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更三更四更合一(为月票1600+)(2 / 2)

作品:《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这点,虽然我父亲、我、我娘,甚至我们府上的丫鬟婆子估摸都不想承认他是亲家。

但是,他确实是谢文慧的公公。谢文慧哪怕就是舞姬生的,她也是侯府走出去的女儿。”

陆畔:“说完了?”

“啊。”

顺子笑着上前插话,“谢公子,您尝尝这蘑菇汤,是真的很鲜。”

又看了眼陆畔脸色,给谢文远小声解惑说,我们少爷为何没唤钱米寿的姑父前去问话,您不懂?只是一个黄口小儿的说辞,不足以当证据。但要是他姑父去了,我们少爷可是一向秉公办理的。所以,谢公子,你明白了吗?

谢文远立即起身拱手,长揖到底,给陆畔行了个大礼。

明白了,他晓得该怎么做了。

如果没占粮,及时还回去,再给一些补偿,给到让那个小男孩的姑父满意,改了口,一切都好说。

如果人家不满意,不改口,那么?

不会的,谢文远心想:回府就给谢文宇揪出来,让他找谢文慧去任家村。让那对兄妹俩去跑、去说好话、去搞定,他才不去丢那个脸。

另外这回必须不能嫌唠叨麻烦,还得提前警告那些井底之蛙,别做蠢事,万万不能威胁,必须怀柔,必须给足了好处让人点头。人家要是不点头,谢文宇,谁让谢文慧是你妹妹,你也甭回府了。

“我先回府,珉瑞,多谢了。”

顺子上前拾掇碗筷,陆畔放下汤勺,意外地看了眼锅:“没了?”

“呵呵,是,少爷,没了。”您一直在喝就没住嘴。谢公子在那不停地说,您是不停地喝。

好吧,陆畔这才站起身,走到窗边,心想:

其实他放过任家这事儿,不仅是为给侯府、给文远脸面。

这里面,祖父说的对,不是个例个案,入城的难民那么多。

处理后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削弱下面的盘踞势力。

下面各城池有太多的乡绅里正,盘踞地方,势力不小,经常滥用私权欺压村民,甚至有很多村民的生死也掌握在这些人手中。不走官衙,私自处刑。

应借此由头,打掉一批毒瘤。

另外,他们真正要查的也不是十两二十两。

红牌队伍,相比其他队伍、比如最底层的军户,被欺压的情况要少很多。即便被欺压也不是致命的。

他们陆家得多去查那些致命的。

他们要查出胆最肥的,最好查出下面城池连发粮也没发,直接扣留入私库的胆肥者,杀之,震慑,更要撤销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占其位不谋其政的贪污官吏,以儆效尤。

而那头回府的谢文远,真的给庶长子谢文宇打发出去了。

也就是说,任子苼是第一批回任家村的,着急想见见那伙逃荒的,谈谈。想要什么对不对?没有什么是不能谈的。

第二批是押粮车,十车精米细面行驶在路上。

第三批就是谢文宇代表武安侯府,带着妹妹谢文慧也坐着马车赶往任家村。

一个个都着急要见这批难民,毕竟国公府陆小爷暗示了,只要那伙人改口、他才会抬抬手。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伙逃荒人的总代表宋福生,却身在奉天城。

干啥呢。

购物呢呀。

还找什么府衙问救济粮的事啊,眼下通过米寿得知,不用打听了,等着就中。

再说,一人多少斤,大人小孩分多少,要是只是问这方面,员外爷就告诉了。

还找什么铺子卖蘑菇啊,也不卖了。新鲜松茸又重新送回空间。

宋福生都有点后怕,没送出去松茸也好。

当时脑子一热只想着都给了小将军,却没考虑到,就松茸这品相,像从地里新挖出来似的,怎么解释?那人可不是阿爷他们说啥信啥的人。

员外爷和老妻也不着急走了,非要陪着逛街,还非要等着宋福生他们买完,到时候用员外爷家的牛车送宋福生一段路。

有车就是方便啊,不用着急赶回去。

有空间就是好啊,不方便的都能塞进空间。

总之,买买买。

员外爷老妻捶着腰,坐在茶馆里笑道:“这大侄子啊,一看往后就有大出息。别看眼下手头紧,那也敢花钱。只有敢花钱往后才能赚大钱嘛。”

员外爷嘬了口茶水,抬眼看了看老妻:你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自从听说福生能和国公府讲得上话,你就改了口,看什么都顺眼了。

不过,话说大侄子是真能逛啊,累的他带着老妻和随从,不得不坐在茶馆等,真是陪不起。

“这是鹿皮的?”

衣裳铺子的女掌柜说是,这也是小孩现成鞋里最好的。

宋福生指挥钱佩英挑,给挑双和米寿脚差不多的:“来一双这个。”

“不是才买了一双?”

“一双够干啥的,米寿穿小靴子跑啊跳啊,过段日子下雪,雪也不会进到鞋里。”

宋福生说完,一个大老爷们买起东西来却兴趣十足,又摸着绿色带碎花的布料:“这个多钱一尺?”

“爹。我不要啊,都给我扯两块能做两件棉袄面了。”

宋福生絮叨说,你得要,闺女,得有两件换的。咱们啊,在孝期。虽说咱村里人一年到头买不起件衣裳,不讲究那个,只买能穿长远的颜色。

但是咱家不同,咱家既然买得起,就得注意,唉。也就是说,你那块红色带小碎花的,暂时别穿了。这绿色多带劲,你穿准保好看,听爹的没错。

衣裳铺子老板娘听闻都被逗笑了,头回看见当爹的比当娘的扯布料还积极,不停给媳妇女儿、儿子,往身上比量。

钱佩英没想给自个买布料,结果老宋也非得给她买,买了一块深蓝色的,买了一块酱色得。其实回村就得干活,没必要。

倒是老宋,就给扯了一块粗布,就那粗布他还激恼呢,嫌弃花那钱不如吃碗馄饨来的实在。

另外,他们四口人还买了许多糕点,核桃酥,又买了些苹果鸭梨,这季节了想吃别的也没有,这些也都是给米寿和女儿准备的。

假装放进女儿的筐,筐里只留几个做做样子,大部分全放进了空间。

宋福生还曾向人打听过,问哪里有卖奶牛的。

问牛干啥啊?想买头奶牛,一早一晚给闺女和米寿挤奶喝。

钱佩英嫌弃道:“你还没富到那种程度呢。等赶明开荒,你连头耕牛都没有。咱们花了多少银子了?”

说起银子,宋福生看了眼他们大包小包的,给老娘也扯了块布料,给买了十斤棉花,也给阿爷买了烟叶子了,该回去了。

回去就代表有些事得嘱咐了:“米寿啊,”宋福生抱着米寿道。

“啥?”

“回头,见着大伙,别说咱蘑菇卖了一百两银钱,姑父相信你有守口如瓶的实力。”

“为啥?”

“那什么,咳。姑父就说卖三十两。因为咱大家伙,心里最高价位才二十两撑死,咱告诉他们三十两,都算咱仁义了。咋回事儿,咱自个晓得就中了,不用非得说那么细。”

钱米寿微皱小眉头:“可你这样不好。”

宋茯苓:就是,爹,啥素质。

宋福生不服了,咋他成素质低的了?这俩孩子让他惯的,不知柴米油盐贵:

“什么不好,哪里不好。一百两的人情,是大家伙还吗?是我还。”

宋福生又掰开了揉碎了讲:

你看,咱知道了小将军是国公府的少爷了,往后咱有啥新鲜物、好吃的好喝的,咱就得主动送国公府进贡了。人家要不要是人家的事儿,咱必须得送,送的是感恩、是心意。

所以啊,就咱弄出的新鲜物、好吃的好喝的,不需要成本吗?成本都是由咱自个的小家承担。那一百两银,我留七十两咋啦?有毛病吗?

钱米寿被说的有点迷糊:“我是能守口如瓶,那是他们不问我。以前我能守得住,也是因为你们没问我。可他们要是问我呢?我怎么守口?”

孩子的意思是,问到了,难道要撒谎吗?

宋茯苓赶紧凑上前,告诉米寿道:“这方面,你姐姐我有经验。问你的话,不想撒谎,你就不吱声,装没听着,跑开躲开。”

“嗳嗳?”钱佩英听不下去了,她可怜的米寿啊,好好的孩子,被这爷俩都给教糊涂了。

就在宋福生他们坐上员外爷家的牛车,往回赶路时,快马加鞭赶回去的任子笙,已经到达任家村,且和他爹吵起来了。

任子笙本想第一时间先去解决问题,可他实在是忍不了。

没想到亲爹能糊涂至极,竟然说出“蚊子再小也是肉”的话。

蚊子再小也是肉,竟然是贪那点粮的理由。

这句话就是给他的解释?

还反问他,还挺疑惑地问他:“怎地啦?”

两个弟弟也问他,怎地啦。

任子苼差点让亲爹亲弟弟们气个倒仰,闭目站在主屋里,足足缓了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