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七百九十四章 让我做你的眼睛(两章合一)(2 / 2)

作品:《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炒红它,让全天下的人趋之若鹜,最好到一石难求、价格高昂的地步。

然后宋知县那个人,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懂得,有些话就不用明说,皇上不能白帮忙。

会宁特产甭管是谁的,宋知县都要想办法拿出炒红的那些银钱,贴补给当地百姓为军队制作磨刀石的钱。

而宋知县那人傻吗?

要是傻,珉瑞不会只甘心情愿认他当岳父。

傻,不会成为天子门生,那贡生卷,丁坚都阴谋论过,是不是为脱颖而出的手段。

所以,当务之急,丁坚想让杨明远这个明面上是宋福生的人,去提醒宋知县派来卖特产的亲信,让别乱卖松花石。

皇上夸过的,用的御砚,你卖百八十两银钱?

最好开业只亮相,私下订货。

相信在有心人的操作下,用不了多久,松花石砚,松花石摆件,将会天下闻名。

“懂了?”快给宋知县那个聪明人传消息吧。

杨明远郑重的一抱拳,下了轿。

回头过,丁坚回府就与母亲谈话。

要说丁家,其实早在丁坚的父亲病死后就落魄了。

但还好丁坚有个好外公。

他总出入外公家,尤其是在奉天时,外祖一家待这个外孙格外亲厚。

有时,同样是外祖家,待丁坚比对陆畔还好。

原因是,在外祖一家人眼中,陆畔什么都有。

再加上,丁坚的母亲是陆畔的亲大姨,陆家又是本皇朝首屈一指的名门,这都是沾着边的,甭管冲里子还是面子,各府明知丁家落魄,但仍邀请为座上宾。

再说回此时。

丁坚自从有了探花之身,靠自己进翰林院后。

丁府大事小情已由他彻底做主,成为几房中名副其实的当家人。

当家人要管大家吃喝拉撒啊,没银钱,高门人情往来它也转不起来呀。

丁坚叫来府中在外面开文玩店的几位大掌柜,在书房里安排了一番。

就这事儿,过后,杨明远感觉被丁坚深深的教育了一回。

原来,别人说的御前行走真能发财,不是假的。

他那时,只以为别人要送礼是让给透露皇上消息之类的,那这钱可不敢收,更不敢与别人走得近,以免让皇上反感。

却不想,还有这种方式发财。

利用第一手消息,哪里哪里的东西要涨价了,在大家都不知晓屯一些,倒手再挣。

杨明远之后有足足一年的时间后悔。

他和丁坚抱着一样的金饭碗,人家丁坚还提醒他松花石将要天下闻名。

可他让亲娘哥哥嫂子省钱,只会让家里人少买些地,丁坚却在一年内,他都不愿意去猜测赚了多少银钱,怕猜出数目,心里更呕得慌。

原来,还可以有如此发家的方式。

不过,眼下,小杨还看不到以后的事,不知道就会很快乐。

他正快乐地向镖局的方向前进。

京城郊区,千里马分镖坐落京边。

这里以前属于京城有名的贫民窟。

宋福生头几年买下几户人家,房子破败得不像样,找人修补又打通院子,就成了镖局分部。

那院落很大。

可今天,杨明远却觉得拥堵不堪,离老远就听到院子里一片嘈杂。

富贵他们到了,才到。

宋富贵手里举着馒头看到杨明远进院,急忙三五口咽下就迎了出去。

对杨明远其人,由于顺子那话,富贵之前保留意见。

但这次,听留守在这里的账房和揽单子的工人讲,门市早就被解决了,很好的地段,就是杨明远给解决的。

而且比起那几位留京的进士,只有杨状元来得最勤快,经常问镖局是否有难处,还亲自来。那几位留京当官的进士,都是打发人来问。

宋富贵能不对杨明远改观吗?

“杨状元,快,进屋。”

郭老大也站在马厮前,冲杨明远热情挥手。

杨明远明显比富贵还激动,先递给一封信。

富贵:这么厚?你这是写了啥呀,咋和俺福生那么有话说。

搞的咱都不好意思了。

因为俺家福生在出发前没让捎啥话,只让给你匀点蜂蜜,给你们留京的几位进士一人一块松花石砚。

宋叔没话说,杨明远却依旧热情不减,“那砚台千万别给我们,留着卖钱。富贵叔,你听我说。”

“可不敢让状元郎叫声叔。”

“别说这些,富贵叔,你先听我讲……”

讲到后来,杨明远和富贵对着吃馒头,边吃边说,连个咸菜都没有,俩人却觉得这饭咋就那么香,就着大喜事下饭。

“懂啦?”

“放心,保准办的明明白白的。”

杨明远是在天完全黑透时才回家。

到了家,对他娘、他哥说,会宁来人了,这是宋叔给咱家人的蜂蜜。拿给小侄子喝。

又踌躇一下:那什么,娘,哥,这次押镖来的人太多,他们忙的吃饭只吃干粮,让嫂子留家照顾侄子和家里,你们这几日能不能帮忙去给张罗张罗饭,再将咱家的存菜拿去一些。

明远的哥哥第一反应是:

去伺候他们,会不会丢了你的面子?白帮忙倒是不要紧,其实对于宋家帮你的,这都是应该的。

杨母的第一反应:

她就知晓这蜂蜜不是那么好随便吃的。

唉,好吧。

儿都说了,有些事不要想那么复杂,就当是认识的亲朋间互相帮忙而已。

三日后。

杨母在镖局院子里帮忙,看傻了眼。

踩高跷和唱大戏的扮相起来。

数不过来的挂鞭向外运送。

大鼓唢呐队伍,汉子们头上戴的小帽绣着字,难得她还认识,关键这两天总能见到,小帽正中间绣:会宁二字。

好些掌柜打扮的,正围在宋富贵身边听最后指导,“记住没?”

“放心,大掌柜,您就瞧好吧。”

最惹人注目的是,二十名身高一模一样、穿着一模一样的精神小伙亮相。

那衣服怪模怪样,可它也是真养眼。

得亏来这里帮忙的是杨母,还算镇定。

要是杨大嫂,大嫂看见小伙子们都会没空偷吃蜂蜜,她会多看一眼是一眼。

要知道这可是从会宁县选出最精神的小伙子。

会宁门面担当的选拔,那是从初试报名到复试都很严格的。

主考官团队,更不是宋知县和宋富贵这俩在外面坐着的。

而是在帘布后面的宋茯苓、桃花、宝珠,钱佩英,以及给面子亲临现场的马老太。

正可谓,老中青三代女人选拔出的帅小伙。

衣服是制服样式,鞋底弄上了铁掌。

……

会宁特产开业这一天,京城百姓们只有一个感觉:

怎么啦?发生了什么?

有一只队伍,一路走一路放鞭炮,离远就能看见踩高跷的,吹拉弹唱,东北特色,比娶亲还热闹。

最惹人注目的,踏踏踏,二十名护卫小伙整齐划一护送一块在京城“罕见”,在会宁一点也不罕见蒙着红布的松花石。

皇上忙完大半日,问:开业了?

大太监回:开业了。

唔,朕要出宫走走。

杨明远和丁坚急忙恭敬站起身。

皇上瞟眼他们,意思很明显:你俩就不要去了,朕可不想被认出。

带的随行秘书是陆畔的二姐夫。

想了想,皇上说,去给孟景遇叫来,让他随朕去瞧瞧。

陆丞相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皇上正微服出宫。

陆丞相之后,其他内阁大臣们也通通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