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91章 神农证道(1 / 2)

作品:《洪荒之石矶

石矶站在骷髅崖目送徒弟离去,解下腰间的月光葫喝了口酒。

少年不断回头挥手,脸上的笑容依旧是那么的灿烂。

这大概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石矶笑了笑。

走向听雨亭台。

琴音响起,恶风怒吼,死气翻滚,骷髅山漆黑如墨鬼哭神嚎,有大恐怖,一个昼夜,琴音渐息,恶风死气平复,百年恶念被她囚禁,铸一层白骨塔,镇恶,不知塔高九层,恶念几何,塔高二十四又能翻起多大的恶浪,二十四重不够就铸三十六,塔高百层必成滔天大恶。

现在的西方教后世的佛教以塔**妖邪,她这白骨塔同又不同,同是**,不同的是她这塔本身就是恶塔,塔内滋养一切恶。

墨,一朵五品墨莲悬浮在石矶面前,只有一个意念,饿!

“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

墨被催眠沉睡。

这是第二次。

墨对石矶很重要,除了太初比所有灵宝都重要,她希望它沉默,沉默的好像它不存在,在这个天地承平的岁月中,一切天机都太清晰,不要说圣人,就是她一个念头都能知道很多辛秘。

好在天道翻了一页,上一量劫的旧事揭过了,很多细小的蛛丝马迹都淹没在了浩如烟海的旧天机中,连存档的资格都没有。

新的一页,新的账本,天道都给你记着,该跟你新账老账一起算的时候,就是大劫。

所以石矶很小心,也很克制,毕竟新的衣裳,谁也不愿意溅上泥印子。

更何况天道现在多了五个打手,随手都能将你收拾的妥妥的。

上一量劫,天道有口,鸿钧道祖是动口不动手,除非必要道祖他老人家连眼睛都懒得睁。

现在是天道有手,该出手时就出手。

没看见一个个天地皇阶,一个个天地大能都猫了起来吗。

一个个都玩着你看不到我看不到我看不到我的游戏。

更有甚者选择了自封沉睡,自封沉睡的老古董活化石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有些是受了重伤不得已而为之,有些则是面临生死大劫没勇气趟过去或觉得生机不大就自封入天地裂缝成了活死人,这些人都不敢在洪荒天地露头,一露头天道就会跟他们清算,如逃逸的重刑犯,案底天道都给他们留着,逃的越久生机越渺茫,所以称之为活死人。

依旧在光天化日之下蹦跶的几位老祖无一不是狠人,无一不是一量劫一量劫闯过来的。

很多东西回头再看,脉络就更清了。

这天地脉络也是。

骷髅山格外安静,墨沉睡了,小青鸾也沉睡了,闹腾了数十年的小石头也睡了,静悄悄的。

有情无情还没回来,他们被别的事羁绊住了。

石矶笑了笑,这两个小家伙气运很盛。

人族轩辕手下有个异人叫仓颉,天生四目,不错,是四目,不是四瞳,是双瞳四个眼睛。

他能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东西,大到日月之行,星辰轨迹,小到蝼蚁身纹,鸟兽爪痕。

他要创造一种新文字革新结绳记事之陋,结绳记事不仅记事不清,天长地久,草绳朽坏,很多大结磨损,小结不见,大事小事已不可辨。

仓颉找到了人生目标,或者说自己的天命,开始观天之大,地之广,山之高,水之流,火之势,鸟兽之行,龟之甲纹......

但造字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从形到音再到意思规律,无一不难。

仓颉已经造了不少字,却各自为家不成体系,仓颉日夜苦思找不到解决途径,开始神神叨叨起来,他蹲在一个地方用树枝石头手指一画就是一天,伤了手都不知道,仓颉疯了......

当炎帝神农氏请了两个精通各种文字的仙人传入他耳中时,仓颉眼中一瞬暴出了惊人的光亮。

他奋不顾身的跑向了炎帝部落。

他以黄帝左史官的身份见到了炎帝神农,他一点都没疯,不仅没疯反而很聪明。

“我在为人族造字!”

这是他见到神农的第一句话。

神农氏态度立变,肃然起敬。

听过青年的一些想法之后,老神农更是激动的老脸通红。

有神农氏引荐,有情无情除了起初对脸上长着四个眼睛的人有些奇怪外,对他请教的问题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有情无情从凶文到古老遗缺残文再到妖文一直讲到了三教道文,也是现在的天文,就是巫文的繁衍道理也跟仓颉讲了。

有情无情发现仓颉是个极聪明的人,一说就懂,一点就通,他们的第一个学生小熊师兄和他一比就得扔。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文字仓颉心里明白却写不出也念不出,但文字自古到今承接的脉络道理却已经比有情无情这两个小老师都通透了。

她们给仓颉打开了四扇门,仓颉的灵感思路脉络逐渐清晰、形成。

仓颉对有情无情大礼参拜口称老师,而后他走入了天地,一个文字的新天地。

有情无情帮神农氏完成了两个版本的《神农本草经》后,回到有茶部落却没找到家,家没了。

两人茫然了一阵子,决定回家,回她们那个永远的家。

两个粉嫩可爱而且很可口的小家伙自然招来了很多麻烦,不过都被她们手中的木剑解决了,石矶手把手的教了百年对付几个杂碎不过是一剑不够再补一剑的事,更何况他们身上宝贝着实不少,紫芝如意、分光拂尘、有情葫芦,十二颗明月珠、吞天瓶、无情葫芦,攻防兼备,而且品阶都很高,有原帝后送的,有圣人炼制的,有情葫芦和无情葫芦他们自己养着,值得期待。

半年后,两个风尘仆仆的小家伙回来了,石矶站在山崖上笑着看着她们。

“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