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第137部分阅读(2 / 2)

作品:《锦衣夜行

他打个哈哈道:“好了,皇上传召我呢,就不与你多说了,改日咱们再亲近亲近。”装神弄鬼的话是不能说的,可这未来的当朝首辅,该亲近还是要亲近的,解缙一听国公爷这么客气,受宠若惊地道:“是是是,国公爷先忙着。”

那句改日再亲近亲近的话,自动被他忽略了,国公爷这么说是跟他客气,他一个小小的九品待诏,凭什么跟人家一等公爵亲近亲近人贵自知,人家捧是人家给面子,自己可不能不知进退。

夏浔笑笑,一抬头看见胡靖李贯高庸三个人,三人正眼巴巴地瞅着,一见辅国公向他们望来,赶紧拱揖道:“下官见过国公爷”

夏浔笑了笑,摆手道:“三位勿须客气”便向宫中走去。

待他一进宫门,李贯三人立即围住了解缙,艳羡惊叹道:“大绅兄,你竟认得辅国公大人好大的面子,这是几时结下的交情”

解缙得意洋洋,边走边吹嘘道:“这个么,可说来话长。话说当年,建文元喔,洪武三十二年的时候”

夏浔进宫的时候,纪纲和刘玉珏已经走了,永乐大帝正在用餐。

朱棣跟他爹一样,比较抠,吃饭穿衣比较节俭。建文的时候,依照周礼,吃饭的时候要摆多少个盘子多少个碗都有规定,食用六谷稻黍稷粱麦菰,饮用六清水浆醴醯凉酏,膳用六牲牛羊豕犬雁鱼,珍味菜肴一百二十款,酱品一百二十瓮

还要有八佾之舞,也就是八行八列六十四个美人载歌载舞,要有礼乐,奏优雅的皇庭宫乐等等,朱棣头一天吃饭的时候不知道,御膳房还是按老规矩上膳食,朱棣一看那满殿的杯盘,把他心疼的不得了,第二天就削得只剩一桌几道菜了,至于什么美人儿载歌载舞还要奏乐,也被他免了,永乐帝嫌吵。

夏浔直接到了膳宫,木恩传报进去,朱棣听说他到了,便道:“宣他进来”

夏浔进去见驾,朱棣摆手道:“行了行了,俺吃饭的时候,无须什么礼节了。”

他说归说,夏浔还是恭恭敬敬地行了礼,朱棣手里拿着馒头,往旁边一指:“坐,一块儿吃吧”

皇上用膳,照例要摆一张空桌子,这是规矩,因为皇上可以赐膳,受赐的人可以是皇后妃嫔皇子女或宠臣,皇帝赐膳的时候不是另做一份,而是从皇上这桌儿拿几道菜过去,让那人食用,与天子共食,以示恩宠,这种恩宠是不许辞谢的。

夏浔连忙谢恩,在那张桌子后边规规矩矩地坐了下来,木恩亲自带着几个小太监,从朱棣桌上拿了几道菜,外加两个白面馒头给他端过去,夏浔再次谢恩,然后很秀气地吃起来。陪皇上吃饭,还能真当饭吃么

朱棣乜了他一眼,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使劲咬了一口馒头,然后就拿那馒头点着夏浔道:“你呀,在俺面前就会装模做样,既然叫你吃,该吃就吃,像个受气小媳妇儿似的做甚么”

夏浔笑道:“皇上,这里比不得军中,规矩大,臣不知不觉就惶恐起来了。”

朱棣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其实夏浔以前虽未与皇帝共宴,可是久在宫中行走,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代帝王他都见识过了,尤其是朱元璋,那老头儿气场非常厉害,虽是老迈之人,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神,都令人有莫大的威压,夏浔能在他面前混那么久,哪能禁不起这样的场面。

可是,该装的场合就得装,得知进退。别看皇上说他忸怩,可是见他这么规矩,其实心里还是高兴的。古人说,伴君如伴虎,倒不见得皇帝个个如狼似虎般凶残,可这句话是没错的。和谁相处久了,没有发生矛盾的时候只不过寻常的朋友,你两个就算动了手,也没什么大碍,过些日子气消了,说不定就重归于好了。

可是皇帝手中掌握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你让他不痛快的时候,他一句话就足以决定你的生死,而皇帝身边又围绕着太多的势力集团,如果有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你连和皇上重归于好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地位越高,为人处事越得谨慎,夏浔自打受封国公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不断告诫自己,今后要注意为官之道了。

皇帝是高高在上的,高处不胜寒呐,所谓孤家寡人就是如此了,纵然满桌子珍馐美味,只有你一个人在那儿吃,也够冷清的,朱允炆是皇太孙,从小就这么过,他习惯了,朱棣却不同,这两天吃饭他一直很别扭,现在总算有人陪他吃饭聊天了,他的兴致也高起来,两个人有说有笑,惹得朱棣胃口大开,一顿吃了三个呛面大馒头,又喝了一大碗汤,这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筷子,叫夏浔陪着他散着步往御书房走。

待二人进了御书房,内侍上了茶退下,殿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了,朱棣的神色便凝重起来:“文轩,你还年轻,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得多替朕分担些事情,现在还不是你享清福的时候啊。”

夏浔刚把茶端起来,又赶紧放回去,起身道:“皇上请吩咐。”

朱棣瞪了他一眼,摆摆手叫他坐下,沉吟着说道:“那件事,有着落了么”

夏浔道:“皇上,臣表面上优哉游哉,不过是给人看的,这几天臣没忙别的,一直在操持此事。从臣现在掌握的情况看,那个人恐怕是确实逃走了”

朱棣有点出神,半晌才悠悠地道:“都说俺杀伐决断,可俺比不上他对敌人,俺朱棣不吝举起屠刀,可是对自己的妻儿哼要俺朱棣抛妻弃子,独自逃生,俺做不来”

皇帝家事,外人还是不要置喙的话,夏浔没接这话碴儿,只是接着说道:“臣已派出几路人马,暗中缉索,为他安排脱逃的,应该是锦衣卫原指挥使罗克敌罗佥事,臣曾与此人共事过,罗克敌足智多谋,这件事他安排的滴水不漏,眼下,臣手下的人还没有查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纵他遁逃在外,终究是个麻烦,这件事不能松懈,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管多久,你要给朕一直查下去,务必查个清清楚楚”

“是”

朱棣思索了一下,放下茶杯,轻轻捶了捶胸口,说道:“人心,人心呐朕之所以如此慎重,不是怕他,他昔日高高在上,拥有整个天下,都不是朕的对手,就算他现在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还能掀起甚么风浪呢还能推翻朕的天下不成”

朱棣轻蔑地一笑:“以前,他不行现在,他更不行将来,他算个甚么东西那么朕为什么怕,朕怕什么,你知道么”

夏浔先是一怔,可是脑海间灵光一闪,他突然明白过来。他的腰杆儿不知不觉地挺了起来,神情肃穆,带着诚敬,沉声道:“臣,明白了”

第418章 投其所好

朱棣有些意外,似乎不相信夏浔真的明白他心中所思,便很感兴趣地道:“哦你真的明白说来听听。”

夏浔道:“皇上怕的不是他,也不是那些仍想跟他走的人这天下已经掌握在皇上手中,他们没有那个本事夺走。皇上怕,是因为皇上有要维护的东西。”

“哦”朱棣眼中已隐隐放出光来。

夏浔一字一句地道:“以前,这是他的天下;现在,这是皇上您的天下”

朱棣眼中露出一丝笑意,赞许地点点头道:“不错,区别正在于此。以前,这是他的天下,朕是那个打天下的人,要打天下,就得破。朕不怕天下大乱不怕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因为这天下是他的,他才是守护者。天下越乱,对朕就越有利,百姓们越吃苦,就越会憎恶他的无能,对他怨声载道。”

朱棣的目光灼热起来,沉声说道:“可现在不同,这天下现在是朕的,天下黎民现在都是朕的子民,朕才是守护者。所以,朕不想乱,也不能乱朕不能让子民们颠沛流离,困苦不甚,朕要做一个万民称道的好皇帝朕要给子民富足太平安乐的生活天朝上国的尊严和荣耀朕要大治,不要大乱。

然而,偏有些人只重道统。哼古来圣帝明君,有几个是前人指定的呢可他们不在乎,他们个人的生死,他们不在乎;别人的生死,他们同样不在乎;天下人的生死,他们统统不在乎,他们只在乎他们心中的道”

朱棣喘了口大气,声音低沉下来:“朕钦佩他们的气节,却不能容许他们这样胡来。然而,这世间最难征服的就是人心,朝阳门外,连楹董镛明知必死,却拦马骂驾;黄观王叔英,募兵归来,闻知朕已得天下,竟尔投河自尽,这些事你都知道了吧”

夏浔点点头,朱棣叹息道:“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他们以自己的一死,报效他们的君王,气节可嘉,且又无损于他人。朕只是担心,有些人会居心叵测,不断地在暗中捣蛋,甚至以所谓的大义蛊惑愚民跟着他们一起捣乱。

朕不可能把这天底下的官儿都杀光,就算都杀光了,换上来的还不是他们的门生弟子,还不仍旧是读书人么以前,朕取天下,凭的是手中一口剑;而今,朕坐天下,却不能靠杀戮,杀戮得不到人心。”

夏浔心中一动,脱口说道:“莫非皇上打算赦免方黄齐泰”

这句话一出口,夏浔就知道自己说了蠢话。朱棣可是自始至终以靖难自诩的,好嘛,你靖来靖去,把皇上靖死了,自己坐了天下,接下来,你要靖的那几个朝中j佞一个个啥事没有,拍拍屁股放回家去了,甚至招为己用,你这不是授柄于天下你就是说破了天去,还是乱臣贼子

再说,对于方黄齐泰那几个人,受其迫害的那些王爷们在死死地盯着,屈死的将士家属们也在盯着,四年的战争,需要有人负责无数亡灵,需要有人负责。放了这几个愚夫子,换不来士子们的拥戴,反而要失却诸王和北平系将士的民心。这是政治,不是请客吃饭,必要的血,是必须要流的。

果然,朱棣冷笑一声道:“朕不恨忠于建文之臣,却恨极了诱导建文祸害宗室败坏祖宗成法的那几个j佞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罪大恶极,断不能饶。”

说到这里,他又睨了夏浔一眼,不屑地道:“你以为他们是个什么东西,放了他们,就能换取天下士子人心天下士子会把他们看得比道统比建文更重要”

夏浔赶紧道:“是,臣失言了。不过,尽收天下人心,这个实在难办”

朱棣截口道:“你错了,朕哪有那么狂妄尽收天下人心没人办得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统统做不到,再溯源而上,上古圣君,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他们同样办不到,那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朕是说,尽可能的收文人之心,只要大部分文人为朕所用,那就够了。可是,文人不好对付啊”

朱棣苦笑起来:“他们拿不动刀枪,也不怕刀枪。他们的武器是笔,怕的也是笔,他们就怕那一枝笔污了他们身名之后,为此,他们可以不怕死,可以不要高官厚禄,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你说朕还能拿这些读书人怎么办呢”

夏浔忽地想起了方才在宫门口偶然遇到的解缙,不由精神一振,脱口说道:“那皇上何不做一件文化大盛事,让天下士子参与其中呢这是彪炳千秋的荣耀之举,足以流芳百世,世上还有比著书立说更能流芳百世的么仅此一举,皇上就能招揽天下士子之心了”

朱棣身子一振,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你说甚么仔细些,快快说与俺听。”

夏浔见他站起,忙也起身道:“从古到今,经史子集佛藏道经戏曲小说工艺医药志乘杂史汗牛充栋无穷无尽,各种典籍卷帙浩大已极,如果皇上号召天下文人,把自有文字以来,历代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诸子百家各种书籍全部收集起来,誊录整理在一起,汇编成一部大典,这岂非旷古未有之文化盛事么”

朱棣两眼发亮,呼吸也急促起来,他已经明白了什么,可是还想听夏浔说的确切,便疾声道:“你说下去”

夏浔道:“是,咱们号召天下文人捐献图书,无须原本,只须抄本即可,对价值非凡的孤本珍本善本还可以在大典中注明拥有者的名字或予表彰,这样文人必然踊跃。像这样一件文化盛事,普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参予其中,光是集中在京师负责采选清抄校正的名士文宗宿学老儒至少也得数千人,而这数千人,可就是天下文人中的精英了。”

“等等”

朱棣一举止,制止了夏浔说话,在殿上快速地踱起了步子,半晌,他突然停住,喃喃地道:“这样一件文化盛事,无关于本朝,无关于朕,它是继承列朝列代之文萃,传承千古的一桩大功德,没有哪个读书人不愿参与其中。

可是这件大功业,是在朕的支持下才完成的,又岂能少得了朕的功劳当天下文艺之英,荟萃于京师,共同参与这桩大功德的时候,他们还能生起反抗朕的心思么朕与他们共同完成这文坛盛举,于潜移默化中,不就获得了他们的拥戴么哈哈”

朱棣仰天大笑,欣然道:“妙啊,太妙了,这是投其所好,而且是他们无法拒绝的诱惑。哈哈哈,杨旭,真有你的,你怎么就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好太好了”

朱棣在房中走来走去,一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样子,好像恨不得马上就着手实施。

夏浔见状,忙又提醒道:“皇上,此事重大,急不得。首先,皇上得有几个得用的才子名士,其次,惩办建文朝j佞,必将在朝野激起一片震荡,总得等风声稍歇。再者,这是皇上主持的一桩文坛盛事,如今还是洪武三十五年呢,总要到了永乐年,才好颁布实施,如此,才是永乐之盛事”

朱棣受他提醒,憬然道:“不错,不错,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地走。俺不能操之过急,这事得待天下稍稳之后再说,那时招揽民心,也比现在容易些。”

他沉住了气,重新坐回椅上,笑眯眯地看着夏浔道:“俺心中这桩大愁事,因你一言而解啊。呵呵,对了,听说你今儿去王宁府上吃酒了没让俺搅动了你的兴致吧”

夏浔苦笑道:“吃酒是假,其实是为了问候郡主,小郡主现在住在王驸马府上,臣也不能把郡主往那儿一丢,就不闻不问了呀。”

“啊,对”

朱棣拍拍额头,说道:“茗儿那丫头现在怎么样了,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她不再为增寿之死而时时伤心了吧”

夏浔道:“那倒没有,不过她还是不肯回中山王府去。”

朱棣脸色沉重下来,轻轻叹了口气道:“这丫头也着实地可怜,等她姐姐从北平过来,俺和她姐姐商量一下,找户好人家把他嫁了吧。”

夏浔听到这话,心中倏地闪过一丝难言的滋味,忽然觉得那心沉甸甸的像灌了铅似的,他张了张嘴,想说话,却不知该说什么。

朱棣抬起头,又对夏浔道:“她不回去,就不回去吧,朕准备把增寿名下的房产,再加上原中山王府的一部分产业拿出来,作为定国公的产业,增寿的长子是要继承定国公之位的,如今他已经知道增寿是被他的伯父绑到宫中为建文所杀,这一个屋檐底下,是住不得了。

你和增寿素有渊源,明日,就由你替朕走一趟,让增寿这一房搬家,妙锦要是愿意,叫她也搬过去,先住在定国公府,什么时候有了人家,什么时候从定国公府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夏浔起身,默默地应了声是。

朱棣的脸色稍稍阴沉了一些,又问:“徐辉祖,现在都在做些甚么”

夏浔答道:“徐辉祖每日都守在祖祠里,已经三天了。”

朱棣冷笑一声,道:“不然,他还能怎么样众叛亲离,莫过于他了”

夏浔有些担心地道:“皇上准备对他怎么办呢”

朱棣沉默了许久,缓缓扬起头来,盯着殿顶藻井,久久,方道:“明天,你去中山王府,把这件事一并解决了吧”

第419章 从此不相见

夏浔带着人来到了中山王府,依旧是那高大威严的建筑,门口双狮,朱漆大门,门楣上高悬“中山王府”四个大字,可是这次登门,似乎感觉不到昔日那种敬畏和敬仰。

不是因为他如今的地位并不比中山王府的主人低,也不是因为他是奉圣谕而来,仅仅是因为,这座府邸的主人,他看不起。

大门紧闭着,自从朱棣进城,中山王府的门就一直关着,夏浔的消息,是从中山王府负责采买生活必需品的家丁仆役那儿得到的。

他伫足站了片刻,轻轻一点头,手下立即上前叩门。门扉刚刚叩响,身后马蹄声起,一匹快马疾驰到面前,马上的人儿翻身下马,动作十分矫健。

是茗儿,小茗儿穿了一身箭袖武服,素白色的,衬得她英姿飒爽那雪白娇嫩的肌肤似乎吹弹得破。只是她的神情,有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夏浔一早先去过王驸马府,这件事,他觉得茗儿有权知道。可是茗儿沉默半晌,却没有答应与他同来。她始终是无法确定,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她大哥,所以她只有逃避。想不到,茗儿最后还是来了。

夏浔默默地看着她,茗儿低着头,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