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六十八章 孙刘联盟(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他带来了好消息,在经过十分艰苦的讨价还价之后。江东的孙权终于同意出兵与刘备组成联军抵御曹军,具体地兵力装备情况孙权没有透lou。诸葛亮只能大体判断主力应该是水军。不过诸葛亮打探到了孙权任命的几位将领。建威中郎将左军都督行都督水军事周瑜为主帅,右军都督程普为副帅,鲁肃为赞军校尉,其他领军将领不详,但是从主帅副帅地人选上可以看出,江东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是动真格的,否则不会将军方两大重臣一次性全部派出来。

同时诸葛亮向刘备报告了此次交涉的最终协议条件。一旦曹军退兵,南阳、章陵、南郡、江夏等江北郡县悉数割让给江东,江南最富庶、地域最广阔、人口最稠密的长沙郡割让给江东,而武陵、零陵、桂阳三郡则由刘备实际占领,但是名义上这三个郡也必须隶属于江东破虏将军府名下,刘备有权独自任免县级官员收取赋税,但是在联盟中必须奉孙家为主。

让堂堂左将军向一个杂号将军称臣,这是个十分傲慢的条件。但是刘备却别无选择,如此总比无家可归被曹军撵得全天下乱窜要好得多。

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孙权提出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刘备必须以左将军地名义上表汉帝,奏请加封孙权为前将军领徐州牧。

地盘明明在扬州,却要做徐州牧。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孙家本身便是扬州人士,依汉制,地方牧守必须异地做官,不得官本郡,因此孙策当年不做吴郡太守而只能做会稽太守,曹操明明是豫州人却要把豫州牧的头衔让给刘备自己只能做冀州牧,刘备可以做豫州牧却不能做幽州牧。

尽管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地方诸侯和当国的权臣却还在遵守着这个朝廷颁下的制度,这说明汉家此刻仍然是天下的旗帜,仍然是九州正统。

尽管大家尊重的其实不过是个形式……

对于诸葛亮带回来的这个“丧权辱国”的合纵盟约。刘备几乎是喜出望外。实际上。穷途末路地他已经做好像依附刘表一样依附孙权继续苟延残喘的准备了,如今诸葛亮一口气要来了三个郡的实权。这已经颇出乎他的意料了。

刘备自信,自己不是刘景升,有这三个郡在手,已经颇能够做些事情了。

盟约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刘军必须服从江东军的统一指挥,对于这一点,刘备加以了确认。再没有什么人比半辈子都在征战中度过地刘备更加了解战争了,要想打胜仗,必须统一指挥权,一支令出多门心思不一的军队是极度脆弱的。本来己方便处于劣势,若再不能齐心协力,这一仗不用打也知道输定了。

至此,诸葛亮代表荆州军方和江东军方签订的盟约条款全部得到了刘备的认同,这便意味着盟约正式生效,孙刘联盟正式结成。

当然,出于礼貌,刘琦也在盟约上署了名。实际上双方都明白,既没有刘表的实力也没有刘表的威望的刘琦已经不再是盟书上的主角了。

从这一刻起,江东孙氏正式确认了刘备作为荆州势力代表的地位。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初九,宽阔地长江江面上,驶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绵延十余里地庞大船队,三千多艘大小战船组成的舰队逆流而上,几乎覆盖了整个江面,樯橹旌旗遮天蔽日,声势惊人。

在接到探马斥候地禀报之后,刘备沉吟了良久,断然道:“准备走舸,我亲自去迎周公瑾!”

关羽和诸葛亮几乎同时惊呼:“不可!”

“盟约虽成,毕竟没有和江东方面见过面,其心意到底如何尚未可知,此时主公亲往,实在太过危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哥且在樊口安坐,某家愿前去与周公谨接洽,如此万一江东包藏祸心,还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末将好歹有万寿亭侯爵位,代表主公去迎,也不算怠慢了周瑜……”关羽急声道。

“我军早已在危墙之下——”刘备毫不犹豫地反驳道,“若是江东不肯与我一心,无论我在不在,我军皆是穷途末路,如此大敌当前,正要显示我刘备的诚意,相比之下些许风险,微不足道!”

“主公,主公亲迎周公瑾,如此纡尊降贵,只怕东吴诸将轻看了我军。云长公说得不无道理,以侯爵迎建威中郎将,已经给足江东面子了。彼虽势大,已经在盟约中占尽了便宜,此番前去,若是周瑜、程普一念之差,不放主公归来,则我军全军,皆处进退两难之境。还请主公三思!”

刘备摇了摇头,“这不是讲求虚荣之时,曹军大军不日东来,我军与江东军合军,协调指挥乃是大问题,我早一日和周公谨见面,此事便早一日解决。不能迅速理顺建制统一指挥,一旦开战,有败无胜。如此大事,云长等诸将均做不得主,商议之后又要回来禀我,岂不要误了大事?此事毋庸再议,准备走舸,我必当亲往。”

众人无语,又拗不过刘备,只得准备下一条小船,由赵云带了十名卫兵贴身护卫,张起帆橹,直下江中。

到日落时分,小船与江东舰队堪堪相会,对面一艘船上江东士兵高喊道:“来船止帆——!”

对面船舰之上,无数弓箭弩炮,此时都对准了刘备的小船,魏延站立船头,紧张地望着对面,手心里全是汗水。

刘备却极为满意,“反应很快,警惕性颇高,周公瑾治军,不愧名将之称!”

说罢,这位左将军扯起喉咙高喊道:“请速速通禀江东周都督、程都督,就说大汉左将军领豫州牧刘备现在船中,请见两位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