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九章 美人心计(2 / 2)

作品:《三国之英雄无双

董卓说:“这次逆贼!戏我爱妾,誓必杀之!”李儒曰:“恩相差矣。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太师心腹猛将。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貂蝉赐给吕布,吕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董卓沈吟良久说:“你说的也对,我再考虑考虑。”李儒拜谢而出。

董卓入后堂,唤貂蝉问说:“你何与吕布私通?”貂蝉哭泣道:“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妾方惊避,吕布曰:‘我乃太师之子,何必避开?’提戟赶妾至凤仪亭。妾见其心不良,恐为所逼,欲投荷池自尽,却备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得太师来,救了性命。”董卓说:“我今将汝赐于吕布,何如?”貂蝉大惊,哭说:“妾身已事太师,今忽欲下赐给家奴,妾宁死不屈!”遂擎壁间宝剑欲自刎。董卓慌夺剑拥抱说:“我跟你开玩笑呢!”貂蝉倒于卓怀,掩面大哭说:“此必李儒之计也!李儒与吕布交情好,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董卓说:“我怎么能舍得你呢?”貂蝉说:“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董卓说:“我明日和你归郦坞去,同享快乐,慎勿忧虑。”貂蝉才收泪拜谢。

次日,李儒入见说:“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董卓说:“吕布与我有父子名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你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李儒说:“太师不可被妇人所迷惑啊。”董卓脸色沉了下来说:“那你的妻子愿意给与吕布吗?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来,仰天叹说:“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董卓即日下令还郦坞,百官俱拜送。貂蝉在车上,遥见吕布于稠人之间,眼望车中。貂蝉虚掩其面,如痛哭之状。车已去远,吕布缓辔于土冈之上,眼望车尘,叹惜痛恨。忽闻背后一人问说:“温侯何不从太师去,而在此遥望而发叹?”吕布转头看时,原来司徒王允。

两人相见,王允说:“老夫日来因染微恙,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郦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得见到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吕布说:“正为司徒大人之女啊。”王允假装惊道:“很长时间没有跟与将军见面?”吕布说:“老贼自己宠幸很久了!”王允佯假装大惊道:“难道有此事!”吕布将前事一一告诉王允。王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语;良久说道:“没想到太师作此禽兽之行!”因挽住吕布手说:“且到寒舍商议。”

吕布随王允归府。王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吕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述一遍。王允说:“太师抢走我的女,夺将军之妻,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王允与将军啊!然而王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也受此污辱!”吕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王允急道:“老夫失语,将军息怒。”吕布说:“誓当杀此老贼,以雪洗我的耻辱!”王允急掩其口曰:“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允曰:“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布曰:“我欲杀此老贼,但无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王允微笑说:“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难道有父子之情?”吕布愤然说:“不是司徒大人所说,吕布差点误了自己啊!”王允见其意已决,便说道:“将军若扶汉室,变身忠臣啊,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便是反臣,载之史笔,遗臭万年。”吕布避席下拜说:“吕布已经下了决心,司徒大人不要多虑了。”

王允说:“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吕布拔带刀,刺臂出血为誓。王允跪谢说:“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切记勿泄漏!临期有计,自当相报。”吕布便离去了。

允即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瑞曰:“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郦坞请董卓议事;一面以天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董卓入诛之:此上策也。”琬曰:“何人敢去?”孙瑞说:“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非常怀怨在心。若令此人去,董卓必定不怀疑。”王允说:“这样好计策啊。”请吕布共议。

吕布说:“昔日劝我杀丁建阳,亦此人也。今若不去,我先斩之。”使人密请李肃至。

吕布说:“昔日公说;吕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公可传天子诏往郦坞,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伏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肃曰:“我亦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耳。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李肃岂敢有二心!”遂折箭为誓。王允说:“公若能干此事,不用担心不得显官。”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到郦坞。人报天子有诏,董卓教唤入。李肃入拜。董卓说:“天子有何诏?”李肃说:“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董卓说:“王允的意见如何?”李肃说:“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董卓大喜道:“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便命心腹将李倔、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郦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顾谓李肃曰:“我为帝,我当为执金吾。”李肃拜谢称“臣”。董卓入辞其母。母时年九十余矣,问道:“我儿去往哪里?”董卓说:“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母亲说:“我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董卓说:“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遂辞母而行。临行,谓貂蝉说:“我为天子,当立你为贵妃。”貂蝉已明知就里,假作欢喜拜谢。

董卓出坞上车,前遮后拥,望长安来。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擎断辔头。董卓问李肃说:“车折轮,马断辔,其兆怎样?”李肃说:“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了。”

董卓喜而信其所说。次日,正走在路上,忽然狂风骤起,昏雾遮天。董卓问李肃说:“此什么预兆?”李肃说:“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董卓说:“我登九五,你当总督天下兵马。”吕布拜谢,就帐前歇宿。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里卜,不得生!”歌声悲切。董卓问李肃说:“童谣是吉是凶?”肃曰:“也只是说刘氏灭、董氏兴的意思。”

次日清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董卓问李肃说:“此道人何意?”李肃说:“这是心安之人。”呼将士驱去。董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到北掖门,军兵尽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惊问李肃说:“你持剑是什么意思?”李肃不应声,推车直入。王允大呼曰:“反贼至此,武士何在?”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之。董卓裹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道:“我儿奉先何在?”吕布从车后厉声出说:“吕奉先在此,带诏讨贼,董卓老贼受死!”一戟直刺咽喉,李肃早割头在手。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道:“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众人无罪!”将吏皆呼万岁。

这时候,貂蝉自认自己大任已完成,除掉大汉奸贼,自投湖内,以慰此心。吕布和王允听闻赶到郊外来寻找,但为时已晚,吕布和王允只见貂蝉已沉下湖底,痛苦不已。就这样,一代美人就此结束自己的一生,留下自己美丽有传奇的事迹。

董卓被杀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奸贼被诛。尸体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董卓被灭三族,包括九十高寿老母池阳君,时年公元192年。

董卓的一生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