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月关第251部分阅读(1 / 2)

作品:《锦衣夜行月关

还是说得通的。

正因为朱允炆主要是靠孝道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他在这方面特别注意有所表现也就在所难免了。朱允炆听了徐增寿所言,确实非常气愤,同时,因为缺乏自信,他对自己的叔父们总是抱着强烈的戒心,怀疑他们觊觎自己的皇位,对这个受到亲族叔父们压迫排挤的杨旭,本能地有种同仇敌忾的感觉,所以这一番长谈侃侃,当真是痛快淋漓,掷地有声。

朱允炆说完了,原以为会得到祖父的赞许,偷偷瞧一眼朱元璋,却见他仰卧枕上,双眼微阖,却似已经睡着了

,忙收了声,往他旁边站了站。

静默片刻,朱元璋慢慢张开眼睛,看了眼孙子,又看了眼徐增寿,微微笑道:嗯,孙儿所言有理,这件事往小里说,不过是一个小家族里的一桩小恩怨,可往大里说,这却关系到孝道与律法、公正与严明的大问题,怠忽不得。

他示意了一下,朱允炆忙又将他扶起,将靠枕垫在他的背后,朱元璋沉吟片刻,忽地一笑:增寿,你讲的好故事呀。

徐增寿心里打了个突,连忙躬身道:只是恰逢其事,又蒙皇上问起,臣才略略提起。

朱元璋笑了笑,并不点破他用心,只道:朕正在修订大明律,朕为吴王时,草创新法,洪武六年着手修订损益,历时十六年,于洪武二十二年方才编成。可终究还是有所疏漏,不算至善至美。治天下礼乐为先。或言有礼乐不可无刑政,朕观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若徒务刑政,虽有威严之政,必无和平之风。故礼乐者治民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也。礼乐是道,律法为术,律法形于其表,却也不可大意,所以朕命刑部尚书赵尘风等人正重修大明律、大诰,摄其要略,载录案例,附载于大明律之后,以使天下官吏可悉依赎罪之例论断。

增寿,这个案子很不错,你去应天府,告诉王洪睿,要他仔细斟酌,多加考虑,好生处断。再告诉刑部,叫刑部和大理寺关注此案前后经过,审理结果,一旦案情审理明白,可编次入书,将来刊布中外,凡有类似案例,令天下人知所遵守。

徐增寿听了暗暗咋舌:乖乖隆地咚,这么一件破案子,本来只是江宁县令的事,官司打到应天府已经了不得了,现在还要加上刑部和大理寺,至于闹成这副德性吗

徐增寿赶紧答应一声,又壮起胆子问道:皇上,若应天府问起圣上之意,臣该如何作答

朱元璋淡淡一笑:允炆是国之储君,他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

徐增寿大喜,连忙躬身道:是,臣知道了,臣这就去传圣上的口谕,臣告退

待徐增寿出去后,朱元璋沉声道:允炆呐

朱允炆连忙欠身道:孙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