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魏嘉平二年、吴赤乌十三年(250)十二月,魏征南将军王昶向魏帝曹芳进言:““孙权放逐贤良大臣,内部纷争,可以乘机制服吴、蜀。白帝与夷陵之间的地带,黔、巫、秭归、房陵等地都在江北,民众与新城郡多有接触,可以袭取此地。”魏帝乃遣新城(今湖北房县)太守州泰袭巫(今四川巫山)、秭归,荆州刺史王基攻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王昶攻江陵。初,吴引沮漳河水淹江陵以北地,以阻魏兵。王昶乃作竹桥,渡水击吴兵,吴大将施绩夜败回江陵。王昶欲引兵至平地作战,于是大军伪撤,又以所获铠马甲环城陈列以激怒吴兵,施绩果然出兵追击魏军。魏伏兵出,大败吴兵,斩吴将钟离茂、许旻。次年正月,王基、州泰亦皆破吴兵,降者数千口。四月,王昶以功拜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京陵侯。

蜀延熙十三年、魏嘉平二年(250)十二月,卫将军姜维攻魏西平(今青海西宁),不克。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元月,吴国孙权怕自己死后魏军长驱直入,封锁涂水,王凌认为机会出现向司马懿发下统兵的“虎符”以教训吴国为名,调动扬州大军发动政变,司马懿知其计,不许。王凌无奈,又派心腹杨弘去说服新任兖州刺史黄华与其共同举事,没想到杨弘和黄华联名上奏司马懿王凌即将叛变之事,司马懿见时机成熟,调集数万人马,四月,从水路南下,先下达赦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后又写信晓谕王凌,不久大军突然到达百尺堰,直逼州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王凌这才发现情况不妙,拿不到虎符他的本部兵马根本不能和司马懿大军抗衡,自己已无胜算,为避免寿春城遭受战火,他只有亲至武丘,到司马懿大船前面缚投降。王凌在小船上对大船上的太傅司马懿喊道:“我如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简召回,何苦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呢?”司马懿回答说:“因为君非折简之客啊!”

王凌感到脊背一阵发冷,王凌沮丧道:“太傅对不起我,你骗了我!”司马懿说:“我宁可对不起你,也不能对不起陛下!”即令军士押下王凌。

司马懿派步骑六百送王凌从陆路到洛阳,到项城时,王凌向押送他的警卫队长要钉棺材的长钉,队长请示后给了他铁钉,王凌知其必死,在贾逵庙前大呼:“贾梁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当夜把以前的掾属都找来,说道:“我都快八十了,竟然身名俱裂了啊!”于是饮药自尽。

司马懿的部队进入了寿春,王凌的部下纷纷自投司马懿麾下,请求谅解。但是司马他还不满足下令:“将王凌,令狐愚尸体挖出暴露示众三日,参与政变者及与王凌有关系者均诛杀三族。”

泄露了王凌计划的杨康对王凌旧部挨个揭发检举,唯恐漏掉一个。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叫单固的,曾经和杨康一起共事、同样也都是令狐愚的亲信。司马懿把他叫来问:“令狐愚是不是参加了谋反?”单固一口否认:“我们刺史大人是不会谋反的,对大魏忠心耿耿。”杨康对司马懿说:“他骗人。”说完就拿出谋反名单,其中就有单固的名字。司马懿下令:“来人把单固抓起来,送到廷尉(司法部)监狱。”

审讯的法官列出了几十项证据,证明单固曾经参与王凌的计划,而单固仍然一口否认。司马懿叫来杨康和单固当面对质,单固无法反驳,大骂杨康:“老奴才,你出卖王将军,又害我全家,你以为你就能活得了吗?”而从早到晚都想着告密以后能够荣华富贵的杨康,却忘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自己也曾经是参与者。司马懿在深入调查之后,突然发现这个告密的杨康屁股也同样不干净,所以他给杨康的待遇就是:和单固一起押往刑场砍头。看到了杨康的单固,不禁仰天大笑:“奴才,你早该有这样的报应,看你死了以后到阴曹曹地府,有什么脸去见王大人!”

王凌失败以后,王广也被绑了个结结实实的去见司马懿。司马懿知道王广并不同意王凌起兵,所以见了他以后,慢慢悠悠的说:“要是你们家老爷子听你的话,也不至于有今天啊!”王广却神情严肃的说:“我父亲不是谋反,我之所以劝他不要起兵,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父亲不听我的话操之过急,所以才失败。我父亲是司马大人您的乱臣贼子,但却是曹魏帝国的忠臣,可我王广却是我父亲的乱臣贼子,认贼作父求活命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说完,王广夺过别人手里的刀,自杀身亡。

王凌的小儿子王明山,在王凌的几个儿子里最出名,他不仅多才多艺,功夫也十分了得。王凌全家被抓的时候,他逃了出去,后来就想逃回老家,在途中,追兵发现了他,就拼命的追,王明山跑着跑着,看到一棵树上落着一只鸟,拿出弹弓,随手一射,鸟就落到了地上,追兵一看他这么厉害,都不敢再追。王明山后来跑到了亲戚家,可是那个亲戚怕事儿,就向官府告了密,结果,王明山也被抓获,最后被处死了。

公元251年6月,在处理完参与王凌和令狐愚计划的所有官员之后,司马懿以皇帝的名义,逼迫参与王凌事件的楚王曹彪自杀,其亲属都远放平原郡。

为了防止事情再次发生,将各地亲王们,一律软禁在黄河以北第一重镇邺城,严禁他们和外界有任何来往,从此,曹魏帝国皇族全数被司马家族控制。

这是一次残酷的屠杀。数以千计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们,被毫不犹豫的处死。而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司马懿,利用这次机会,更加牢固的把曹魏帝国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曹魏后期“淮南三叛”的第一叛就这样落幕了。

司马懿的果断迅速,立即平定王凌之乱。司马师问道:“父亲为什么要讨伐王凌,稳定魏国基业,以父亲的智慧足以立国建制了。“司马懿冷笑道:“这个世间,确实没有人能再阻止我前进了,但是,师儿你要记住,现在时机未到,我可不想把破绽展露出在我的敌人面前,王凌的叛乱,我也将视作阻碍我的前进的一块石头,不得不除,朝廷之上还有我们的敌人呢。”

司马师拜道:“父亲所言极是,师儿一定会谨记于心。”

讨伐王凌时候,司马昭都督淮北诸军事,率军会师于项。增加封邑三百户,赐给金印紫绶。不久又晋号都督。司马孚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为太尉。司马懿消灭了王凌势力后进一步把持了魏国朝政。

后人对王凌的这次叛乱,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私心另立,有的却认为他是曹魏帝国的第一忠臣。大多数还是认为王凌是忠臣。

王凌事件爆发以后,郭淮的老婆、也就是王凌的妹妹也自然不能幸免,司马懿派出的御史很快就到了郭淮家里,要把他老婆绑走,准备杀掉。镇守西北的郭淮听到此消息也是心急如焚,郭淮旧部听到此消息一下子就围拢过来几千个人,甚至还有都求御史不要带走王氏,然而,司马懿的命令实在难以违背,御史还是把人带走了。

部下便到郭淮处请求出兵,把夫人劫回来。郭淮也知道事情严重性,知道抢劫朝廷钦点囚犯,就是造反自己一世英名,到头来却要落得个谋反的名声,一时间下不了决心。郭淮的五个儿子也一起跪到郭淮跟前哭道:“爹,把娘救回来吧。”

不断的痛哭哀求,头都磕出血来。郭淮不忍心失去妻子,便下了决心:“听我命令,一定要把夫人救出来。”

众人应声:“诺!”

有了郭淮的命令,人们自然一拥而去,终于在御史手上抢到了王夫人。御史向司马懿报道:“郭淮的一群手下把王氏抢走了。”

司马懿感到一点吃惊:“哦?”便让御史离开了,司马师在旁说:“父亲也没想到郭淮也不服软。”司马懿说:“是啊。”

这时,郭淮的信到了,司马懿拆开信,内容说:“五个儿子爱他们的母亲,就是献出性命都在所不辞,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五个儿子也就都活不下去了,我郭淮也就活不下去了。我这次放纵属下去抢我夫人,确实是违背旨意,我愿意认罪伏法,接收处罚。”

司马懿看完后给了身边的司马师说:“看到了没有,郭淮并没有服软,当初除掉曹爽他表示中立,调到西北与陈泰抵抗姜维,他一句怨言都没有,看来我小看他了。”司马师说:“确实小看了,他一句话,就能说动一支部队为他抗旨,这种实力,是绝对不能硬碰硬的,搞不好,就会是一次大西北各族的联合兵变,陈泰也架不住他。”

司马懿说:“这人还要从长计议,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吴赤乌十三年(251)五月,孙权以“神人授书,告以改元、立后”,遂改是年为太元元年,立太子孙亮母潘夫人为皇后,大赦。

同年六月,司马懿病重,梦见贾逵、王凌为作祟。司马师代替父亲之令,让扬州刺史诸葛诞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九月二十八日司马孚也升为了太尉。

八月,戊寅(初五),司马懿也迎来了自己最后的时刻。司马懿欺瞒敌人,君主,朋友,甚至家人的一生,可谓精彩,不愧为智将。

司马师在司马懿的病床旁说:“想想这几年,都在平息内乱,而且,父亲越来越没有以前对付诸葛亮的从容了。”司马昭叹道:“这几年可谓劳累啊。”司马懿坐在病床上狂笑几声,不会儿便感到心痛,吐了几口血,司马昭和司马师夫妇,连忙问道:“父亲,可好?”想到不久病逝的夫人张春华,心中有些叹息,虽然夫妻之间不是很和睦,但是感情还是有的。

司马懿按住腹部说:“不碍事。”说完,将床头边的自己佩剑交给了司马师的手上。司马懿说:“我的天命……也到了吗?”他继续对司马师坚决地说:“师儿,从现在起我的权力交给你了,以后你怎么用自己的权力是你的事情了。”

司马师说:“我定不辜负父亲的期望,支撑魏国的局面看来只有我了。”司马懿冷哼一声:“……希望你不要走错路了。”司马懿大笑几声,结束了自己自信,虚伪,善忍的一生。享年72岁,和王凌服毒自杀的时间,仅仅差了不到三个月。

长子司马师成功继承了父业,成为了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司马懿终于死了,但是,曹操那个“三马共食一槽(曹)”的梦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