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上品寒士第7部分阅读(1 / 2)

作品:《上品寒士

根拔起,可知有多伤痛和艰难

“若实在无法挽回,只有到时多赠一些钱帛谷粟给来福了。”

陈母李氏怏怏不乐,本来身体就衰弱,这一有了忧心事,第二天夜里就病倒了,气短心促,头晕目眩,坐不得,一坐起来就觉天旋地转,只有卧床。

英姑半夜把陈操之唤醒,陈操之到母亲房里问安,见病得不轻,甚是着急,想着去县上求医,便即下楼让来福备车。

来德一言点醒陈操之:“小郎君,那葛仙翁不就是神医吗,有仙丹的。”

陈操之“嘿”的一声,暗骂自己糊涂,怎么倒把这个史上有名的医学家给忘了,前日在初阳台道院还看到葛仙翁的百卷巨著金篑药方呢,又想母亲卧病乘不得车,只有去求葛仙翁来陈家坞诊治,即命来震驾车,他和来德步行前往葛岭求医。

少年冉盛揉着惺忪的睡眼,也说要跟去,走夜路,多一个人就多一个人吧。

牛车上悬一盏灯笼,来德手里提着盏灯笼,还和冉盛一人手里握根硬木棒,提防夜出觅食的野兽,金圣湖一带虎豹少见,熊狼是不少的。

陈操之在牛车上坐了一会,山路崎岖颠簸得不舒服,便下车与来德冉盛一道步行。

这日是五月初十,月亮已有那么薄薄的一块,在夜空云翳间不舍地往西穿行,淡淡清辉洒落,四野空明,右边不远处的西湖波光粼粼,有湿润的水气袭来,脚下的山道似乎特别洁净,真想赤足踏上去,有月光,灯笼也不需要,可以走得很轻快。

陈操之嫌牛车行得慢,便叮嘱来震驾车随后赶到,他和来德冉盛先行一步。

从陈家坞出发时大约是凌晨子时,赶到宝石山时,缺月已落下西面山岭,天空一片昏暗,都辨不清脚下的路了,三个人摸黑上了葛岭,见初阳台道院无声无息,和山岭草木一起沉睡了。

陈操之示意来德冉盛不要出声,三个人就在道院前的松下石墩坐定,静候天明。

浓重的黑暗被一丝一线抽走,天空逐渐明亮起来,大山雀叽叽喳喳的呜啭,听得道院里有木门被拉开,脚步声起,有人吟道:“无忧者寿,啬宝不夭,多惨用老,自然之理,外物何为”语音苍劲,中气十足,正是葛洪的声音。

陈操之起身立在道院大门前等候,一时半会不见门开,身后的冉盛突然来了一阵猛烈的咳嗽,于是,大门开了。

葛洪见了陈操之,大为惊奇,得知是为了母病连夜赶来,已等候了近一个时辰,便点着头,捋着白髯,念诵道:“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即命侍者将他装药的青囊带上,随陈操之去陈家堡。

第二十六章 解忧

葛洪麻布道袍,童颜鹤发,七十五岁高龄背不躬耳不聋,眼神清亮,行步矫健,后世传闻其善房中术,抱朴子内篇亦有论及,但陈操之在初阳台道院并未看到有年轻女子,看来是谣传。

陈家坞的陈氏族人见陈操之请来到宝石山须眉皆白的老神仙,无不惊奇,齐齐施礼,口称:“仙翁”

葛洪给陈母李氏切脉,又问了陈母李氏的饮食睡眠,点点头,与陈操之来到书房坐定,小婵上茶,葛洪举盏抿了一口,瞑目细品,但觉清香满口,回味无穷,睁眼问:“这是什么茶,烹制法大异”

陈操之道:“这是常见的上虞细茶,未经烹煮,直接冲泡,其味虽淡而隽永。”

葛洪知陈操之关心母病,便不再论茶,说道:“令堂体质虚弱,忧心郁结,脾胃虚冷,食辄不消,要治此病,除药物之外,还须有宽心之术,莫让令堂再有忧思。”

当即手书一方:生地黄十斤,捣烂取汁,和精面三斤,以日曝干,更和汁,每日用餐前,服数勺,一日三次,连服半月。

正这时,却听坞堡大门方向传来争执喧哗声,似乎有来福父子的怒叫声。

陈操之道:“仙翁请稍待,晚辈去看看即来。”

陈操之快步来到坞堡大门前,却见两个官差胥吏在耀武扬威,一个道:“唤你们家主出来,我倒要看看钱唐陈氏何时成为高门士族了,竟然还有官府管不到的荫户”

来福怒道:“检籍是七月的事,为何现在就来”

胥吏道:“为防备j猾民户逃跑躲避,故提前检籍赶快唤你们家主出来,私藏流民冒充荫户,应受重罚。”

陈操之上前道:“我就是西楼陈氏家主,检籍需有文书通告,请出示。”

一个黄面皮胥吏打量了陈操之两眼,说道:“此次是提前检籍,未有文书。”

陈操之道:“未有文书,那就不得擅自检籍扰民,两位回去领了文书再来吧。”

另一个胥吏怒道:“听闻陈家坞私藏流民逃避税役,我二人特来抓捕,这不需要文书吧”

陈操之道:“这也属于检籍,还得要文书。”

黄面皮胥吏一眼看到独臂的荆奴,喝道:“就是这个独臂老头,抓住他,看陈操之还如何抵赖。”

两个胥吏一齐朝荆奴冲去,冉盛跳了出来,两手揪住二吏望后一搡,二吏踉跄数步,摔了个四脚朝天。

葛洪不知何时站到了陈操之身边,揽须笑道:“操之小友,老道明白了,这就是令堂所忧心之事,是致病之由你既请老道来为令堂疗疾,那令堂这病因老道就一并除去。”说罢,挥动着麈尾迈步上前,对那两个胥吏道:“老道与汪府君有旧,你二人先回去,莫在此马蚤扰,老道会致信汪府君”

那两个胥吏正怒火熊熊,刚才一跤摔得好狠,这不是殴打官差蔑视律法吗正要咆哮发作,却不知哪里出来这么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装什么仙风道骨啊,还说与汪县令有旧,轻描淡写地让他二人回去,简直是岂有此理,没看到刁民抗法吗

一个胥吏揉着后脑壳,斜眼瞅着葛洪,冷笑道:“老道,我二人是秉公办事,怎么是马蚤扰你这老道说得轻松,一句认得汪府君就可以打发我二人回去,你昏庸了吧老糊涂了吧”

葛洪麈尾往前一拂,好似施法一般,喝一声:“掌嘴”

他身后那个仿佛是聋子的魁梧大汉应声一跃上前,抡起蒲扇般大的巴掌,两个巴掌下去,两个胥吏嘴歪了牙掉了,半边脸迅即肿了起来。

葛洪道:“回去代我致意汪府君,就说丹阳葛稚川请他有暇来宝石山初阳台道院一晤。”

两个胥吏捂着嘴,狼狈而走,虽然还是不知道葛稚川是什么人,但眼前亏吃不得,回到县上再说,绝饶不了陈操之和这个老道。

来德和冉盛看着那两个一路唾血的胥吏,心里真是畅快,放声大笑。

当日午后,两个挨了打的胥吏回到县署,向鲁主簿控诉,鲁主簿当然知道葛稚川是谁,暗暗吃惊,心道:“那陈操之如何又与葛洪有了交情竟让一向清高不理俗事的葛洪为他出面,葛洪名声极大交游广阔,慢说是我,便是钱唐禇氏又何敢与葛洪作对”

鲁主簿思来想去,暂时无法对付陈操之,只有徐图后计,只要陈操之在钱唐县,那总有办法敲剥得他倾家荡产,葛洪又不能长久庇护他,至于陈氏的荫户来福,就等七月检籍通告张贴后再去抓到县上来,那时看陈操之还有何话说

然而鲁主簿没想到的是,钱唐县令汪德一听说葛稚川请他去道院一晤,简直大喜,吴郡太守陆纳之兄陆始,官居五兵尚书,三年前专程来访葛洪,葛洪闭门不见,陆始怏怏而退而现在,葛洪竟让人传话请他去一晤,这要是宣扬到郡上州上,他汪德一岂不是名声大振了

汪县令恨不得立即就去拜访葛洪,无奈天公不作美,接连下了十余日的滛雨,直至五月二十三日才放晴。

二十四日一早,天色微明,汪县令带着几个仆从就出发了,从钱唐县城到明圣湖畔的宝石山有五十多里路,先乘牛车后坐肩舆,在未时初刻来到了初阳台道院。

一见长眉如霜须发如雪的葛洪葛稚川,汪县令即一躬到底,深深施礼。

葛洪正与一个风度俊逸的美少年对坐相谈,短案上两盏清茶香气缭绕,葛洪示意汪县令暂坐一边稍候,汪县令不知这俊美少年何许人,只听葛洪对那少年道:“老道这四十卷抱朴子从未示人,你既欲读,我便借你,五日借一卷,以便你抄录,还有,还书时老道要考你读书心得,若回答不称我意,下一卷便不借,哈哈,好了,你回去吧。”

葛洪挽了少年的手送出院门,看着少年主仆三人下了岭方才回道院。

汪县令移膝靠近,小心翼翼问:“稚川先生,方才那少年何人,得蒙稚川先生青眼,何其幸也”

葛洪笑问:“汪府君以为他是何人”

汪县令道:“此子骨秀神清,风仪极佳,定是名门之后,莫非是王谢子弟王谢子弟年龄与这少年相仿佛的有王献之和谢玄,若卑吏猜得不错,这少年不是王献之便是谢玄。”

葛洪哈哈大笑,说道:“汪府君差矣,王谢子弟如何会在这明圣湖畔向老道讨教,此子姓陈名操之,其父兄亦小有名,汪府君想必也有耳闻老道请汪府君来此,便是为了此子。”

“他便是陈操之”汪县令瞠目道:“卑吏知道,卑吏知道,此子书法音乐尝蒙桓参军和全常侍的赏识,桓参军还将柯亭笛赠与他”

“哦,还有这等事”葛洪颇为惊讶,他与这少年交往已有半月,少年隔日便来向他讨教,问及的疑难之深奥表明少年好学深思,而且往往别有妙理,葛洪亦受之启发,暗叹少年宿慧,是王弼一般的天才,又喜少年纯孝,潜心苦读也与他幼年经历相似,所以视少年若子侄辈,甚是喜爱,但少年从未对他说起过曾蒙桓伊全礼赏识之事,此等不骄不躁不自矜的雍容气度想那王献之谢玄也未必能及吧

第二十七章 一人得道

盛夏时节,依山傍水的陈家坞清爽宜人,即便入了三伏天,也没有酷热的感觉。

九曜山森林葱笼蔚然深秀,最可喜的是抬脚便到,除了风狂雨骤的日子,陈操之每日清晨和黄昏都要登上九曜山,吹箫望远,心思窅渺,看不远外的明圣湖宛如钱唐大地镶嵌着的一块巨大的天然翡翠,近在眼底又远在天边,坦白明净又云霞掩映,好似清水出芙蓉一般的绝世佳人,轻纱蔽体,绰约轻蹈,绝色姿容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

陈操之有点奇怪自己对西湖的联想,只是一个美丽的湖而已,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每日随陈操之上山的是来德和冉盛,哪里有陈操之哪里就有他二人。

陈母李氏的晕眩之疾已经痊愈,曾让陈操之陪着特意去宝石山向老仙翁致谢。

因为葛洪出面,汪德一答应只要他在钱唐县令的任上,就继续让钱唐陈氏拥有一户荫户,除非州郡要进行大检籍,那又另当别论。

来福一家喜极而泣,虽然汪县令也许明年就会调往他县任职,但至少今后这一年他们一家不用再提心吊胆过日子了,而且来福坚信,操之小郎君一定会成为有品的官吏,能堂而皇之地享有荫户权,他来福一家要在陈家坞一直住下去。

每日上午,陈操之诵读诗经尚书左传这些儒家典籍,论语他已经倒背如流,无须再读,儒学大师马融和玄学天才王弼对论语的注解和发挥他也已烂熟于心,上回他向嫂子丁幼微请教的王弼关于“道”和“无”“性”和“体”的微妙关系,丁幼微虽然聪慧,但短于思辩,难为小郎师,现在陈操之有了由儒入道的大学者葛洪的指点,这些都迎刃而解,千头万绪归结于一点,那就是王弼在论语释疑里提出的圣人的境界“有情而无累”。

“有情而无累”,就是这一句,妙赏深情洒脱自然的魏晋风度出矣,魏晋玄学基础定矣。

上午学儒之余,陈操之还要练习半个时辰的书法,对于兄长陈庆之辗转临摹以至于的颇有失真的宣示表贴,陈操之已不再临摹,他现在以桓伊那卷洞箫秘笈的笔法为揣摩对象,结合前世临摹过的兰亭集序,自感左手楷书进步不小,至于右手的行楷,陈操之依旧是凭记忆临摹欧阳询的张翰思鲈贴

张翰思鲈贴是欧阳询为西晋名士张翰张季鹰写的小传,张翰才华横溢纵任旷达,时人比之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号“江东步兵”,张籍在洛阳为官,因见秋风起,乃思故乡吴郡的苑菜莼羹和鲈鱼脍,叹息道:“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欧阳询虽晚于东晋数百年,但这张字贴却极具晋人风致,与贴子的字意相得益彰,寥寥十行,不足百字,魏晋人特有的那种既超然又深情的风致跃然纸上,后世把欧阳询的张翰思鲈贴誉为天下第七行书,但对陈操之来说,对此贴的喜欢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前世临摩此贴已颇见功力,寄魂今生更是每日勤练不辍,但两个多月过去了,却长进甚微,因为无原贴可对照,有时反而觉得自己右手行楷越写越差了。

陈操之并不着急,对此他有体会,就好比围棋,在长棋之前,会有一段时间见谁输谁,棋境窘迫,但熬过这段时间,某一日会突然发现自己棋力长进了,先前那些与他水平相当的对手都被一一砍翻;又好比徒步攀登险峰,山路陡峭,背包沉重,大汗淋漓地上了峰顶,蓦然回首,千峰拱列,壮丽如画

需要的是只是刻苦和坚持。

每日下午,陈操之除了半个时辰的书法练习外,主要是研读王弼的周易注和老子指略,以及从葛洪那里借来的郭象著的庄子注,三部书齐头并进,每日精读一段,互相参照,细心写下读书笔记,对疑难不解之处一一记下,等着去初阳台道院向葛洪请教。

而夜里,陈操之则是抄书,书是从葛洪那里借来的,上好的左伯纸抄了一卷又一卷,若是贫家子弟,这买纸的钱都出不起,陈操之用行楷抄书,又快又好,每抄完一卷,就亲自动手用丝线和锐钻将一叠写满墨字的纸张装订成后世书籍的模样,这就是钱唐陈氏的藏书了,宗之和润儿以后再不用为无书可读而发愁了。

陈操之装订书籍时,在一旁帮忙的是小婵和青枝,二婢都夸操之小郎君心灵手巧,做什么事都干净利索。

每隔四日,陈操之都带着来福和冉盛,步行二十里去葛岭初阳台,向葛洪讨教读书疑难,并把前日借的书归还另借,葛洪总要就归还的这卷书向陈操之发问,往往发现陈操之已经把这卷书背诵下来了。

丁幼微曾说做陈操之的老师是一件快活事,葛洪也是这样,陈操之问到的书中疑难都不是泛泛的问题,需要葛洪这样的儒道大家也打点起精神来作答,这对穷毕生精力求知求道的葛洪来说自然是乐此不疲,有一种精神一振的感觉,而作为学生的陈操之则是一点就透小扣则发大鸣,让作为师者的葛洪也觉得受益。

六月中旬的一个午后,葛洪与陈操之在三清殿边上的小轩窗下坐着,一番辩难之后,葛洪大为惜才,说道:“操之,以你的苦学颖悟,贯通儒玄两大学问并非难事,只是你出身寒微,这是命中注定之事,你想凭自己学识治国平天下,只怕步步荆棘阻力很大,高位显职俱被世家大族把持,不在其位如何谋其政依老道之见,你不如干脆摒弃世俗功名之念,随我炼丹修道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于后世,亦是不朽之事,圣人有云上者立德中者立言下者立功,俗世功业最是下品,而著书不朽,则德亦在其中矣操之以为何如”

陈操之还清楚地记得一月前陈家坞大门前发生的那一幕,那两个无品胥吏都敢欺上门来,背后操纵的也不过是个九品主簿,所以说这世间功名权势实在是不能不去追求啊,他怎能不顾家族的危机,只求独善其身,脱身高蹈追随葛洪去修道慢说他不信修仙,即便神仙真有,那也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才行。

陈操之没有正面回答葛洪殷切的问话,却是微笑着反问:“操之在葛师门下多日,受益实多,难道还不算是葛师的弟子吗”

葛洪麈尾一拂,哈哈大笑,明白陈操之的心意,说道:“儒家信命道家改命,操之既是我弟子,想必是要改命的了,我且看你这个寒门子弟如何改变自己的命格”

后一个五日,陈操之再去初阳台道院,便带上了拜师的束脩之礼,算是正式拜葛洪为师了,当然,拜师不等于是要随葛洪入山修道,葛洪也没要求陈操之要读道经。

这日跟随陈操之来葛岭的除了来德冉盛之外,还有独臂的荆奴,归途中,寡言少语的荆奴突然拦跪在陈操之面前,叩头请求陈操之闲时教导冉盛读书识字,而少年冉盛却愣在一边不知所措。

陈操之将荆奴扶起道:“荆叔,圣人云有教无类,只要冉盛肯学,我就教他。”

冉盛叫道:“荆叔,我不学识字,在我看来,所有的字都是一样的,我分辨不来。”

荆奴又朝冉盛长跪不起,冉盛只好答应学习识字,嘴里低声嘟哝道:“很快就是七月检籍了,我们是无籍流民,又得逃跑了,还学什么识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