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八章、志不可夺(1 / 2)

作品:《汉魏文魁

对于收留孔融遗孤一事,关靖是决然反对的,一力劝阻是勋:“养其孤,比吊其人、葬其尸,易怒魏王也。主公不敢往许都相吊,而乃养其孤,是避豺狼而自投虎穴也,不亦危乎”

可是周不疑却坚决主张收留两个孩子:“先生以经学治身,以仁名布天下,今人有难不救,已不义矣,而先避之,尚有可说。人托其孤于先生,岂忍却之舍外即不为程婴、杵臼,亦不当为屠岸贾耳。”

是勋说我怎么就屠岸贾啦又不是我要搜杀孔融遗孤。周不疑说啦:“孔文举将孤儿托付先生,是以先生能之也,今若舍之,恐为魏王所害,与手杀之何异今二子不投门下,犹可避也,既来投,而使与其亲并戮,骂名必旋踵而至先生三思。”

是勋忍不住低声嘀咕:“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好吧,这年月还没有周顗,这句话没人能够听懂。想了一想,不禁问道:“若遣人护其返归曲阜,可乎”

你孔氏在曲阜还有一大家子呢,凭什么让我来帮忙养你的孤儿孤女啊

周不疑连连摇头:“郗鸿豫深诬孔文举,孔氏恐当避嫌,必不肯育其儿女若可育,孔文举岂不知之,而乃托之先生”要是能把孩子平安地送回老家去,孔融早就那么干啦,为什么偏偏要把孩子们送到你这儿来呢不正说明了族人都不可靠吗对于孔氏同族的德行,你说是你比较了解呢,还是孔融比较了解啊

是勋心中暗叹。其实这都是我当年说错了话。所酿成的恶果啊……还记得他曾经奉曹操之命去游说孔融。想把孔融诓出许都,赶得远远的,结果孔融料知来意,一见面就捂耳朵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是勋没有办法,只好以耸听危言来开篇,先说:“闻孔公得公子,故来相贺。”接着又说:“既允赠于勋,自当先观。”

孔融当场就惊了。说:“谁言相赠于卿”

是勋即道:“孔公待勋恩厚,勋不能为公孙杵臼,只能为程婴也。孔公放心,勋必将公子养大成人。”那意思,你若不肯滚蛋,则必为曹操所杀,你就算不顾惜自己的性命,难道不为初生的婴儿考虑吗还是先避让一段时间吧“比及公子年长,乃还之故郡,则即使公还被难。公子亦不难匿也。”

所以孔融一旦临难,才会首先想到是勋。赶紧的就把儿子女儿给送过来了吧……

关靖继续反对,是勋也继续犹豫,周不疑乃扬声道:“身可死耳,志不可夺;人夺其志,虽生犹死。不疑知先生志在匡正,兴盛国家,而若失其德,虽有智数,其谁听之匹夫而欲安天下者,焉有是理”

有些人虽然死了,他仍然活着;有些人虽然活着,他已经死了。你哪怕再有什么宏图大志,这一品行败坏,声名毁荡,那还有人肯听你的话吗就算再足智多谋吧,也不过一匹夫而已匹夫岂能安天下

一语点醒是勋,他不禁猛地一拍大腿:“元直所言是也,吾意决矣”什么改朝换代,辅佐篡僭,还能找到种种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后世论史,也未必会把自己刻画成奸臣而且奸臣怎么了大奸似忠,大忠还可能似奸呢。然而倘若连两个小孩子都不能拯救,那就不是大白脸奸臣啦,连小白脸小丑都混不上,那还能算是人吗我一心安定中华,要是缺了后那么一点儿人味儿,中华又会被我带向何方

这俩孩子,我救定了顶多曹操派人过来搜杀,我总要护他们到后一刻;而且估摸着曹操也不会因为这种事儿就取我的性命,大不了从此投闲置散,坐看风云变幻。反正我为这个国家也做得够多了,死即有憾,亦可愧也,总比背着一世骂名,而且自己都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要强。

周不疑满面喜色,关靖虽然不怿,但见是勋主意已定,也便不好再劝。只是他随即就说了:“欲密其事,恐反罹祸,不如明告魏王,请赦二子,由主公监养。”

是勋自己在心里悲壮了一把,过后仔细想想,也觉得事情还不至于太过糟糕。史上说了,孔融一双儿女一开始“以其幼弱得,寄他舍”,终究曹操还不是董卓,没有灭人满门的习惯,多少还在意自己的名声杀害幼童,是在任何时代都会为人所不齿的呀。只是后来俩孩子对话,一个说:“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一个说:“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有那耻之徒去禀告了曹操,曹操一听,啥,你们都已经做好去死的准备了呀那我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送你们去地下跟爹娘见面吧这才骤起杀心。

如今这俩小孩儿在自己家里,未必还能说得出这种话来,就算真说出来了,远隔千里,也不那么容易就传至曹操耳中。自己再跟曹操多哀告几句,请曹操也体谅一下自己的苦衷,料想曹操不会必施辣手,非要弄死两个尚未成年的小孩子不可吧。

嗯,曹操你也有子女啊,而且还一大堆,必有与此二子年龄相仿者也。我是做爹的,你也是做爹的,我就抱持着慈父之心来写这封信,请你也以慈父之心怜惜辜稚儿,就放他们一马吧。

只要能够留下两个孩子的性命来,将来是不是由我来养,能不能富贵长大,那都好说,我对孔融,对天下人,关键对自己的良心,都算有个交代。

于是便安排李杰与孔氏……如今该称子氏二子住下,随即步入斋,展开纸来,提笔给曹操写信。然而连写几稿。却都给揉了他平常惯写公文。文辞简要而缺乏激情;要么注经。文字零碎,不成长篇;这真要声情并茂地写一大篇感动曹操的文章出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