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变(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通报曹芳;但惶急窘迫不知所措,于是就把曹芳车驾留宿于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并调遣了数千名屯田兵士为护卫。司马懿派遣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告诉他应该尽早归降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诉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

司马鲁芝,见城中事变,来与参军辛敞商议说:“今司马懿如此变乱,将如之何?”辛敞说:“可引本部兵出城去见天子。”鲁芝然其言斩关夺门逃走。辛敞慌了,鲁芝请他一起走。辛敞畏惧于形势,不知所措,便向辛宪英请教。辛宪英说:“天下事情不能预知,但以我的判断,太傅(指司马懿)是被逼这样做的(指发动政变)!明皇帝驾崩之前,曾把著太傅的手臂嘱咐后事,朝中人士对其遗言记忆犹新。曹爽与太傅同受明皇帝顾命,但曹爽独专权势,以骄奢的态度行事,对王室可说是不忠,于人伦道理亦可谓不正直。太傅此举只不过是要诛除曹爽而已。”辛敞追问:“那此事可成么?”辛宪英回答:“怎会不成功?曹爽的才能不是太傅的对手。”辛敞便说:“那么我可以不离城而去吗?”辛宪英说:“怎可以不去?职守是人伦的大义,当我们知道别人有难,尚且会体察怜恤;如今你为人做事却弃下自身责任,是不祥之事,不可以这样做。至于要为他人而死,受他人所任,是作为亲信的职分,你不是曹爽的亲信,只是出于跟随大众的责任而已。”辛敞听过姊姊的分析后,便随鲁芝出关离城。

桓范是曹爽同乡年长的故旧,所以在九卿之中对桓范特别加以礼遇,但关系不太亲近。这时候,司马懿想让他担任中领军之职。桓范打算接受任命,但他的儿子劝阻他说:“皇帝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于是桓范就离城出去。走到平昌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把手中的版牒向他一亮,谎称说:“有诏书召我前往,请你快点开门。”司蕃想要亲眼看看诏书,桓范大声呵斥说:“你难道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敢如此对我?”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桓范出城以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图谋叛逆,你还是跟我走吧!”司蕃步行追赶不及,只好在道旁躲避。

司马懿知道后,对蒋济说:“曹爽的智囊去了!”蒋济说:“桓范是很有智谋的,但曹爽就象劣马贪恋马房的草料一样,因顾恋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长远打算,所以必然不能采纳桓范的计谋。”

桓范到了之后,鲁芝等人也到了,向曹爽报告了城内情况:“已经水泄不通了。”桓范谓曹爽说:“太傅已变,将军何不请天子幸许都,调外兵以讨司马懿耶?”曹爽说:“我等全家皆在城中,岂可投他处求援?”桓范说:“匹夫临难,尚欲望活!今主公身随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应?岂可自投死地乎?”曹爽闻言不决,惟流涕而已。桓范又对曹羲可以利用阙南别营和典农校尉的军队暂作抵抗,然后占据许昌,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农的身份为他们的军队调运粮草,曹羲犹豫,桓范说:“此去许都,不过中宿。城中粮草,足支数载。今主公别营兵马,近在阙南,呼之即至。大司马之印,某将在此。主公可急行,迟则休矣!”曹爽说:“多官勿太催逼,待我细细思之。”少顷,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至。二人告道:“太傅只为将军权重,不过要削去兵权,别无他意。将军可早归城中。”曹爽默然不语。又只见殿中校尉尹大目到。尹大目说:“太傅指洛水为誓,并无他意。有蒋太尉书在此。将军可削去兵权,早归相府。”曹爽信为良言。桓范又告曰:“事急矣,休听外言而就死地!”

是夜,曹爽意不能决,乃拔剑在手,嗟叹寻思;自黄昏直流泪到晓,终是狐疑不定。桓范入帐催之说:“主公思虑一昼夜,何尚不能决?”曹爽掷剑而叹道:“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

桓范见此大哭着说:“曹子丹(曹真)一向以多智自信。可他现在这三个儿子,简直是蠢猪!那会料想今天因为你们的原因使我灭族!”痛哭不已。曹爽决定了向魏帝曹芳辞去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