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七百七十九章(2 / 2)

作品:《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相比于原版的导演张梦,宋铮觉得张园才能将这个故事拍的更加细腻。

故事开篇,陈桂林和妻子讨论离婚事宜,背景却是破败坍塌的厂房,预示着主人公婚姻的变故,和中国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的倾覆息息相关。

当陈桂林和他的乐队为一位死者奏响了忧伤的苏.联歌曲《三驾马车》时,对于往日辉煌的眷恋和怀念跃然眼前。

宋铮记得原版的电影中,曾多次出现前苏.联的一些著名歌曲,甚至还有一名曾经留学苏.联的老工程师,这一切都可以让人清楚的看到《钢的琴》这个故事生地,东北这个昔日重工业基地的前尘旧事,进而可以联想到整个中国的那些激情岁月和疮痍时刻。

中国工业的起步是离不开苏.联的帮助的,尽管后来由于政治纷争,中苏彻底决裂,但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延宕久远,中国工业的“苏.联影子”根深蒂固,时至今日,在中国依然能随处找到苏.联的痕迹。

上世纪9o年代初,苏.联代表的集权式社.会主义模式轰然倒下,而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质变的阶段,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随之生了颠覆式的改变。

以陈桂林妻子的新欢、那个靠贩卖假药家的幕后情.人为代表的“新思潮新势力”,凭借物质力量的摧枯拉朽,无情地冲毁了陈桂林所代表的淳朴踏实,默默奉献的老一代劳动者的精神家园。

影片处处可见的“苏.联痕迹”实际上就是表达陈桂林这一群体对旧日时光的无限眷念,对于他们这一代而言,苏.联模式是美好的,因为作为产业工人的他们在昔日可谓英雄有用武之地,在粗大笨重,但泛着金属光泽的时代里,有着属于他们的春天。

显然,在时代变革的狂澜面前,陈桂林等人又显得卑微和无助,他们靠什么来捍卫自己精神家园?

无力可借,无处可遁,无计可施,无枝可依。

于是,人们看到了一群小有才艺的“工人阶级”为谋生计,组成的小乐队,在街头巷尾,吹奏代表着昔日辉煌的歌;于是,人们看到大刘在“妻管严”的窘境下,经营着自己的“杀猪产业”;于是,人们看到胖头为了二十元的赌债,不顾尊严地躲避着三个妇女的追缴;于是,人们看到季哥俨然以老大的派头,在旧工厂里干着一些并不阳光的勾当;于是,人们看到“快手”依靠往日在工厂练就的手艺,落寞地生活在昔日的阴影中;于是,人呢们看到淑娴这个女性在男人的世界里,以男人的方式开拓着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而豪放的背后却流露着些许无奈。

所有的荣耀,都源于他们的工人阶级身份,所有的落寞,都因为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身份在改革浪潮中被彻底尘封。

陈桂林和妻子争夺对女儿的抚养权,除了天然的亲情使然,还有着他对自己尊严和能力的捍卫,“陈桂林们”对于“造琴”的执着,也不仅仅是出于友情,还有着他们对于自己光荣传统的追抚和对现实污染的抵抗。

落魄的贵族,潦倒困顿,依然不肯丢弃代表家族荣耀的族徽,卸甲的将军,在赋闲寂寥之时,时常回味着铁马冰河的昂扬。

《钢的琴》中的这群小人物,同样有着引以为傲的过去,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残酷地结束,但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地退出舞台中央。

过去的辉煌代表着他们的力量,一种与生俱来的“根”的情节,让他们无法欣然接受现实命运的安排。

对于代表往昔产业辉煌的两根大烟囱,他们都依依不舍,怎么能甘心在物质享受和娱乐消费面前节节败退?

于是,陈桂林对于女儿小元的培养,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造琴”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约定,成为唤醒他们心中沉睡已久的激情的契机,成为他们捍卫自己尊严,争夺表演舞台的一次奋争。

于是,一个关于婚姻解体和子女争夺的寻常故事,变成一群失意的工人绽放激情,重振光荣的魔幻舞蹈,他们以一种颠覆常态和逻辑的方式,进行了一次重归梦想的集体行动。

《钢的琴》其实就是一出彻底的生活悲剧,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一种失落和无奈,所有的结果都不是最初的梦想,包括那架本不该出现的“钢的琴”。

但是,用微笑和自嘲的方式讲述出来的不幸,则处处透露着生活的禅机,这个故事就是如此,所以它哀而不伤,笑而不谄。

片中人物都以最淡定,最从容的方式,处理着种种尴尬的遭遇,如偷琴失败后,陈桂林那一曲近乎魔幻和诗化的钢琴曲,将小人物的悲催化解在无尽的冬夜中,让人久久回味。

或许,人们希望的是陈桂林造出了“钢琴”,完成了对女儿的承诺,夺回了抚养权,击败了妻子和假药大款所代表的道德堕落,获得了最终的精神胜利。

这样的结局或许更令人愉悦和振奋,但它往往不是生活的真实面,尽管人们是如此地希望它成为现实。

生活的本来面目,有时就是处处透着一种残酷和无奈,努力了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可是,人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些东西,它不以实际结果为考量标准,它最珍贵和闪光的时候就是它被展示的过程,它可以是人格的尊严,可以是往昔的荣耀,甚至可以仅仅是倔强的血性。

“钢的琴”并没有完成“陈桂林们”的所有的心愿,但是它告诉这个抛弃了他们的新世界,他们有过光荣,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光荣。

造好了钢琴,放弃了女儿,目睹了烟囱被炸掉,然后和另外一个女人结婚,陈桂林又开始了另外一段生活。

所有该告别的终将说再见,所有挽留不住的终将离去。故事以另外一种淡然而光明的结局,告诉观众,这就是生活,有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曾经代表着社会中坚力量的陈桂林们,依然有办法,也必须有办法生活下去。

《钢的琴》有如一曲时代的挽歌,于其中可以听到一种警示,或许,对于这个物质上狂飙突进,精神上日渐倾颓的社会,不无裨益。

在《钢的琴》里面,可以看到,陈桂林的同事们有的改行卖猪肉,有的成了配钥匙师傅,还有的去捞偏门。

而陈桂林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也勉强能混日子,直到有一天,他现自己将要失去女儿。恐怕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他说出要做一架钢琴的的时候,这个决定里一半是和老婆赌气,一半是潜意识里对现实的呐喊:“你可以剥夺了我的时代,但你阻止不了我去打造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

这也是他的同事们一拍即合的原因,在故事中,宋铮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这批被时代遗弃的人的抱怨,不满,只看到了他们面对现实的无奈,虽然他们偶尔也泄一下,尝试偷个钢琴,打个群架,但心里,都充满着对逝去时代的无限缅怀。

故事中,几经挫折,钢的琴终于完成,在故事结尾的时候,由起重机徐徐吊起这架特殊的钢琴时,宋铮当时心潮澎湃,那锃亮的琴板代表着不屈的精神,那精致整洁的琴键透露出精湛的技艺和辛勤的汗水,这架琴仿佛是骨感现实身上的傲然双峰,挺拔耸立,桀骜不驯的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存在。

当陈桂林女儿小心翼翼的问道:“能出声吗?”

宋铮忍不住哑然失笑,泪水划过面颊,看到陈桂林和同事惬意的在一旁欣赏女儿在钢琴上快乐的弹奏,他们心里一定很安慰吧。

你看到我低下高昂的头,你看到我跪下男儿的膝,你没看到的,是我心中永远有一处地方,有理想,在不羁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