理,但形格势禁,一时无人敢再劝阻。

好友丹杨太守聂友也写信劝阻,诸葛恪把自己写的文章送给聂友,并在后面题字说:“你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但没有看到长远大局,仔细看看我的文章,你就会明白了。”同年三月,诸葛恪不顾众人反对,征发二十万人伐魏。吴地百姓骚动,诸葛恪开始失去民心。诸葛恪欲先到淮南炫耀武力,驱略百姓。

丁奉劝他:“如今引军深入,敌人领地里的百姓一定会逃走,恐怕士兵辛苦而收获很小,不如停下来包围新城。新城被围困,敌人的救兵一定会到来,那时再设法进攻,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诸葛恪听从建议于五月回军包围合肥新城,这是魏吴两国之间的第五次合肥之战。诸葛恪更让使者带信给川地蜀国一同起兵。

诸葛恪出征后又命滕胤为都下督,负责掌管国内一切事务。滕胤遂日夜勤劳工作,甚至整晚都不睡觉,所有表奏书疏,他都亲自批阅处理,从不随意交给属下*。

姜维在费祎被刺后,权力畅行无阻,得信后,率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包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抵抗姜维蜀军,并把战事报给司马师。司马师先后得到两边战事,意识到这次战争是历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一次进攻,司马昭对司马师说:“自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东吴三路大军遥相呼应以来,将近二十年,没有遇到过这么大规模的入侵。”

司马师刚得到消息也是很吃惊,朝政大臣们都在看着司马师该怎么化解这场危机,贾充问:“子上,你该怎么做?”司马师很快地镇定了下来,自信地说:“我可是司马家的继承者。”

朝廷纷纷议论,担心分兵攻打淮泗,并有守住各个水口的打算。司马师说道:“诸葛恪刚得到吴国的权力,欲使用一时的权利,合兵于合肥新城,希望再次成功,没有空余时间攻击青州和徐州。况且水路口岸不单只一个,多防的地方则用多兵,少防的地方则不足以抵御。”诸葛恪确实把兵力集中在合肥新城。

司马昭谢罪:“对不起大哥,如果不是在东兴城大败,也不会成这样的。”

司马师冷笑了一声说:“这一战也是给我们把吴军一网打尽的机会,传令下去,司马孚率领二十万人抵挡诸葛恪,让守新城的张特和乐方三千人给我死守着,让郭淮、陈泰坚守不出。”

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等请战。司马师说:“诸葛恪军队轻装深入,投兵于绝境,兵力的锋芒难以抵御。况且新城小而坚固,攻击也未能马上攻克下来。”随后,司马师又对司马昭说:“昭弟,我已请示陛下任命你为征西将军,驻军长安,督陈泰,郭淮抵御姜维。”司马昭说:“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