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节阅读_25(2 / 2)

作品:《《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再比如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这属于人生意义的问题。应该是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当然,正常人也可以思考。但如果我们思考到自己不能做主了,自己无法控制什么时候想什么时候不想,而且想的很痛苦又欲罢不能,那就是强迫症的症状了。哲学家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像我们这样无法控制,痛苦不堪的。而且哲学家都是在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对世界社会的观察以及大量阅读研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而我们强迫症朋友不是这样的。

再比如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记忆的这个问题,这应该是脑生物学家或者心理学家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我们需要花如此精力解决的问题。同样人为什么长两条腿而不是三条腿,这也是动物学家、人类学家或者进化学家该考虑的问题。其他问题也是一样,东老师说我是在过别人的生活,而且还没过好。

是不是强迫症状并不是由问题内容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它和我们生活的相关程度;我们自己是否可以控制去想还是不去想;以及焦虑程度来决定的。由此看来我想的这些问题都是强迫症的症状,都是不必要如此去想的。

其次关于不想就难受这个因素。难受、焦虑、恐惧是强迫症的核心情绪。强迫症的治疗也是对焦虑的习惯化过程。我们需要去面对和完整的体验这种情绪。事实上强迫症到后来是不去强迫也焦虑,去强迫还是焦虑。这是一个长痛和短痛的问题。如果我们去想去分析,或者通过其他的强迫行为来缓解焦虑的话,那就是选择了长痛。如果我们不去想,只是需要经受暂时的焦虑,从长远来看我们最终会得到解放的。

东老师告诉我对待这些问题需要记住下面这几个词:不烦躁、不驱除、不理会、不分析、不回答、不解决。

不烦躁就是不要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而烦恼,不要去想:“这个该死的问题怎么又来了。烦死了,什么时候能不出现啊”之类的。而是要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些问题的出现。接受它的出现并不等于要去解决它。不驱除就是告诉我们不必想方设法把这个问题从我们的大脑里赶出去,这是做不到的,也是徒劳的,而且会使我们的情况越来越糟糕。而是就让它呆在我们的大脑里,愿意待多久就待多久。接下来就是不要因为我们接受它的出现了,也允许它待在我们的大脑里了就认为该去解决它。这时我们需要是冷处理,就是不理会、不分析、不回答、不解决。

要做到这个六个“不”字真的很难很难。我们的心瘾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我们会在潜意识里认为问题是很重要的,是需要解决的。其次就是我们已经习惯了问题一出现就去分析它,很难换个方向不去分析它。而且不分析又很难受,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种难受。这就是好转困难并需要时间的原因。但只要我们牢记上面的方向,并且坚持按这个方向去做,慢慢的就会好起来。东老师和我反反复复的讲了很多道理,也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都是围绕着上面这些核心内容的。所以,只要把上面这些内容好好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强迫症就会慢慢的淡出我们的生活。我现在已经很少想这些问题了,虽然可能我还是比别人爱思考。但我基本都能做到不深陷其中了。

问题与讨论

5.6.1什么是穷思竭虑

此案例是典型的强迫性穷思竭虑。所谓穷思竭虑是指强迫症朋友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乏现实意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如,反复思索: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人为什么活着?大脑是怎么记忆的?等等。严重时可达到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整天的思考问题,食不知味,夜不能眠,头晕脑胀。

5.6.2穷思竭虑与其他强迫症状的区别

穷思竭虑与其他类型的强迫症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强迫性穷思竭虑一般都没有明确的恐惧对象。这类朋友并不是因为恐惧什么才去反复思考的,也不是因为害怕不思考就会发生什么灾难性的后果。

5.6.3穷思竭虑的治疗

对于穷思竭虑的治疗首先必须明白一点,不要和其本人一起去分析和寻找问题的答案。一旦我们和强迫症朋友一起去分析和探讨他所思考的问题了,那方向就错了,我们也将被拖进强迫症的漩涡。有些朋友所思考的问题已经上升到哲学或者宗教的高度,是我们很难回答的。另外就算有些问题可以从理性或者科学的角度找到答案,但强迫症朋友并不会满足</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