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百一十四章.逆转(下).(2 / 2)

作品:《摄政大明

周尚景答道:回陛下,这些隐情皆是苏州知府周素海查出来的,倭寇离开苏州之后,周素海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并且抓到了八王船行的大掌柜钱鲜如。但因为事关重大,周素海不敢宣扬出去,只是暗中通报于老臣,老臣得知消息之后,担心此事会危及皇室声望,就索性将整件事情压了下去没想到陛下您明察秋毫,最终还是发现了。

德庆皇帝依旧是面无表情,只是眼中隐隐有凌厉的精光闪动,继续问道:哦钱鲜如被抓到了他现在又在哪里

周尚景同样是面无表情,缓缓答道:钱鲜如勾结倭寇祸害百姓,可谓是罪大恶极,又牵扯到了皇室声望,所以此人绝不能留老臣已是私作主张,将钱鲜如以及八王船行内部的一些知情者,全部处死了,这既是为了隐瞒消息,也是为了警告一下八王船行背后的那几位藩王,让他们收敛一些。

与此同时,赵俊臣似乎想到了什么,插口道:陛下,前几日您曾经让周尚景调查倭寇之乱的真相,周尚景当时给出的解释是苏州并没有出现过倭寇,只是一些泼皮无赖伪装成了倭寇祸乱百姓,已是被苏州官府镇压处决了,在这些人的名单之中,就有钱鲜如的名字。

另一边,周尚景也点了点头,说道:老臣确实是用这种方法处死了钱鲜如等人,将全部的罪名都扣在了他们的头上。毕竟,也确实是钱鲜如等人引发了倭寇之乱,处死他们也是罪有应得。

然而,德庆皇帝很快就抓住了事情的关键所在,又问道:哦这么说,包括钱鲜如在内,所有的知情者都被处死了,也就是说,沈常茂刚才所讲述的那些隐情,如今已是没有任何的确凿证据了

周尚景沉默了片刻之后,也承认道:回陛下,这些隐情虽然都是实情,但事到如今,臣确实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

出乎意料的是,周尚景承认之后,德庆皇帝并没有穷追猛打,而是说道:既然如此关于八王船行的事情,朕会派人进一步详查,在朕调查清楚之前,周尚景你就不要随意走动了,朕会让人在拙政园为你准备一处房间,你就留在拙政园一段时间吧,在此期间,不允许你接触任何人至于你手里的诸般政务,也暂且交给其它大臣处理。

德庆皇帝的这般决定,竟是主动退让了一步,只是夺了周尚景的权柄,暂时将周尚景软禁了起来,但并没有决定周尚景的罪名与处罚

这也就意味着周尚景随时都有可能复出

对于德庆皇帝的决定,周尚景似乎早有意料,并没有任何的质疑,很干脆的领旨谢恩了。

然后,德庆皇帝又说道:接下来,除了赵俊臣之外,你们都可以退下了。至于那些正在书房外面等候的大臣们,也让他们暂且离开吧,等事情查清楚了之后,朕再传唤他们。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之后,周尚景与沈常茂表情各异,但皆是没有说什么,很快就离开了书房。

一时间,书房内,只剩下了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

关于八王船行的事情,你怎么看

等到周尚景与沈常茂离开房间之后,德庆皇帝向赵俊臣问道。

赵俊臣也没有丝毫的保留,很干脆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臣认为,沈阁老今天的表现十分异常,怕是已经被周尚景收买了也正是因为他与周尚景的一唱一和,周尚景才会暂且躲过了罪责不过,沈常茂所陈述的关于八王船行的种种隐情,没有任何证据,只是一家之言,未必就是真的或许只是周尚景为了逃脱罪责的谎言,想让陛下您投鼠忌器罢了。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么,依你看来,八王船行的种种隐情,有几成可能是真的又有几成可能是假的

赵俊臣沉吟片刻后,答道:依臣看来,有五成可能会是假的,毕竟周尚景拿不出任何证据,但也有五成可能会是真的,毕竟沈常茂的种种陈述,与西厂的调查皆是吻合。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说道:不过,不论此事究竟是真是假,但周尚景的手段一向高明,绝不会编造那些经不起推敲与调查的骗局,所以八王船行的走私活动应该不会有假,为了顺利走私,也一定收买了江阴军镇此外,走私船行与倭寇海盗们有些联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八王船行才会被周尚景利用,与倭寇之乱联系到了一起

臣以为,此事不论真假,都只能暗中调查暗中处理绝不可公布于众,否则就会引起一场天大的风波,皇族的声誉都会受到损害,不利于朝廷大局只不过,这样一来,陛下您就相当于默认了周尚景的解释,恐怕也只能暂且放过周尚景一马了。

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德庆皇帝再次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