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外记 二十三 兴势之战(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长的倘骆道在中路,是最短的一条,以其两端得名。南端接近今陕西洋县的倘水河,北端在今陕西周至县西面的骆峪。因此,其南段叫倘谷,北段叫骆谷。曹爽犯了一个重大的战略疏忽。他选择从中路攻蜀,此路不仅最短,路况也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条路中,倘骆道没有水源的路段最长。因此,攻蜀军队为后勤所羁绊,魏军出谷前,大量负责运输的动物渴死。曹爽只得征调数万役夫为苦力运输粮草,其中很多也渴死了。魏军士气骤降,曹爽军中乃至曹魏本土不满曹爽主政的情绪大幅滋长。

244年3月,曹爽提拔夏侯玄为征西将军,任雍州刺史郭淮为前锋。他们合兵经倘骆道进军汉中。曹爽门生邓飏、李胜作为谋士随军参战。魏军的基础目标是阳平关。

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守御汉中,但总军力不足3万。面对数量上的绝对劣势,一些蜀军将帅建议集中兵力防御汉城和乐城。王平拒绝了,因为援军路途遥远,到达需要时间,一旦敌军畅通无阻通过阳平关,蜀汉就大祸临头了,故只能利用崎岖地貌的地利优势阻止敌军。护军将军刘敏奉命在兴势山中安营,多树旗帜,绵延百余里,制造守军比实际更多的假象。王平亲自率军在后,以防魏军经兴势山东的黄金谷分兵来袭。如王平所料,4月,魏军在兴势山受阻,且因补给线过长且运输动物几乎全部死亡,补给耗尽。蜀汉大将军费祎正从成都率援军赶赴汉中。蜀军预备反攻不堪重负的入侵魏军。

曹爽的参军杨伟意识到危险,求曹爽放弃行动立即撤军,但邓飏反对,不顾自己缺乏军事常识与杨伟争论。杨伟未能说服他们,愤然说:“邓飏、李胜败坏国家,可以处斩。”曹爽不悦,拒绝了两人的建议。太傅司马懿最初就反对此战,再不能忽视如此危险的境况,写信给夏侯玄以示即将到来的灾祸,并警告对方该注意到数年前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几乎遭刘备完败。蜀军牢牢控制兴势山,阻止魏军前进,一旦另一支蜀军断其退路,曹爽和夏侯玄就没命负这个责任了。夏侯玄读信,意识到危险的处境,说服曹爽不情愿地下令撤军。郭淮估计形势不利,率本部先撤,免于大败。

费祎却不愿让曹爽轻易撤军,率军攻魏军侧翼,阻其退路。蜀军在对魏军享有绝对地理优势的骆谷三岭沈岭、衙岭和分水岭安营。曹爽及其部将在军队在行军中因饥渴和疾病付出惨重伤亡后勉强逃回关中。

后果是费祎因此胜获封成乡侯,留守汉中直至244年9月返回成都。相反,曹爽的威望和影响力骤跌,为他在和司马懿的权力争斗中最终倒台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