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十一章 坐领江东(1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公元200年,孙策被人暗杀身亡,孙权遵照孙策遗言,坐领江东。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担心他不能成事,引见张昭、董袭等人,问江东有否保障,董袭答她:“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江东的地势,有山川作固守,而且讨伐逆贼、光明上府,施行恩德于民。讨虏建立起基业,大小为他用命,张昭负责众事,袭等为爪牙,此是地利、人和的时候,不用担忧。)”众人皆应同。孙坚有两位夫人,吴夫人生有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尚香(历史上未记载真实姓名),某氏生有孙朗,另外除了孙尚香,还有个长于孙权的女儿嫁给弘咨,还有一女为潘濬子潘秘妻陈氏之母(未知弘咨妻与陈氏母是否为同一人)。孙权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孙策生前是一个孝子,是一个好丈夫,是一个好兄长,孙坚去世时候,孙策十八岁,孙权十一岁,还有两个弟弟,一个老母亲。孙策把自己的家人托给朋友,带着孙权征战天下,让孙权军事、政治能力等到提高,可以说是好兄长。与周瑜娶了大小乔,日子过得幸福,算好丈夫。听从母亲劝言不大开杀戒,算孝子。但严格来说自己身死让老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年轻的大乔姑娘就守寡,可以说不是个好儿子和好丈夫。他认为自己三弟孙翊跟他的性格很像,军事能力很强,有些担心。孙策死前的晚上,对张昭等人他说:“中原地方正是一片大乱,我们这个地方是可以相对安定一点来天下的成败的,请大家好好地辅佐我的弟弟。”然后把孙权叫来,把自己的印绶交给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认为自己的使命跟父亲一样是打下孙家的江东基业,那么自己的继任者便是以攻为守的人,所以选择了孙权。周瑜从巴丘回来后,听从孙策遗言,辅佐孙权坐领江东,他向孙权推荐了鲁肃。

鲁肃,字子敬,黄巾起义的时候,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当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利到达居巢。不久,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刘子扬是鲁肃的好友,写信给他,信中说:“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鲁肃同意了刘子扬的意见,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郑宝。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把刘子扬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他说了。时孙策已经去世,孙权仍住在吴郡。周瑜劝鲁肃留下来,他说:“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孙权便约见了鲁肃,两人谈论很高兴,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鲁肃和孙权合塌共饮,孙权说:“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答道:“以鲁肃愚见孙将军您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昔高皇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是因项羽为害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是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孙权答道:“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孙权很高兴,鲁肃向孙权举荐一人,名为诸葛瑾,字子瑜,公元200年避难到江东。孙权说:“我的姐婿弘咨也向我推荐过他。”诸葛瑾与鲁肃为贵宾,孙权听从诸葛瑾的意见,连结曹操。

曹操得知孙权坐领江东,得到孙权书信,想趁孙策安葬时候出兵南下,早年被孙策派驻许昌侍御史与孔融交好的张纮劝谏:“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东吴。”曹操同意的他的意见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纮读后写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却说:“与张纮及张昭两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陈张两人互相都很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