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外记 十八 黄巾余贼(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黄邵,黄巾军将领,与刘辟、何仪、何曼等人,各拥有数万军队,先响应袁术,后来依靠孙坚。建安元年(196年)二月(据《三国志·于禁传》为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曹操带兵攻击,黄邵与刘辟被其杀,何仪率众投降。

何曼,建安元年,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及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曹公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在《三国演义》里,何曼自称”截天夜叉“,被曹洪用拖刀计所杀。

波才,黄巾军中级将领。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农民起义爆发,汉灵帝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义军。朱儁先与波才作战,失利,皇甫嵩退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率大军包围。皇甫嵩用计火攻突围,并与曹操、朱儁合兵大破波才所统黄巾军。史料记载,儁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其夕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儁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封嵩都乡侯。嵩、儁乘胜进讨汝南、陈国黄巾,追波才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击彭脱于西华,并破之。余贼降散,三郡悉平。《后汉书·皇甫嵩朱儁传》

管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的将领。孔融屯兵都昌时,他率军围攻孔融,孔融派太史慈前去向刘备求救,他被刘备的援军击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管亥曾经一合斩杀孔融的大将宗宝,后与关羽大战数十合后被斩。

刘辟(pi),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将领。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

赵祗,东汉末年人物,自号黄巾,聚众数千人,中平五年与马相起事于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攻克雒县(今四川广汉),杀益州刺史郗(一作郤)俭,又进击蜀郡、犍为,旬月之间发展到十余万人,马相自称天子。不久又派兵攻克巴郡(治今四川重庆),杀郡守赵部,控制了益州大部。后为益州从事贾龙所破。

何仪,生卒年不详,东汉时期人物,曾参与黄巾起义。黄巾之乱后,一直占壉汝南与颍川一带。据《三国志》记载,何仪与刘辟、黄邵、何曼等人,各拥有数万军队,先响应袁术,后来依靠孙坚。建安元年(196年)2月,曹操带兵攻击,杀死刘辟与黄邵,何仪率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