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六十四章 初到江东(1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鲁肃能见到刘备,继而又见到荆州名士诸葛亮可谓辛苦。鲁肃从柴桑也就是九江,来到夏口也就是汉口的时候,就得到了刘表去世的消息,鲁肃马上继续往前赶;等鲁肃的船来到江陵的时候,就得到了刘琮投降、刘备逃亡的消息,而且他很清楚刘备从樊城往南逃;于是鲁肃没有在江陵坐等刘备,而是迎头北上去迎刘备,相遇于当阳的长坂坡。刘备向鲁肃袒露自己想投靠苍梧太守吴巨。鲁肃向刘备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意图,并向诸葛亮套了近乎:“孔明先生啊,我是子瑜先生(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刘备在如此狼狈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答应让诸葛亮出使江东,诸葛亮出山以来至今未立功,可谓临危受命。建安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清晨,一艘艨艟破开了弥漫在江面上的淡淡晨霭,缓缓kao上了柴桑码头。船上搭载着江东主人破虏将军孙权派往荆州执行重要任务的将军府掌书记鲁肃,同时也搭载着临危受命跨江而来游说江东集团联盟抗曹的刘备左将军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那个挥舞着旗子引导着鲁肃的座舟缓缓靠岸的江东小校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刚刚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柴桑作为破虏将军行营的时间还太短,因此街市都略显窄小,房屋格局也不大,二层以上的殿阁楼台就更少了。鲁肃和诸葛亮骑马进城,一路上只见过往巡逻的兵队络绎不绝。诸葛亮仔细打量着这些人的气质面貌,只觉江东军的装备与荆州军相比稍微差了些,身材上也比不得北军士兵那般孔武有力,但是军士们却极显精神,警惕性很高。“江北交兵,张子布和程德谋下了戒严令,严查江北奸细,孔明此番若非与我同行,难免被他们拦下盘查!”鲁肃微笑着解说道。诸葛亮缓缓点了点头,“原是此理,不过亮闻听子布公乃是江东幕府中首屈一指的主和之人,怎么查起奸细也如此积极?”鲁肃大笑,“两回事!政见归政见,做事归做事!张子布此人,最是刻板,在议事的时候,他能够跟我家将军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拂袖而去;然则等到做事的时候,只要主公将军令一下。无论其如何反感不屑,都会遵照执行,绝不打半点马虎。此人便是这一点值得人佩服,论事以公,行事以明,绝不搞阴谋诡计,江东人都知道他是磊落君子。否则以他那副脾气。怎能得与公瑾并论,执掌五郡大权这么长地时间?”诸葛亮轻轻点头。暗中记下了鲁肃对张昭的评价。

两人边行边谈,一路进城,到了一个岔路口,鲁肃问道:“孔明老弟,你是准备住进将军府呢还是准备住馆驿?若说起来,将军府条件稍好些,馆驿平日无人居住。恐怕不甚舒适,或者先生直接住进尊兄府中,也是一法。”

关于这件事,诸葛亮来的时候便早有定算,摇着头道:“罢了吧,住进将军府引人注目,住在家兄府内,恐怕会引得孙将军猜疑。都是在风波中奔波的人,哪有那许多讲究。就住馆驿吧!”

鲁肃倒也无话,笑着将诸葛亮送至馆驿安顿好,然后转过头打马奔破虏将军行营前去复命。

在他看来,自己这趟使命虽然说完成得并不尽如人意,但请来了诸葛亮。却也算得是不无收获。

……

“鲁子敬带来了刘豫州的使臣?”

鲁肃进城之后,张昭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得到了消息,他皱了皱眉,却没有再多说话,半晌方才问道:“使臣姓甚名谁?下榻何处?”

那长史书房办事的小官急忙道:“听说是个叫诸葛亮的年轻书生,在荆州也算小有名气,号称‘卧龙’!就下榻在东街馆驿。”

张昭皱着眉头想了许久,方才从脑海中想起了这个诸葛亮地身份资历,不禁轻轻一笑,“原来是子瑜的胞弟。想必是此番趁着兄弟情分。要来效仿苏秦、张仪施展纵横术游说将军与曹军开战了!刘豫州也把事情想得忒简单了……”

那小官小心翼翼地站在下面,未敢接腔。这等军机大事,自然轮不到他来说三道四。张昭捋了捋胡须,沉思良久,心情极是复杂。

作为一个传统地儒臣,张昭至今只承认许县的大汉朝廷为九州正朔,这个政治立场从始至终就没有变过,哪怕是追随了孙家父子这许多年,也仍然初衷未改。在他的心中,这辈子最大的志向便是辅佐着孙策孙权兄弟稳固江东的政治军事局面,以此为根本最终实现掌控朝廷复兴汉室的心愿。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昭既是孙家的死党,也是汉室地忠臣。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孙策还是孙权其实都心中有数。孙策在时,政治理念与张昭大体相同,所谋划者皆是如何能够将朝廷的主导权从北方的诸侯手中拿过来,对于公开对抗朝廷的任何政治派系都保持着距离。淮南袁术原本是孙策的恩主,但是当年袁术称帝,孙策和张昭便立刻斩断了同袁术集团的所有政治瓜葛,公开表态反对袁术篡汉的叛逆行径。在汉室的余威尚存之时,这样地立场无论如何也称得上明智务实。

只不过如今,这种理念被节节南来的曹操大军逼进了一个死角。原则上江东集团尊奉曹操所尊奉的朝廷为正朔,承认刘协为天下之主,但是在事实上,和其他割据势力一样,江东的臣子们对于曹操的所作所为始终心存疑虑,并且在某些时候认为曹某人实际上是个披着合法外衣的逆臣。原先在曹军还没有南下地时候,江东集团还可以用承认大汉朝廷但不承认曹操秉政的两面政策敷衍对付,然而现在,这种政策无疑走到尽头了。

是战是降,随着曹军的快速南下,也到了该决断的时候了。

江东士族暗中心向曹操的不少,这些地方家族阀阅和孙氏政权之间本来便貌合神离,一旦开战直接损害的是他们的利益。投降曹操的话,真正丢掉权势的只有孙权一人,而其他地方族门却毫毛不损,甚至有些江东地方官员还会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员。因此尽管曹操还远在江陵,江东五郡私下里早已经是暗流汹涌。

张昭不是本地人,因此心中的想法又有不同。他始终秉持着孙策时代地传统政策,承认朝廷但不承认曹操。在眼前这个风雨飘摇地时局面前,张昭认为无论是投降还是开战都不符合江东集团的根本利益。全面投降交出地盘固然不可取,断然翻脸开战损耗地将是江东集团的实力和元气,同样不可取。

沉思再三,张昭终于决定,还是先去摸一摸这位刘备派来的使者的底再作打算比较明智。

“请子瑜司马过府,便说我有要事与他商议!”张昭吩咐道。

孙权在朝堂与众人商量时候,得知鲁肃已回,孙权问鲁肃:“刘备的意见是什么?”鲁肃说:““已知其略,尚容徐禀。”就在这时有人来送曹操的亲笔信,孙权和鲁肃的脸色一下子沉重了起来,这个节骨眼的时候送亲笔信,定有蹊跷,于是孙权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开会。孙权当众人之面拆开信封,里面写道:“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孙权让众人传阅,大家议论纷纷,各人意见都不同。

曹操并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而是驻军江陵,接受了荆州的水军,并让蔡瑁和张允两人继续留任水军都督操练水军,做好随时南下的准备。根据可靠消息,曹操得知消息刘备已经有投靠孙权意向与众谋士商议,有人提出:“孙权必定会像公孙康一样杀掉刘备。”程昱却料道:“孙权新任在位,尚未为海内所忌惮。而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然有谋,亦不能独自抵挡。刘备则向有英名,关羽、张飞皆是万人之敌,孙权必定援助他们以防御我军。之后分道扬镳,刘备已得到实际资助,那孙权又不能得之而杀了。”

曹操的恐吓信送到江东,大臣们意见分成两派一个主降,一个主战,孙权知道做为核心人物周瑜在外带兵,他的意见极为重要,于是召人让周瑜回柴桑。作为首席大臣张昭是主降的,他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始终代表汉室,应该让江东走入正轨。自己与诸葛瑾那天拜见诸葛亮,诸葛亮的才华也让他惊叹,不在诸葛瑾之下。

那天张昭有点后悔,他约上诸葛谨一道前来,本来是因为与诸葛亮不熟悉,想要通过这层兄弟关系让谈话氛围变得随意、亲切些,不料见面之下,诸葛瑾和诸葛亮都有些尴尬,落座后所说的大多是些闲话,一些很敏感的话题则只字不提。

这却也难怪,诸葛亮此来明显是为了说动江东上下与荆州方面结盟与曹军开战的,在江东领袖孙权还没有发话之前,诸葛瑾作为幕僚自然不好就此问题和自己的弟弟有什么公开的沟通,否则不管其主战还是主降,都难免沾染上些许嫌疑。

想到这里,张昭决定,还是自己开口将话题点破为妙。

“孔明先生,此来江东,是否与朝廷大军南下荆襄有关啊?”

张昭笑眯眯问道。

诸葛亮松了一口气,张昭将话题点破,免却了大家的尴尬,最好不过。看得出来,坐在一旁的自家兄长也大大喘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