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与坏弟弟(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的官职继续执政。因为当时局面非常复杂,司马师就大力培养自己的情报机关来监视朝中的大臣,结果手下的校事(情报主任)尹模,就利用自己的特权作威作福,大肆的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拼命的为自己敛财,大臣们因为怕尹模给自己说坏话,吃了亏也不敢说,只有一向被司马家族视为亲密战友的何曾不管这一套,首先公开给皇帝写信检举尹模,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尊重和交口称赞,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了公私分明的司马师。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聪明的何曾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司马懿把大家都忽悠了。他当初参与这场政变,本来是为了拯救曹魏,可是司马懿一旦大权在握,却开始逐步架空曹魏,而到了司马师的时候,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不久,司马师就废掉了皇帝曹芳,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何曾为了自己的家族,抛弃了曹家,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司马师的一边,积极的在旁边出主意,让司马师废曹芳能够做得合情合理。何曾在司隶校尉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多年,后来升任尚书(国务院部长),在公元255年左右,何曾升任镇北将军,持节(持有皇帝二级符节)都督河北军事(黄河以北各军区总司令),成为司马家族整个北方的守护者。临走的时候,司马昭派他最宠爱的两个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昭一起去送行,一直送了几十公里,何曾专门叫人宰了牛、摆了一桌十分豪华丰盛的猪牛羊全宴来请司马炎哥儿俩大吃大喝了一顿,才算是依依惜别。不久,何曾又升任征北将军,从原来继承爸爸的三级侯爵——阳武亭侯,被加封为二级侯爵——颍昌乡侯。

公元264年3月17日,也就是司马昭成为晋王的前两天,何曾被封为司徒,成为名义上的大臣领袖。在古代,那是三公之一的高官,历来仅次于皇帝。然而这个司马昭已经是魏国实际上的老大,他复活了古时候一个比三公还高的官职,叫做相国,让相国成为大臣里最高的官衔。按照级别来说,相国和三公都比一品还高,而相国又高过三公,那么就是司马昭的官级顶多比何曾高半级。按照正常的礼仪制度,何曾见了司马昭只要鞠个躬就行,可是他偏不这样。

一般以我们平常人来认为,在所有场合中,即使你和一个人平时私下里关系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不应该过于亲密,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我们的何曾大人在每次公开拜见司马昭的时候,都是下跪,这就向所有人挑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就是司马昭的人,司马昭就是我的主子。何曾这种一直对司马家族公开表示极端亲近的态度,当然获得了整个司马家族的深深认可和尊敬。

这么一个人受老爸信任的人,司马炎却不用特别巴结,关系也能特别好。

因为,司马炎和何曾的宝贝儿子何劭(少)从小关系就特别好,是同年生的发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年青人,碰巧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大公子,碰巧和你儿子又是发小,碰巧他特别需要您的帮忙,就很有可能接班当国家领导人,你说能不支持他吗?

这就是司马炎的纯天然盟友,何曾。

还有个贾充,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司马炎讨好贾充的记录,但是日后在司马昭面前极力夸奖司马炎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贾充对司马炎的好感与偏向。

因为当贾充公开的向司马昭表示,司马炎具有当领袖的天才,他不当谁也没资格当。

司马炎搞定了爸爸身边最亲近的人,当他的爸爸司马昭一问起司马炎和司马攸兄弟谁更适合接自己的班儿时,司马昭身边最信任的几个人都会十分一致的倒向司马炎。搞定了爸爸身边的人,还要直接搞定爸爸,让爸爸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实力。

司马炎绝对是个有心计的人,但是和弟弟司马攸的多才多艺比起来,确实差了一点儿,这也是弟弟特别招人喜欢、特别容易被爸爸看重的优点之一。一般来说,听话的好学生是最让爸爸喜欢的。既然如此,司马炎也下了要当好学生的决心。不过小的时候,司马炎的学习劲头确实比不上弟弟,所以到了争夺世子这个关键时刻,临时补习实在是来不及了,被逼急了的司马炎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找帮手和枪手,一样能拿好成绩!

羊琇,字稚舒,泰山郡南城人(山东新泰)。羊琇的来头可是十分的大,他出身于有着至少五百年历史的羊氏家族。羊琇的爸爸羊耽,做过曹魏帝国的祭祀部长(太常),哥哥羊瑾,后来做过西晋的尚书右仆射(国务院副总理),他的堂姐羊徽瑜,就是司马师的老婆。

从法律关系上来讲,羊琇和司马家族有着姻亲关系。从辈分上讲,羊琇是司马昭的平辈,是司马炎的小叔叔。这位羊琇小叔叔按照实际岁数来说,和司马炎差不多大,并且,和前面说过的何邵一样,羊琇和司马炎也是发小,也是一起玩尿泥、下饭馆儿的铁哥们儿。有一次,羊琇和司马炎开玩笑说,哥们儿,你将来如果能像你家里人一样有出息,就让我在中领军(中央禁卫军司令)、中护军(中央禁卫军副司令)的位置上,一个干他十年!司马炎乐呵呵的就答应了。

像羊琇这样的出身和所受的教育,在那个时代当然是很容易就做了官,而且和当时的很多士族关系都非常深厚。钟会将要伐蜀的时候,就向司马昭要羊琇做自己的随军参谋。羊琇的妈妈叫辛宪英,是曹魏帝国高官辛毗(皮)的女儿,据说非常有政治头脑,早就看出钟会野心过大,绝对不是那种领着大兵在外还能忠心耿耿的人。

辛宪英知道羊琇要跟钟会去打仗,恐怕儿子凶多吉少,又伤心又着急,羊琇听了老妈的话,就去找司马昭坚决辞职,可是司马昭那时一心伐蜀,正全力支持钟会调兵遣将,所以不肯给羊琇走后门儿。羊琇无奈,只好勉为其难的跟随出征,临行前,老妈告诉他说:“儿子啊,去吧,但要提高警觉,想要在军队之中畅通无阻、平平安安,只有靠心胸宽大。”钟会谋反前,羊琇曾经苦苦劝阻,但无论是钟会和杀掉钟会的魏军将士,对一贯厚道的羊琇都没有半点儿伤害。全身而退的羊琇回到洛阳之后,被司马昭封为关内侯。

现在的羊琇充当了司马炎头号狗头军师的角色,他以才学和机敏充当了司马炎身边一部活的百科全书。每当司马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羊琇就尽力教他,直到司马炎会为止。不仅如此,羊琇还表现出了专业替考的职业素质,他还根据大考官司马昭的考察套路,给司马炎预备了很多种司马昭可能考察的问题的答案,以备司马炎应付老爸的临时考察。最bt的是,羊琇还撺掇司马炎主动出击,积极的找到老爸司马昭,说出对很多国家大事的看法,并且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天长日久了,司马昭对司马炎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伴随着的,就是一个爸爸对长子期待值的提高,以及对小儿子期待值的降低。

决定司马炎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由于对小儿子确实太宠爱了,司马昭一直想把他的乖宝宝司马攸立为世子,让他接替自己的事业,虽然司马昭知道,当大哥的首要条件是诡计多端而不是听话乖巧。

到底应该是立司马炎,还是司马攸?

立了司马攸,这个乖宝宝能镇住我们司马家的天下吗?

理智和情感一直在司马昭的头脑中争斗不休,所以立世子的决定被司马昭一拖再拖,终于有一天,司马昭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自己再拖了,因为无论是自己感觉,还是看医生们的表情,司马昭都知道自己必须作出选择了。在两个儿子中间,他只能选一个,作为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落选的儿子将从此成为另一个儿子的附庸,甚至累赘。

身体已经严重衰弱的司马昭,召开了最后一次确立世子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司马昭召集了所有的亲信,听取他们对于世子最佳人选的意见。

司马昭的组织部长,主管人事工作的山涛,是当时最著名的知识分子“竹林七贤”之一,名声好,声望高,最为人称道的是评价他人的能力。山涛提出了他的意见:“长子还在,却要排除长子,提升次子,违背最根本的政治规则,是不详的征兆啊!”

一向以公正严明而著称的山涛的这句话,是有很大的分量的。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曾经一度十分强大的军阀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宠爱小儿子,把小儿子立为接班人,结果引起长子怨恨,最终在他们死后,曾经强大的势力立即陷入分裂,最后被曹操轻松的消灭,直接奠定了曹操成就曹魏帝国的基础。这些事情算起来,也不过就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情,没准儿亲身经历的人还有活着的。

山涛无疑是在警告司马昭,如果立了你的宝贝小儿子,司马炎一定不服,你司马昭一死,你的儿子没准儿立刻就要自相残杀,为了司马家族的长治久安,您还是好好想想吧!

接下来发言的,是司马昭的左膀右臂、头号助手贾充,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贾充对于司马昭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只需要听听贾充对于司马炎的评价:“司马炎有人主的品德,不可以更换!”

贾充这句话,也就是和司马昭说,司马炎天生就是当老大的料,他不当就没人够格当,我挺定他了!

最后出场的是司马昭的顾问裴秀和老亲信何曾,他们两个人评价司马炎必须当世子的根据十分讲究科学性——相学。

大家一致结论:我们支持司马炎!

看着身边这四位骨灰级的亲信,听着他们诉说着司马炎继承自己的必然性,司马昭感觉到一种无奈和欣慰。

看来自己的大儿子已经得到重臣的一致效忠了!

也是,如果连这些人都搞不定,如何能继承我的事业呢!既然你这么用心,我就成全你吧!

将近三十、见惯了政治血雨腥风的司马炎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