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一章 孙权称帝(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李胜,父毕子礼、典农校尉

李胜,父李休、太守

刘熙,父刘放、中书监

孙密,父孙资、中书令

卫烈,祖父卫兹,汉末名士,帮过曹操在陈留起兵

裴徽,世为著姓父裴茂、封列侯,兄裴潜、尚书令

荀粲,曾祖父荀淑,父荀彧,尚书令

李丰,给事中,父李义、卫尉

刘陶,父刘晔、大鸿胪

傅嘏,司空掾,祖父傅睿,父傅充、黄门侍,东汉太守

司马师,世为二千石,父为司马懿、大将军

诸葛诞、邓扬等结为党友,诸葛诞等八人号为八达,夏侯玄等四人号为四聪,刘熙等三人号为三豫。

浮夸虚化之士,而且当时都处于曹魏权力中心的尚书台和中书的位置。可以说他们对后来的玄学的的诞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董昭上书给曹睿反对这个虚化的集团:“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近魏讽则伏诛建安之末,曹伟则斩戮黄初之始。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台党连群,互相褒叹,以毁訾为罚戮,用党誉为爵赏,附己者则叹之盈言,不附者则为作瑕衅。至乃相谓:‘今世何忧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罗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当吞之以药而柔调耳。’又闻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职家人,冒之出入,往来禁奥,交通书疏,有所探问。凡此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虽讽、伟之罪,无以加也。””

曹睿还是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把这个集团定为“浮华案”,把夏侯玄、诸葛诞、邓飏、何晏、李胜、丁谧、毕轨、刘熙、孙密、卫烈等15人撤职下狱。司马师等人因在圈子外活动,牵扯不多,便被魏帝放过,更有父亲司马懿的求情,这件事对司马师以后的性格和为人处事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屠杀名单有影响。

曹魏政治中的“浮华”问题正是汉末以来为求虚誉的继续,其目的在于影响甚至操控选举,“太和浮华案”正是魏明帝对此种势力打击的结果.“浮华”的表现形式为“清谈”,齐王芳时期.曹爽集团起用“太和浮华案”中受到打击的名士为其变革力量。但最终触动了代表旧势力的司马懿集团.从而酿成“高平陵政变”,当然那是后话了。

公元230年(太和四年),七月,曹真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曹真于七月上表伐蜀议案,认为可以反击。曹真上表认为蜀汉多次犯境,建议数路大军攻伐蜀汉。魏明帝采纳,陈群认为当年曹操到阳平攻张鲁,已经多收豆麦以增添军粮,然而张鲁未下而军粮犹乏。如今既无别因,而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粮草必会受到钞截,但若要留兵守重地,则劳损战士,这些都是不可不熟虑的事。曹叡便依从陈群所议。不久,曹真复上表要从子午道出军。陈群又述说其中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于是曹叡以陈群之议下诏曹真。其时正霖雨积日,陈群又以为应宜诏曹真还师,曹叡从之。

曹真率主力军改为由子午道进发;大将军司马懿率军从汉水而上,欲与曹真军会师汉中;郭淮、费曜等从褒斜道、陇右武威进兵,直指汉中。诸葛亮知道魏军来攻后,立即加强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人,表李严子李丰为江州都督,防卫后方。曹军的前锋夏侯霸先大军一步,进至兴势,在曲折的谷中下营。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蜀军攻击,夏侯霸在鹿角间战斗,最后援军到达,夏侯霸才得以解围。因蜀地艰险,期间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在朝中,华歆、杨阜、王肃都上疏劝魏明帝下诏撤军,至九月,曹真受诏撤退。与此同时,为加强汉中防务,遂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军。李严不满被调离江州,在私下传言说司马懿等已经设置了官署职位来诱降他,诸葛亮知其意,于是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表其子李丰接替督主江州防务,李严这才愿意北上汉中。诸葛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李严改名为李平。诸葛亮派魏延、吴壹入南安,魏延攻破郭淮,吴壹攻破费瑶(通假字,同费曜),最终取得了防守反击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