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四章 赶尽杀绝(1 / 2)

作品:《国策

书包网 www.404zw.com,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一百三十四章 赶尽杀绝

从某种意义上讲,轰炸天皇皇宫、靖国神社、京都行宫造成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摧毁所有口木核电站。

在东方文明中,口木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

从立国开始,口木就深受“大陆文明”,即中华文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甚至有部分名声在外的学者提出口木历史上的第一位天皇,即创建口木的“神武天皇”是率领5000童男童女乘船出海、到海外仙岛寻找神仙,替第一位统一华夏的皇帝——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灵丹妙药的徐福。

这个说法对不对,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口木确实很特殊。

与华国“改朝换代”的历史不同,口木数次“改朝”,却从未“换代”。明治维新之前,口木经历了数次“幕府”时期,不管谁成为幕府将军,掌握大权,都没有废除天皇、自立为皇,而是把天皇供奉起来,以天皇的名义行使统治大权。这种情况,不但在华国的历史上没有,即便在西方的历史上也非常罕见。

毋庸置疑,天皇在口木拥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口木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即保留天皇的象征意义。除于各种原因,美国接受了口木的挑战,没有在占领口木之后废除天皇。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利用占领口木的有利条件、以及口木在明治维新时期积累下来的宪政基础,在口木大肆推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了类似于美国的国会,采纳了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天皇在口木的影响力大大降低。但是天皇在口木民众心目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对那些希望借“民族主义”控制口木的政客来说,不但不能废除天皇,还应该巩固天皇的地位,以天皇的名义武装口木。

或许是深知口木国情,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未轰炸过天皇的皇宫与行宫。

当年美国没有做的事情,共和国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

虽然天皇非常幸运的躲过了轰炸,但是一夜之间,与天皇有关的所有“地标”都变成了烈火中的废墟。有数百年历史的江户古城毁于一旦,有上千年历史的京都天皇行宫变成了瓦砾,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靖国神社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事情没有就此结束。

27日凌晨3点30分,护送天皇与数十名皇族成员前往横滨港的车队途径名古屋以北的羽岛时,遭到共和国空军的精确轰炸,30多部车辆全部被炸毁,包括天皇与数十名皇族成员在内的200余人无一幸免。

轰炸来得很突然,也很迅猛。

直到炸弹落下的时候,天皇卫队的成员才意识到行踪已经暴露。

逃跑,肯定来不及了。

搜救人员感到现场之后,很快就找到了被烧死在车里的天皇与皇后。临死前,年仅32岁的天皇紧紧抱着皇后与刚刚满月的皇子,似乎想用单薄的身躯抵御由特种燃烧剂产生的数千摄氏度的高温。

现场惨不忍睹,绝大部分人都被高温“气化”了。

如果不是坐车拥有严密的装甲保护,恐怕天皇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只剩下一个依稀可辨的蛮记。

此时,距离天皇皇宫遭到轰炸不到7个小时!

事后,共和国公布了相关消息,宣称投下炸弹的是1队正在附近巡逻的战斗机。发现车队之后,战斗机按照战略轰炸的预定方案投下了炸弹。因为共和国已经在26日夜间结束了暂时停火,恢复对日战略轰炸,所以不会放过任何能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换句话说,共和国以“不知情”为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果真如此的话,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问题是,有这么简单吗?

从轰炸中使用的弹药来看,就不会如此简单。在26日夜间的战略轰炸之前,共和国空军从未在战场上使用特种燃烧弹,战术战斗机更不可能携带燃烧弹执行战场巡逻任务。一般情况下,战术战斗机应该携带专门用来对付车辆与地面目标的精确制导弹药,至少是激光制导炸弹。即便共和国掌握了绝对制空权,没向口木派兵,受战术战斗机载弹能力限制,也不应该使用非制导炸弹!

从轰炸的时间上来看,也不会如此简单。仅仅6个多小时前,共和国空军才大规模出动,对口木本土的众多重要目标实施了战略轰炸。即便袭击天皇车队的战术战斗机驻扎在朝鲜半岛南端的釜山军事基地,完成第一轮轰炸之后,最快也要到天亮之后执行第二次作战任务。如果是执行极为耗费精力的战场巡逻任务,应该给飞行员6到8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算上往返飞行的时间,战场巡逻任务只能在27日上午开始。

事实上,当时确实只有3个小队的j-15c在口木本土上空执行战场巡逻任务,而且这3个小队的战斗机全部集中在本州岛中部地区活动,没有前往其他地区。除了轰炸天皇车队的4架j-15c之外,另外8架j-15c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攻击目标、在返航前将携带的特种燃烧弹投到了附近的口木城市。

难道是碰运气撞上了天皇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