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国军的迎战准备(1 / 2)

作品:《抗日之铁血使命

在李国耀的命令下,暂九军各部队迅速开始集结,然后于5月2日深夜悄然渡过微山湖,进入鲁西南地区!</p>

而后在温德彪所部的接应下,部队一路向北,直奔冀南而来!</p>

与此同时,一纵、二纵以及海城支队的但个步兵团由各地紧急调往熊耳山弥补空缺!</p>

在这些部队调动的同时,皖中地区的江南游击队总部也接到了李国耀的秘密调令,所部主力由西风头向北调动,今后作战区域以蚌埠以北地区为主,防区与卢文龙所部相连。</p>

此外,远在大别山的黄大麻子也接到了李国耀的命令,所部主力立即集结,老弱妇孺留守黄花寨,青壮部队即日起赶往山东战场。</p>

如果说以前的李国耀是在韬光养晦,现在变有意识的开始聚拢兵力了!</p>

因为李国耀知道,在接下来的半年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局势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小心谨慎了。</p>

扮猪吃老虎固然爽,但一直被人拿捏也不像那么回事儿,该秀肌肉的时候还得秀秀!</p>

话说日军这边兵力调动频繁,自然也引起了军统局的注意,很快相关情况就被送到了蒋委员长的桌头!</p>

得知日军似乎准备对晋南用兵,老蒋顿时响起不久前苏联顾问的提醒,早在半个月前崔可夫将军就就告诉经济部部长翁文灏,中国“应防(日军)侵攻昆明,及陕西同时并攻”。</p>

崔可夫的推断当时并未引起重庆方面的注意,当时包括老蒋在内所有军政大员的目光都被《日苏中立条约》签订这件事情所吸引。</p>

但是现在看来崔可夫的推断是正确的,日军确实有可能进攻陕西,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中条山。</p>

当下,老蒋当即命人将国民政府军政部门的四巨头都叫来,询问前线的情况。</p>

当老蒋问道山西战场的情况的时候,军令部长徐永昌的回答是:“山西南部及豫北敌增兵之讯,几于无日无之,其气势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亦似敌必取洛阳西安者,洛阳判断如此,而情报亦确如此”。</p>

而军训部长白崇禧的回答是:“晋南之敌,似将夺取我中条山,企图彻底肃清我黄河左岸之部队,尔后进犯洛阳、潼关,以威胁我第五战区之侧背,或西窥长安。”</p>

此外政治部长陈诚也有相同的观察,认为日军大举增兵山西战场,似乎是要进攻晋南。</p>

为此,重庆的这帮高级将领当即商讨应对之策,随后根据“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极训练”的战略原则。</p>

根据第一战区不久前发来的电报显示,第1战区当时指挥的部队共有8个集团军。</p>

在黄河以南的部队、有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驻于郑州及以西的巩县和新郑向南一带地区,对中牟、开封和黄河以北温县的敌第35师团进行警备。</p>

在巩县至洛阳以西的新安黄河南岸,驻有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p>

在新安以西至潼关的黄河南岸,驻有李家钰的第36集团军。</p>

在信阳以北至驻马店一带,驻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p>

在南阳及叶县地区,驻有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但因该集团军装备较好,其编制人数亦多,故将其机动使用于第1和第5战区,并不单单受第一战区指挥。</p>

目前第1战区在晋南的部队计有3个集团军又3个军,分驻于黄河以北晋南的中条山和晋东南的太行山。</p>

在中条山区之西部、以平陆县的茅津渡以东至垣曲一线以北,驻有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和孔令恂的第80军。</p>

从垣曲至孟县以东的贾营、南庄一线以北,驻有刘茂恩的第14集团军和裴昌会的第9军。</p>

在太行山以东的河南省林县与河北省的涉县,则驻有庞炳勋的第24集团军,而范汉杰的第27军驻于长治东南的陵川县。</p>

看起来虽然兵力不少,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中条山一线的部队都是杂牌军。</p>

这些部队明面上是集团军或者是军一级的编制,但实际上各部队都缺额严重,而且中条山地区地贫人穷,又不是什么产粮区,十几万部队进驻这里给当地的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p>

即便是如此,依旧有不少部队吃不饱饭,大部分部队的给养都只能现供现,很少有存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