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百四十三章 潘帕(四十)(2 / 2)

作品:《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以工作时长为例,很多小企业甚至是手工作坊无法有效管理,里面的工人也愿意工作更长时间以获取更多的报酬。就像有些为造船厂生产铁钉的小作坊,大师傅带着一帮徒弟每周工作时间可以轻轻松松达到80小时以上,而且他们也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折磨。即便你法律中明确规定劳动时间、进餐时的休息、假期及提早打烊等内容,但在实际执行中很难监管。人家大可以在打烊后继续工作,或者转移到偏僻的地方继续工作以赶订单,这都是很难监督的或者说监督的成本太高。因此,在制定法律时将会把具体条款弄得比较有弹性一些,同时给予企业特殊情况的特别豁免申请。

毫无疑问,这个特别豁免条款会让法律的执行大打折扣。但没办法,如今的世道就是如此,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你不让人加班人家还要骂你呢,只能如此。但有一条,那就是14岁以下的童工是被严格禁止的——儿童必须入学。

“潘帕平原才刚刚进入大开发的阶段,各种功能城市的规划刚刚到位,这就要上紧箍咒了么?”另外一些年长些的干部扶着鼻梁上的眼镜,说道:“不过有些东西也是时候整治一下了,不整治不行啊。我老家平安县那里,水体污染得很严重,全是那些小厂子偷排乱放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激的味道,据说已经有不少人得肺病了。平安矿务局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得肺病的煤矿工人是一堆一堆的,这还是大企业呢,多少有点劳保措施。如果是私人经营的小煤矿的话,别说劳保了,人死在矿井下怕是都没人知道。工伤工亡赔偿就是一句空话,撑死了甩你个几百块钱了不得了。若是用的来自欧洲的非国民劳务工,工伤了直接让你滚蛋,死了更是一分钱赔不到。或者即便赔了,估计也被工头或劳务经纪公司截留了,家属能得到几个大子只有天知道了。这世道啊,就是如此,大环境如此。”

这话说得大家有些沉默了。如果建国者议会两大政治派系,代表温和文官势力的“复兴俱乐部”(打着复兴大宋的旗号,宗旨是发展经济,控制贸易,成员多为大企业家的代言人)与代表激进保守势力的“国家力量同盟会”(宗旨同样是发展工商业,同时用武力控制各个外部节点,对内比较重视思想教育和农民利益,成员多为****分子)虽然在很多事情上意见不一,但都对工人阶级的现状不是很重视。再说直白点,都不关心人民的利益,他们只在乎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能不能维护自己小团体的利益。

这次出头提出规范劳动安全的,还是以蒙小虎等人为首的“东岸人民党”团体。这帮人一直比较重视工人权益,提倡普及教育,改善医疗条件,减少对非国民劳务工的歧视,经常抨击政府执行的许多种族虐待甚至灭绝的政策(如歧视并迁移有原住民血统的人),在议会里有部分支持者,但不是很多。

说实话,“党”这个字眼在中国传统中可不是什么好字。远的有唐代的牛李党争,近的有明末东林党、阉党党争,两者都导致了帝国陷入不可逆转的灭亡通道,因此“党“这个字在传统社会中实在是很多人不愿沾染的标签。不过东岸人民党却没这个顾忌,他们高调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并不讳言结党,且因为他们对劳苦大众非常友好,机关刊物写的文章也言之有物,因此得到了议会外许多人的支持,虽然其引来的争议同样不少。

之前他们收购了陆军曾经用来与人骂战而创办的刊物《民生》(已经倒闭),并在上面连续发表十几篇文章,痛批国内各行各业漠视安全生产劳动规范,拼命压榨工人血汗的文章,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社会舆论形成的风潮给了建国者议会很大的压力,最终迫使他们做出改变,开始召集法律专家拟定新法,同时让政务院下令各部委派出工作组赴各地巡查,规范企业的劳动生产安全规范,保障工人的利益。

纺织大厦里这个常驻工作组不过十余人,就有三四个是同情东岸人民党的,虽然他们未必赞成该党的全部主张,如有关印第安人的事情。刚才说话的这位中年干部就经常购买《民生》杂志阅读,久而久之已经成了东岸人民党的忠实拥护者,对就在地质部担任副部长的蒙小虎十分仰慕,因此说起话来也是不怎么客气。

在他看来,潘帕平原的新得之地进行大开发,正好是破旧立新,把一切规矩都立起来的好机会。从一开始就得让各企业经营者、各地方政府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逾越的,形成良好的氛围。而如果一开始不做这些事情,等以后迫于形势再来改的话,不但影响不好,成本也会很高,非常不值得。因此,他对这次纺织工业总局下发的规范生产的文件非常高兴。明福港这座纺织工业城市,未来怕不是会有数万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如果都能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工作环境,那该是何等的造化啊!同时,这也助于塑造东岸共和国人类文明灯塔的形象,对全世界各地的人才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如果宣传到位的话),从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潘帕平原,必须一开始就是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