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130.130(2 / 2)

作品:《旺夫命

听到这些说法,来申冤的脸色一变再变,他们跟着又去衙门口说要求见卫成,见面就问那事儿皇上知道了吗?皇上咋说?

看这些人脸上写着怀疑,卫成大概猜到是什么情况,他没跟听是风就是雨的百姓计较,点头说折子早已经呈上去了,朝廷在商议对策,不日就有说法。

“那是我的田,真是我的,还商量什么?”

卫成四平八稳答了一句:“料想全国上下不止是你们遇上这样的事,估摸还有其他没胆量上京申冤的,朝廷总得一次把问题彻底解决了,等上面商议出对策跟着就会有公告法向全国各地,这事急不了,耐心等吧。”

全、全国各地???

他们这案子怎么还牵扯到全国了??

几人从衙门出去时都是恍惚的,又瞧热闹的问他们右通政咋说?其中有人把卫成那话重复了一遍,听的人脸色就变了。

要彻底解决挂田带来的弊端,最简单是不让挂田,是这意思???

看先有些人事不关己,听说要彻底整顿,他们心里一咯噔。这日下衙的时候,卫成又遇到蹲守他的,看样子是逃着地税的人,问他朝廷是不是就不让挂田了?

心里话是朝廷从没让过,是底下人太聪明了想出法来钻空子。

他倒是没这么说,他道:“这不是我说了就作数的,通政司只管将民间冤屈上报,不管断案。这次的案子已经引起上面注意,有同僚在苦思对策。”

“你不怕?你家没有挂田的?这不合规矩不该先处置你们?”

是急疯了才能说出这种话。

卫成还是不生气,说他还真就没给亲友挂田。

这话是当街说的,听到的全懵了。

不可能啊。

这怎么可能?

卫成没说出个所以然,不过这都可以打听,有人说认识他府上哪个奴才,说去问问看。

问到了吗?

问到了。

他府上那个负责采买的婆子说,老爷自己置了田地,分给老家兄弟耕种。估摸着侄儿年岁差不多了,又给他们送了读书心得经文注解,好大一摞。

没等人羡慕,那婆子摆摆手:“想我们老爷二榜进士出身,进了翰林院,做过编修侍读,如今在通政司衙门深得皇上器重,那注解该多稀罕?乡下人不识货啊。”

来打听的问她怎么说?

那婆子压低了声音告诉他们:“别看老爷这些年官运亨通,听老太太说他早年气运并不好,转运还是在成亲以后,之前连着倒霉连院试都考了四回,前三回没进得去考场。那段时间老爷落魄极了,听说一度想过放弃科举回家务农,还是老太爷跟老太太把人劝下来的,劝得不容易。就在我们老爷最苦最难的时候,他两个哥哥提了分家,甩了负累。也是老天有眼,没让老爷倒霉太久,他跟着娶了太太进门,然后就转了运,秀才举人进士顺顺畅畅考了上来,二榜进士馆选进翰林院得了皇上五百两救济大家总该听过?当时老爷还分出二百两送回老家置办田地给兄弟耕种,先是送田,后是送书,听说那些书还是抽空批注的,好几年时间才弄出一套,送回去给他大哥二哥转手卖了,八十两,因为这事我们老太爷病了一场,听说之后气得不轻……反正我们老爷没给家里挂过田,我忙呢,不说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都不容易啊。”

她说走就走,来探话的傻眼了。都忘了本来是为挂田的事情来的,只记得那婆子说,右通政把他精心批注的经文送回老家,被他哥哥八十两卖了。

这是哪里来的祸害???

正常人办得出这事?好好的放着人不做,做什么畜生?

稀里糊涂的卫大卫二就在京城里出名了,一个分家,一个卖书,这两件事人尽皆知,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大官兄弟发达之前你瞧不上他,发达之后他伸援手你还是瞧不上他……

真他娘的绝了。

一般人还只是当笑话听,读书人听完胸口闷疼,得亏两兄弟没在京中,否则一天天的得有人排队到他家门口去蹲点儿看傻子。

先是置田给他们耕种,又盼侄儿争气送书回乡,右通政为这对兄弟想得够远。别的不说,那摞书就价值千金,兄弟当到这份上,真是仁至义尽了。

好些听说之后都愤愤不平。

说还管他们作甚?

这种人穷困潦倒那是活该!自个儿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