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红楼小丫鬟(全本)_分节阅读_85(2 / 2)

作品:《红楼小丫鬟(全本)

在贾母等正等得不耐烦时,琳琅却在山上一家团圆,自作花灯。

杨海刚刚回来,上头已经择定了二月初二出征,之前便叫他们与家人团聚。

琳琅分外珍惜这段相聚的日子。

虎哥儿挑着琳琅给他扎的小老虎花灯,指着杨海手中的骏马花灯,坚定地道:“要!”

琳琅笑道:“这孩子,再见不得别人有东西,只是,别人的东西,难道都能给你了?”遂又好生教导虎哥儿一番,叫他明白,天底下还是所有人都围着他转。

虎哥儿得不到骏马,又听不懂这话,呜呜咽咽地扭身去杨奶奶跟前告状。

杨奶奶抱着他笑指漫山遍野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花灯道:“那有许多,难道你都能要?”

虎哥儿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花灯,再看空着的手,仿佛知道自己拿不了那么许多,便委委屈屈地道:“要一个,爹,大马。”

琳琅转身拿了杨海手里的骏马花灯塞到他手里,便与杨海去出门看花灯去了。

虎哥儿得意极了,嘴里吱吱呀呀兴奋异常,指着父母要跟去,才跟着走了两步,便觉得手酸臂疼,再也支撑不住了,哭道:“妈,妈!爹,疼!”

琳琅回身接过两盏花灯,似笑非笑地道:“还要不要别人的东西了?”

虎哥儿将头往杨奶奶怀里一埋,撅着身子不理她。

杨海看着一家和乐,不觉满目柔情。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看了一回花灯回来,路上遇到几家兵士的娃儿们,眼馋地看着他们手里栩栩如生的花灯,琳琅和杨海便将花灯送与他们了,杨奶奶道:“都不及你札的花灯精致,活灵活现的。”

琳琅笑道:“我不过就是画得像些。”

吃完元宵,虎哥儿早困到极致,但恐他夜间积食,硬是带着他在山上逛了一回,临睡前,杨奶奶抱着虎哥儿在怀里,道:“大海好容易回来一趟,叫虎头跟我睡罢!”

琳琅脸上一红,杨海已经答应了。

杨奶奶正要回房,忽然问道:“那荣国府里的娘娘就是今日省亲?”

琳琅点点头,不知杨奶奶说这个做什么。

只听杨奶奶笑道:“他们娘娘省亲,排场大得吓人,七八日前宁荣街就不让过了,让我出门绕了好大的一段路,恼得我不行。不过,他们如今一家团聚,君臣之别,又哪里比得咱们小门小户共吃元宵,合家之欢。”说着便去了。

琳琅摇头叹息。

却说此时此刻,元春已经更衣毕出园到了贾母正房,祖孙母女姐妹相见后,满心有无数的话语,竟不知从何说起,不觉洒泪无言,好容易解劝住了,一时两府掌家执事媳妇领丫头来行礼,元春因不见琳琅身影,不禁问道:“琳琅如何不见?”

王夫人忙道:“早几年已经放了她出去,现今已经是六品敕命,有家有子了。”

元春闻言倒也欢喜,待问了明白,点头叹道:“她倒是个有福的。”

忽又召见薛姨妈母女,见宝钗丰肌雪腮,直如姣花软玉一般,不禁暗暗赞叹,因室内只留三四个太监答应,母女姐妹便叙些离别情景并家务私情,听到王夫人说起诸般事务,且有节俭、后路二项,不必说,元春便知必有琳琅之故,倒也不枉自己托付她一场。

贾母叹道:“姑老爷如今已经升了应天巡抚,可惜玉儿没来,倒叫我甚是想念。”

元春听了,怔怔出神,随即嘱咐道:“林姑父如此本事,又身为江南文坛清流翘首,便是许多嫔妃之父也不及他,虽说姑妈已去,到底两姓旧好,只能近,不能远,以交好为上。”

贾母喜道:“正是这个话。况且我素日最疼敏儿,方想长久留着玉儿在身边。”

王夫人眼波轻轻一闪。

元春问道:“黛玉何以没来?”

贾母忙道:“玉儿远在江南,连接二次不至,怕是没福气给娘娘请安了。”

元春垂泪道:“林妹妹在家与亲人相聚,共享天伦之乐,何苦叫他们骨肉离别?”

王夫人亦不觉满眼泪花,呜咽道:“娘娘说得极是。”

一时贾政帘外问安,元春不过嘱咐些国事为重,暇时保养等等语,闻得亭台楼阁皆系宝玉所题,不免暗感欣慰。贾政退出后,忙宣召了贾珠宝玉贾兰进来,兄妹姐弟姑侄相见,元春再也忍不住泪落如雨,道:“一别多年,我进宫时,也未来得及与哥哥告别,如今再见,真是恍如隔世。宝玉、兰儿都这么大了,真真是叫我不知从何说起。”

贾珠噙泪道:“娘娘一去,再不得相见,七八年来,日思夜念,却帮衬不到娘娘什么,娘娘在宫里好歹谨慎保养些,咱们家已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为今之计,竟是稳重为上。”

元春道:“哥哥切记保养,倒不必担忧我。咱们这样的人家,更该勤俭持家,教养子孙才是,以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了那时,竟是后继无人了也后悔不及!”

众人虽觉贾家不至于此,但因她说了此话,连忙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