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8章 求学的目的(1 / 2)

作品:《革宋

谁说儒教没有国师郝经毫不迟疑的反问徒弟。

谁是国师郝仁讶异的问老师。蒙古四教萨满教佛教道教真神教。他们都有国师,唯独儒教没有。

呵呵。郝经自信的笑道:儒教的国师乃是陛下。我等儒生不求自己乃是国师,我等所求只是陛下为儒教国师。孔子乃是大圣先师,若是每一代皇帝都乃我儒教国师,这才是儒家之幸,这才是天下之幸

道理如此深刻,郝仁听完连连点头。真能如此的话可就太好了。在朝廷里面真正支持儒教的还就是皇帝忽必烈。忽必烈是儒教国师之时,儒教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壮大。

谈完这个核心问题。郝经又心怀不满的询问徒弟有没有可能再次南下。郝仁没想到自家老师对赵嘉仁如此在意,他不得不说道:老师,你可听说归德府之战

郝经看过奏章,见徒弟如此语气,他遗憾的说道:我听说过。难倒蒙古十万军竟然被两万多宋军打得退兵难倒真的如此

不得不提及此战,郝仁心情立刻又沉重起来。看老师也没有追问的意思,郝仁强打笑容,老师,再过几年我们就可以重整旗鼓,到时候一定能让南蛮子知道我们的厉害。

却不知我能不能活到那天。郝经叹道。

老师,你千万不要这么讲。郝仁连忙宽慰自己的老师。

离开家里,郝仁心情喜忧参半。大汗是儒教国师当然是好事,可南边的宋国正在展现出惊人的实力。回想归德府之战,如果出战的不是两万而是五万宋军,战斗就只会以蒙古军数千伤亡而告终么

越想越烦躁,郝仁回家之后直奔书房,放眼看去都是些他看过或者完全没兴趣的书。想通过看书来缓解心情貌似根本不可行。看点什么来舒缓精神呢郝仁有些茫然了。他突然想起老师咒骂过赵嘉仁竟然读荀子这本书,反正心情不好,他就开始翻检。最后从放临安皇宫掠夺书籍的书架上找到了一本荀子。

坐到桌前,郝仁拿起书,带着批评的心态翻开来。看到目录的三十几篇,还有那简单的名字,郝仁就觉得这玩意大概没什么文化含量。

翻到正文,第一句,学不可以已。郝仁没读懂。他心中大怒,这都写了什么狗屁玩意。

耐着性子再读下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焦躁的心情顷刻就消退许多。郝仁以前读的书都是儒家的书,讲的都是微言大义,或者咬文嚼字,恨不得把每个字都讲出千般道理。劝学篇就不是如此,它简单直白,举的例子更是随处可见。便是有极端的例子,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不考虑所立者然也的道理,只想着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的雄奇险峻,就令郝仁觉得心旷神怡。

原本抱着彻底否定的态度来看书,却看到想令人拍案的好文章。郝仁非常讶异,之后的几天里面,郝仁专心在家读书。等粗粗将荀子读完之后,郝仁心情颇为复杂。他自己为是个儒家信徒,因为郝仁厌恶蒙古那种简单粗暴的应对手段,他希望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简单的把一切都交给萨满。

读理学之后,郝仁觉得视野开阔了,很多东西都有了更合理的解释。读完了荀子的郝仁发现自己陷入了困惑。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在他胸中萦绕,荀子的确是儒家,却与理学有种本质的不同。那些不同仿佛一层薄雾,即便伸手过去探抓,也在手中抓不到什么。可那些薄雾始终存在,只要睁开眼睛就能清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