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与之(1 / 2)

作品:《神圣罗马帝国

增加了一个自治省,除了在维也纳的报纸上刊登了这一消息外,没有在新神圣罗马帝国引起半点儿浪花。

民间没有什么反应,维也纳政府就不一样了。每年几十万神盾的收益虽然不多,可是他们的付出也小啊!

不要看奥地利的殖民地不少,实际上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

截止到1861年末,除了最早开发的西非地区,因为拥有金矿和种植园,实现赢利12.6万神盾外,别的地区都是亏损状态,无非是亏的多少问题。

中美洲地区殖民地亏损216.4万神盾;

尼日利亚殖民政府亏损144.8万神盾;

刚果地区殖民地亏损68.4万神盾;

南洋地区殖民地亏损68.2万神盾;

喀麦隆殖民地亏损34.2万神盾;

利比亚殖民地亏损21.6万神盾;

西奈半岛亏损20.5万神盾;

塞浦路斯岛、克里特岛等地中海岛屿亏损18.6万神盾;

巴塔哥尼亚高原据点亏损2.8万神盾;

其它地区若干殖民据点共计亏损12.8万神盾。

林林总总加起来,1861年奥地利的所有殖民地加起来共计亏损595.7万神盾。

这还是建立没有大举对外用兵的情况下,要是爆发了战争,这个数字还要增加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巨额的亏损是制约奥地利殖民扩张的核心因素,尤其是殖民地开辟初起,那完全是纯投入状态。

新增加的兰芳自治省虽然不值得一提,可是在1861年末的年度核算中,他们却分摊了58万神盾的军费。

名义上是分摊军费,保护邦国的安全,实际上这和直接上缴中央政府没有任何区别。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盾的流通,还有一笔铸币税可以收。

这些收入加起来,从1862年开始南洋地区,就会由投入阶段转变为回报阶段。

如果考虑到增加的工商业市场,为国内提供的工业原材料,价值就更高了。

维也纳政府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安全保护,这根本就不需要说,财源所在自然要保护了。

财政大臣卡尔兴冲冲的提议道:“陛下,我们的殖民方式是否要改变一下,这种间接统治获得的收益,并不比我们直接控制收益低。

要是武力占领加里曼丹岛,至少五年之内我们无法赢利,后面能够带来的利润未必会增加多少。”

奥地利在海外开辟殖民,也只是表面上风光,实际上有苦难言。

作为财政大臣卡尔可以负责任的说:就算是综合各方面增加的税收计算,维也纳政府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当然,从事殖民活动的贵族、资本家们赚到了钱,奥地利国内的经济也因此受益。

突然出现了一种不需要投入,仅仅只是提供安全保护,就能够获利的模式,财政大臣卡尔自然有兴趣了。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不要做梦了,兰芳自治省这种好事怎么可能天天遇到。

海外的土著王国不少,可是这些国家自己经营都要破产,还能指望他们给我们提供助力不成?

兰芳自治省本身就是一家公司,只不过被外界误认为是共和国,加里曼丹岛又盛产黄金,才能够给我们提高助力的。

况且,真要是搞几个土著王国进入帝国,你确定下面的邦国、国内的贵族不会闹腾?”

满怀期望的众人,瞬间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真要是有几个土著王公进入帝国,他们也不会答应。

兰芳自治省原本都是一帮平民,弗朗茨也只是打发了几个低级众生制贵族,政治上的地位有限,又能够为政府提供财力,大家都不会介意。

要是冒出几个国王进来,一个个的地位比他们这帮人都高,估计是谁都会心里不平衡。

这和欧洲这个邦国不同,人家是公认的老牌贵族,大家早就接受了。

当然,政府中这些高层想要成为国王,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功劳足够大,弗朗茨不介意封几位殖民地国王。

这种国王最多也就名义上的,理论上每一个封地贵族都可以建立一个国家,可实际上大部分贵族建立不起来国家。

已经开发完成的殖民地不会大封,只能是没有开发的无主之地。

开发的好就是一个伯国、侯国、甚至是公国、王国,开发的不好要借助国家的力量统治,最后仍然只是一个封地贵族。

这个年代,国家都是可以交易的,爵位也是可以出售的,也可以向国王买。只不过价格非常的高,出售的通常只是终身制贵族。

就比如这次兰芳自治省册封的几个终身制贵族,那都是人家送了礼的,不然的话可能册封的就不是男爵、子爵了,而是荣誉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