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鲜卑(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轲比能只好撤退,再寻战机。

蜀国长水校尉廖立三十岁就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刘备入蜀,诸葛亮镇守荆州地方,孙权派遣使者与诸葛亮进行友好交往,顺便问到蜀国士人中都有谁与他一起治政,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都是楚地优秀人才,他们能同我一起共兴治国大业。”吕蒙偷袭荆州时,脱身逃出,径自逃归刘备身边。刘备一向赏识和礼待他,故没有过于责备,让他做了巴郡太守。廖立自认为才能名气应当在诸葛亮之次,但实际上却游散在李严等人的位次下,所以心中常怏怏不乐。

长谋划军事。过去先主不取汉中,而前去与东吴争夺南方三郡,结果还是被吴人夺去,白白地劳累军士,无功而归。后失掉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巴地,几乎丢失整个州。后到汉中,又使关羽死后连骨头都收不回来,上庸又遭惨败,白白丢失一方土地。这是关羽仗恃自己的勇威声名,带兵作战无方,主观臆断任性而所致,故此前后几次丧师失众。如向朗、文恭,都是平庸之辈。文恭任职治中毫无章法;向朗过去信奉马良兄弟,吹嘘他们是圣人,现在任职长史,一向善于和稀泥。中郎郭演长,是盲目随别人打转转的人,不可与他共谋大事,却让他当上了侍中。如今处在衰微之世,要任用这三个人,确实不当。王连乃流俗之人,一旦聚敛贪狠,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致闹到今天这种地步。”李邵、蒋琬把这些话全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写了一份弹劾廖立的奏章,说:“长水校尉廖立,坐井自大,贬论广大朝士,公然指责国家不任贤达之士而用平庸之人,又说万军统率者都是些不中用的混小子;诽谤先帝,诋毁群臣。当有人说到国家军队简练、建制分明时,廖立傲慢地仰着脸望着屋顶,勃然变色叱责那人说:‘有什么可称道的!’诸如此类情况不可胜举。一羊乱群,都能造成危害,何况廖立官任高职,中层社会以下谁能分辨他的真伪?”于是下诏废廖立为平民,流放汶山郡。建兴十二年(234年),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他双泪长流叹息说:“我们最终要成为异族的奴役呵!”后来监军姜维率领偏师经过汶山,前去看望廖立,称赞他意气不减当年,言谈自若。廖立于是老死流放之地,妻小返回蜀地。

魏黄初五年、吴黄武三年(224)七月,曹丕欲大举进军伐吴,侍中辛毗认为无利,应养民屯田,十年然后用之。曹丕不纳。八月,为水军,郭女王留在许昌永始台。当时大雨接连百余日,楼台城墙多数被洪水淹没冲垮。大臣们奏请郭皇后离开皇宫,换个地方住。郭女王却说:“从前楚昭王出游,妻子贞姜留住渐台,江水暴涨,昭王就派人去接她,可匆忙中却忘了带令符,贞姜便坚决不肯离开,直到被大水淹没。如今皇帝身在远方,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那样的危险,为什么要换地方呢?”大臣们听后,谁也不敢再劝了。曹丕亲御龙舟,循蔡水,颍水,入淮河至寿春(今安徽寿县);九月,至广陵(今江苏扬州东北)。吴安东将军徐盛设计,以木为干,外罩以苇,作疑城假楼,自石头(今江苏南京)至江乘(今江苏句容北),连绵数百里,一夕而就;又大浮舟舰于江。诸将认为这样做没什么意义,但徐盛坚持己见,完成了一系列设置,时江水盛涨,曹丕临望,叹道:“魏虽有武骑千,无所用之,未可图也。”丕乘龙舟,遇暴风漂荡,几至覆没。驻军数日,乃还师。诸将这才明白徐盛有先见之明,纷纷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