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八十四章 议取西蜀(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后来有人在地下挖到了玉印,众人都想要尊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阎圃劝谏道:“汉川的百姓,户口超过十万,财富很多而且土地肥沃,四面地势险固;上可以匡扶天子,那就成为齐桓公、晋文公之流,最差也是窦融之类的人,可以不失富贵。现在承制设置官署,势力足以决断事务,不用称王。希望您暂且不称王,不要先招来祸患。”张鲁听从了阎圃的意见。所以两人的势力也让曹操很不放心。

曹操回到京城后,于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因马超之事诛杀马腾,并夷灭三族,其中杀掉有马铁、马休两个弟弟。

周瑜死后,庞统身为周瑜的功曹,送丧至东吴,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凤雏,等到庞统准备回去的时候,一起送庞统到昌门,其中包括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于是告诉他们说:“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对全琮说:“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时佳人。”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于是东吴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于庞统深交而还。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综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给帝王出谋划策,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说:“此人乃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孙权说:“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道:“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孙权说:“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庞统笑道:“我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孙权平生最喜周瑜,见庞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庞统说:“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庞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说:“主公何不用庞士元?”孙权说:“狂士也,用之何益!”鲁肃说:“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孙权说:“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从之功也,吾誓不用之。”鲁肃出谓庞统曰:“非肃不荐足下,奈吴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统低头长叹不语。肃曰:“公莫非无意于吴中乎?”统不答。鲁肃说:“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庞统说:“我欲投曹操去也。”鲁肃说:“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庞统说:“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鲁肃说:“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庞统说:“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鲁肃书。径往荆州来见刘备。

此时孔明按察四郡未回,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庞统不拿出鲁肃、诸葛亮书投呈,但答道:“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刘备说:“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庞统思道:“刘备待我何薄!”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有人报知玄德,言庞统将耒阳县事尽废。刘备怒道:“竖儒焉敢乱我法度!”遂唤张飞分付,引从人去荆南诸县巡视:“如有不公不法者,就便究问。恐于事有不明处,可与孙乾同去。”

张飞领了言语,与孙乾前至耒阳县。军民官吏,皆出郭迎接,独不见县令。张飞问道:“县令何在?”同僚覆道:“庞县令自到任及今,将百余日,县中之事,并不理问,每日饮酒,自旦及夜,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张飞大怒,欲擒之。孙乾道:“庞士元乃高明之人,未可轻忽,且到县问之。如果于理不当,治罪未晚。”张飞乃入县正厅上坐定,教县令来见。统衣不整,扶醉而出。张飞怒道:“我兄以你为人,令作县宰,你焉敢尽废县事?”庞统笑道:“将军以我废了县中何事?”张飞说:“你到任百余日,终日在醉乡,安得不废政事?”庞统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飞大惊,下席谢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庞统乃将出鲁肃荐书。张飞说:“先生初见吾兄,何不将出?”庞统道:“若便将出,似乎专藉荐书来干谒矣。”张飞故为孙权说:“菲公则失一大贤也。”遂辞统回荆州,见玄德,具说庞统之才。刘备大惊道:“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张飞将鲁肃荐书呈上,刘备拆视之。书略: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忠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

刘备看毕,正在嗟叹,忽报诸葛亮回。刘备接入,礼毕,孔明先明道:“庞军师近日无恙否?”刘备说:“近治耒阳县,好酒废事。”诸葛亮笑道:“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亮曾有荐书在士元处,曾达主公否?”刘备说:“今日方得子敬书,却未见先生之书。”诸葛亮说:“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刘备说:“若非我弟所言,险失大贤。”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玄德下阶请罪。庞统方将出孔明所荐之书。刘备看书中之意,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刘备喜道:“昔司马德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我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有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法正受刘璋委托来见刘备参拜已毕,呈上书信。刘备拆封视之。书道:“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蜀道崎岖,未及赍贡,甚切惶愧。璋闻吉凶相救,患难相扶,朋友尚然,况宗族乎?今张鲁在北,旦夕兴兵,侵犯璋界,甚不自安。专人谨奉尺书,上乞钧听。倘念同宗之情,全手足之义,即日兴师剿灭狂寇,永为唇齿,自有重酬。书不尽言,耑候车骑。”刘备看毕大喜,设宴相待法正。酒过三巡向刘备献策:“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为根本,凭借天府之国的险阻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刘备说:“备一身寄客,未尝不伤感而叹息。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蜀中丰余之地,非不欲取;奈刘季玉系备同宗,不忍相图。”法正说:“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今刘季玉不能用贤,此业不久必属他人。今日自付与将军,不可错失。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将军欲取,某当效死。”刘备拱手谢道:“尚容商议。”当日席散,孔明亲送法正归馆舍。刘备独坐沉吟。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诸葛亮认为:“这是天赐良机,这符合我们的隆中策。”刘备便答应了于是遂请孔明,同议起兵西行。诸葛亮说:“荆州重地,必须分兵守之。”刘备说:“我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孔明应允。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公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公安。刘备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刘备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马步兵五万,起程西行。临行时,忽廖化引一军来降。刘备便教廖化辅佐云长以拒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