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九十一章、珍珠米(2 / 2)

作品:《大明天下(修改版)

“葡萄牙人难道已经到了南洋诸国?不应该啊,历史上达伽马抵达印度应该也没几年啊,玉米种子怎么会这么快传到东南亚……”

丁寿暗暗思忖,手却没有松开,王直额头黄豆大的汗珠滚动,一声不吭。

汪氏看不过眼,“铨儿,你这些宝贝种子到底是何处得来,向老爷说实话就是,别再撑着。”

言罢又跪到地上,汪氏哭哭啼啼道:“老爷,铨儿若是做了什么不规矩的事,您要打要骂尽情随意,只求您饶他一条性命,民妇情愿代为身受……”

小玲也跪下求情,丁寿才回过神来,松手退开,扶起二女,道:“二位请起,方才一时失态,手上没了轻重,罪过罪过,实是这种子干系太大,说不得令郎立了一功。”

“真……真的?!”汪氏又惊又喜。

“待我细细询来,不过天色不早,不知能否叨扰大娘一顿饭食。”丁寿笑道。

“民妇糊涂,这就去准备吃食,小玲你来帮帮婶子。”汪氏呼唤小玲。

“你二人把这些拎去灶房,顺便打个下手。”丁寿命道。

两名锦衣卫躬身领命,提着带来的火腿腊肉等杂货,跟着二女去了厨房。

看着人都散尽,丁寿瞧着正揉手腕的王直,哂笑道:“说吧,怎么档子事?”

王直二话不说,又将匕首从怀里掏了出来。

哎呦喂,小子有脾气,我敬你是条汉子,还敢对我拔刀,丁寿端坐不动,静观其变。

怎料王直将短刀两手捧上,往地上一跪,“小子无能,折了老爷的本钱,要打要杀悉听尊便。您要是不愿脏了手,小人自己动手,一个窟窿两个眼儿,干净利落,只求别让老娘知晓。”

你小子还真特么光棍,丁寿苦笑,“两千两银子,莫说置办货物,就是造几艘船也够了,你还真是大手笔啊。”

“小人流年不利,投了同乡许村许家兄弟,入伙海鲨帮,在帮主虎鲨李光头手下混饭,江浙一带的海上走私生意,大都是我们歙县人,也算无往不利,不过李帮主在福建时曾与铁网帮的张时旺、李四仔等人结了梁子,一次与许二哥去满剌加的路上触了霉头,中了他们的埋伏,船货全折了,侥幸挣出条活命来……”

王直话中仍是恨意满满,“本想着再搏上几次,把本钱挣回来再寻您老说话,不想老爷您寻上了门,也是年关难过,命中注定。”

丁寿把玩着那支匕首,漫不经心问道:“那小二百两官银怎么回事?你们涨本事了,什么银子都敢动?”

二爷已经琢磨透了,如果王直这小子真的参与劫漕银,甭管多爱惜这么个人才,也只能把这个不受控的因素灭掉了,先把自己摘个干净再说。

“不——”王直坚定摇头,“这银子不是从官府那里得来的,算是黑吃黑。”

“海鲨帮数日前接了一单生意,说是运送几十口大箱子到黄山,本乡本土的,这条路算是熟悉,我便与小徐接了这单买卖,可是过了钱塘后便觉得不对,那帮子人谈笑无忌,好多事情都不避讳我们,按说这走私是见不得光的,按道上的规矩上不告父母,下不语妻儿,这些人如此肆无忌惮,不是群棒槌,就是把我们当成了死人!”

“我和小徐暗中盘算,都觉得前路凶险,趁他们不备,揭开了一个衣箱的封条,发现了里面的官银,这可是要灭满门的大罪……”王直眼中也闪过一丝惊恐,“为了不殃及家人,也免得被他们先动手灭口,我们俩一不做二不休,拐了一只箱子沉了水。”

“好,当机立断,后来呢?”丁寿问道。

“我与小徐对半分了银子,为了暂避风头,也想着回家过个年,然后……您都知道了。”

丁寿点点头,“这笔银子烫手,你们吃不下。把剩下的都交出来,我替你们褶过去。”

王直跪在那里不发一言,一动不动。

注:玉米这事多说几句,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两年后带回西班牙,随后在阿拉伯人的传播下,亚欧非各国开始大面积种植,不过就当时称呼来看,他们也弄不清楚玉米是哪儿来的,英国人叫土耳其小麦,欧洲大陆称呼有印度小麦、土耳其稻谷、西班牙小麦、西班牙苞谷等等,非洲和印度的称呼也不少。在中国各地也有玉米、番麦、珍珠米等一大堆名字,《留青日札》里称这是由番人进御,称呼为御麦,再看看李言闻他儿子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爆米花和《金瓶梅》里西门大官人的伙食单子,可以确定明代肯定是种了玉米的。

安徽地方志有正德六年颍州种植珍珠秫的记载,不过有的学者认为这不是玉米,理由就是距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间太近,不可能这么快传播到中国南直隶,本文是小说,不做学术争论,只不过在历史记载的可能性中选一个作为写作素材,其实就是不算这个地方志,玉米和花生一样可以打脸的地方也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