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六章、矢在弦上(1 / 2)

作品:《汉魏文魁

p:看汉魏文魁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多建议,关注起点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xia关于周朝的封爵系统,后世一直争论不休,到了是勋原本生存的那个时空,普遍认为所谓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都是春秋以后儒家生造出来的,或者起码是经过了加工、修饰的,正经西周时代还并没有那么明确和完善的体系。

查周代包括东周的原始典籍和金文,对于各诸侯国君的称呼非常混乱,首先所谓的“子爵”以上,国君都可称某某公,其次一会儿称公,一会儿称侯,一会儿又称子的也不在少数。并且就理论上而言,爵位越高应当数量越少,爵位越低应当数量越多不可能一国十元帅、十大将、百上将,然后只有二十来个中将、少将的可是遍查春秋诸侯,传统认为的侯、伯多,子、男却偏偏少得可怜。

对此当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仍然认为五等爵制存在的学者也不在少数就是勋本人的看法,其实西周分封诸侯,本没有明确等级划分。在畿内为王卿士的,以及宋国这样前朝后裔的称公,畿外为侯,侯这个字出自殷朝,指镇守地方的军事贵族。所以作为一种尊称的“公”,大家伙儿关起门来都可以叫。伯即为霸,是对处于关键节点,可统驭多路诸侯的君主之尊称;子为外族依附如楚子。男则多为附庸如许男。

说白了。初的公、侯、伯、子、男并不成其为上下分明的的等级系统。某些为尊称,某些表来源,直到春秋以后,才被儒家或者也有别的什么家的贡献给严密编织起来。

早对周朝五等爵制产生怀疑的是宋朝人,而在汉魏之际,大家伙儿仍然执著于儒家旧说,认为五等爵制是存在的,是勋也没想着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篇可能被指斥为“异端邪说”的学术论文。所以他这会儿趁机就说啦。既然你们认为光给曹操建个公爵不合适,要不咱们直接恢复周代的五等爵,如何

“我汉承秦制,制爵二十等,授田及宅。然自公士迄大庶长,久不授也,列侯反分而为亭、乡、县等号,是知旧爵之不敷用也。既如此,阖复周礼”

汉朝的爵位制度,早是延续秦朝的。爵分二十等,从公士一直到列侯。第八等公乘以下俗称“民爵”,可以用来赏赐没有官位的人。这套玩意儿一直延续到北宋,时不时地还要拿出来耍上一番,不过唐以后已被称为“古爵”,用得越来越少了。

至于东汉,基本上就没怎么用过这套爵位体系理论上依然存在真正使用的只有高那两级,也就是十九等的关内侯秦称内侯或纶侯和第二十等的列侯避武帝刘彻讳,彻侯改称,而且逐渐从列侯中又区分出不同食邑大小的亭侯、乡侯、县侯出来。所以是勋说了,既然这一套咱不怎么用了,干脆都给改了吧,上承周礼,复五等爵,如何

对于儒家来说,追慕周朝制度那是政治正确虽然王莽也追慕过,然后政治极端不正确……当然啦,具体到实际事务上,要是言必称周,那肯定是读读傻了的白痴。恢复井田分封列国傻瓜也知道不行啊。可倘若只涉及礼仪制度,比方说爵位系统啥的,倡言恢复,就不会遭人诟病啦。

在原本的历史上,早提出复五等爵的,乃是曹魏的权臣、相国司马昭,很明显,这是为了自家篡位埋下伏笔。是勋现在提出这事儿来呢倒并没有琢磨那么多曹操篡位的时机还不成熟啊,也没必要我去给他埋伏笔,不还有董昭在呢嘛他只是简单地想把水搅混,好让荀彧他们没法揪着自己当场表态。

是宏辅侃侃而谈:“左氏襄公十五年载: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国语亦有云: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北宫锜尝问孟子: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云: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就此开始大段地背,以述周代五等爵确实是存在的,并且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分封和管理制度。旁人多次想要插嘴:那难道如今复五等爵,也要复封建制吗给了曹操藩国,别的什么侯爵、伯爵,给不给藩国却都被他直接背古给岔开去了。等到好不容易背完收工,啊呀,天都已经黑啦,今天散了吧,散了吧。

是勋可是没有想到,还真有人把这事儿给当真了,郗虑第二天一早就过来找他,将出一篇封建论来,把他昨天背过的重组织一番,正式建议朝廷恢复周代五等爵位,并且可从曹操为始。郗鸿豫也鬼啊,他身为郑门领袖、经学大家,提出复古之议,不管成与不成,那在学界影响上都是可以加分的啊。

当然啦,是勋那些话不是光跟他一个人说的,大庭广众之下而言,他不敢直接贪天功为己有,所以跑来找是勋,说我拟定了这么一篇上奏,你也附个名吧。是勋摆摆手:“吾知鸿豫之意也……”我知道你既想给自己在学术上出成果,又想借机拍曹操马屁“然勋处嫌疑之地,不可附署。”前一个目的也就罢了,我懒得跟你抢,对于后一个目的,我是曹家姻亲。在这件事儿上得避嫌。不便直接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