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红楼小丫鬟(全本)_分节阅读_64(2 / 2)

作品:《红楼小丫鬟(全本)

琳琅听了,忙进屋解衣喂奶。

虎哥儿已经长得白白胖胖,眉目清朗,肖似杨海七分,又若琳琅三分,杨奶奶常说长大后比杨海模样俊俏,如今小嘴巴吸吮着,小拳头握着,显得可爱极了。

杨海看得心热不已,道:“这孩子,必定是个黏着娘亲的主儿。”

琳琅见他目光,她也不是未经人事的女孩儿,脸上不禁一红,嗔道:“你快去瞧瞧奶奶罢,今儿带了虎哥儿大半日,你去回了我兄弟的事儿,叫奶奶放心,在这里做什么!”

杨海转身出去,刚掀起帘子,忽然回头道:“等我。”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杨大海乃旷了好几个月,于是折腾吧!

昨天我妈来下午走,我同学也来了住一晚,于是折腾到一点半才睡,还以为五点照样起来呢,结果一觉睡到八点四十,于是这章晚了,晚了,不过今天还是二更,我朋友两点就走了。大约应该会是晚上更吧,哎,啥时候木有人打扰就好了。

第65章 065章:家长里短万佛起针

自琳琅产育后,夫妻两个便未同房,久旷多时,这一夜杨海搬回卧室,见了琳琅,自是鱼水和谐,更有无限恩爱,也不消细述。

初收,杨海搂着她道:“如今你可放心了罢?”

琳琅抿嘴一笑,道:“脱了籍,从了良,自然是大为放心。玉菡已经十五岁了,行商也好,种地也罢,总有他自己的章法。我想着,做生意原有风险,玉菡又是初出茅庐之辈,我出些钱给他做生意,也免些风险,如何?”

杨海听说,笑道:“平摊风险也好。你让玉菡自己的钱留一半,另一半随他折腾。赚了固然可喜,赔了他还有本钱东山再起。”对于蒋玉菡,杨海也是颇敬佩赞叹的。

琳琅道:“我也如此想。”

杨海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给他送去?”

琳琅想了想,道:“横竖才入冬,今年他必定不肯出去的,来年开春差不多,在他走之前给他送去便是。”

杨海点头赞同,道:“等玉菡攒些钱,有了家业,过几年,再给他说房媳妇,你便不用再如此操心了。”

琳琅叹道:“如今他是不敢想的,将来家业大了,又得找个有能为的管家理事,人品还得好,性子也得压得住人,他心高气傲,一般人还瞧不上,倒不好找个齐全的。”

杨海笑道:“你平素认得人那么多,难道其中便没有个好的?”

琳琅眼前一亮,首先便想到了鸳鸯,年纪相貌、品性才德,俱是人尖儿,又和自己交好,且她小小年纪便能压得住贾母房中众人,可见手段也不缺。再说,这样的好女孩儿,不给自家难道便宜别人不成?她也不希望因贾赦一事,闹得鸳鸯终身不嫁,下场凄凉。

杨海知她有了主意,便笑道:“睡罢!”

琳琅有了心思,便不再操心了,只忖度着该如何开口筹谋。

目前贾母必定舍不得鸳鸯出去,蒋玉菡这几年也无心婚事,再过二三年,鸳鸯年纪大了,蒋玉菡家业也起来了,又是正经生意,想必贾母没有不愿意的,除非她想着把鸳鸯给贾琏、宝玉等人。但素日她知道贾母,王夫人有孕时她都没给贾政丫头,凤姐多年无子,房里只有一个平儿,贾母也没想过给,以后便更不可能给了。

只是这件事不过在心里想一想罢了,倘若蒋玉菡和鸳鸯无意,她也不能强行牵线。

如此一夜,次日早起,杨海往营里去后,琳琅取了三百两金子封好,喂过虎哥儿,收拾妥当,请杨奶奶看着,便搬出绣架,绷上绣布,又拿出针筐和各色绣花针、丝线、绒线。对于万佛图,她已打了数月腹稿,今日开始起针。

杨奶奶会意,一面轻轻拍着虎哥儿,一面道:“你坐在炕上绣,仔细下面冷。”

琳琅笑道:“屋里烧着炭,不冷。”话虽如此,仍旧移了炕桌,将绣架置于炕上。

想起她要为皇太后绣万佛图,杨奶奶心里既喜且忧,喜的是她竟有这份本事,忧的是这件绣图进上,若觉得好了,以后还不得源源不绝地叫她来绣,哪里还有工夫顾家?

琳琅抬头看到杨奶奶的神色,怔了怔,转眼便揣测出三分,微微一笑,慢慢地穿针引线,道:“这幅万佛图,没个三年两载是绣不出来的。”

杨奶奶大惊,问道:“怎么这么说?”

琳琅笑道:“咱们家过日子,又要带孩子,又要做衣裳活计,人情往来应酬,哪样不费功夫?谁还为这么个劳什子不管不顾?横竖那幅富春山图我整整绣了七年呢,刚开始绣的时候我还在荣国府里当差,后来出来了又开始绣嫁妆,正经绣富春山图的时间并不多,这幅三年两载大约差不多罢,冬日闲了就绣一绣,忙了就搁着。”

杨奶奶听了,暗暗叫好,随即敛容低声,悄悄地道:“好孩子,咱们心里明白,可不能在外头说,对外头就说天天绣呢!”

一语未了,听见通报说道:“陈安人来了。”

杨奶奶忙住了嘴,琳琅刚放下针,帘栊打起,陈安人已经走进来了,手里拿着上回从琳琅这里借走的花样子,身后跟着两个小丫头,俱是杨奶奶和琳琅没见过的,想是新买的。

杨奶奶和琳琅起身让座,陈安人忙称不敢,见到炕上的绣架,诧异道:“这是做什么?”

琳琅道:“天冷,不想出门,在家里绣两针。”

因绣架上绷的是一块素绢,并没有描下花样子,陈安人不知道琳琅想绣什么,况且皇太后让琳琅绣万佛图的事儿,不过就那么几家知道,他们自然不会宣扬出来,毕竟琳琅还是朝廷敕命。陈安人看了一眼,便笑道:“亏你针线怎么做得那样好,花样子也多得很。”

杨奶奶早抱着虎哥儿去里间了,琳琅问她何事。

陈安人坐在她绣架对面,口内笑道:“后儿我娘家妹妹出门子,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