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呼杨巾帼劫之地下城】(1)(1 / 2)

作品:《呼杨巾帼劫之地下城

1、黄河浮尸天波府的殿内,佘太君坐在正中,两侧分坐着一帮寡妇太太。

这时,从大殿外进来一位三十六七岁,身穿诰命朝服的美貌少妇。

此人身材匀称,两道剑眉入鬓,英武非凡。

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神情端庄而不失威武。

只见她几步走到太君面前,见礼道:「孙媳拜见太君!」又向左右拜道:「见过各位夫人太太!」佘太君在上座慈眉善目,问道:「桂英,此番皇上召你入宫,所为何事?」原来,这女子乃是当朝鼎鼎大名的浑天侯穆桂英,当年在天门阵击败辽国三十万大军,又率十二寡妇西征,屡挫西夏强敌,威名四扬。

只听她道:「圣上倒是说了三桩事情。

第一桩,乃是最近西夏又是屡屡犯境,边军莫不敢敌,已连摧城池十余座,圣上甚是忧心。

」太君愤然道:「这西夏真乃狼子野心。

数年前,桂英你亲率大军,直bī兴庆府城下,迫得那夏王李元昊出城投降,方才退兵。

不料又过几年,又是卷土重来,真是贼心不死!」柴郡主道:「莫不是圣上又想让桂英领兵出征了么?难道这朝野上下,竟没有一个能打仗的男人么?」王怀女笑道:「谁让我家桂英不仅武艺超群,还擅长运筹帷幄呢,怕是这大宋朝,没一个人能比得上她了。

」太君呵呵一笑,道:「那第二桩事呢?」穆桂英道:「呼家之后呼延庆、呼延平等人,召集了北国数万人马,攻入中土,扬言要诛杀庞太师,为祖上的灭门之仇雪恨。

」太君道:「十余年前,呼家惨遭灭门,双王呼延得模身首异处,老身之女延琼也一并遇难,唯守信、守勇二人逃脱。

如今这二人皆有了后人,自然要兴兵复仇,以报当年的血海深仇。

」一说到双王夫妇,杨府上下寡妇不禁都沉默下来,气氛一下子变得十分凝重。

那双王呼延得模之妻杨延琼王乃是太君第十女,出身杨门,与大家的感情自是不错。

当初闻呼家灭门,太君本意将十妹救出,不料却被太师庞集先下了杀手。

王怀女切齿道:「那jiān相庞集和妖妃庞多花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七太太杜金娥道:「正是。

自呼家灭门十余年来,庞太师为了追杀呼家后人,不惜调动数万jīng兵强将,使得禁军守备空虚。

如今西夏入寇,那妖妃却仍不断魅惑圣听,数日之前,又调了东海公协助太师围剿呼家。

想来也着实令人心寒,呼家为大宋朝出生入死,大敌当前,却仍倾力内耗,怕是这朝廷,都要被那庞氏父女搞垮了!」「七妹妹,此话万万说不得!」柴郡主听杜金娥所言越来越大逆不道,急忙出声阻止。

「如今中原两面受敌,圣上自然忧心。

桂英,那呼家乃是忠良之后,断无夺取中原之意。

老身两下权衡,不若去征讨西夏,也算是抗击外寇了。

」佘太君道。

穆桂英道:「孙媳推说身体不适,辞了这两桩差事。

」「哦?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圣上岂肯轻易放你离开?」太君问道。

穆桂英笑道:「太君莫要心急,这不还有第三桩事么?」佘太君道:「你且道来听听!」穆桂英接着说:「黄河汛期已至,大坝岌岌可危。

若是一旦决堤,怕是要淹了这东京。

孙媳自请督修黄河大坝,圣上便也再不为难了。

」「什么?让你去修黄河大坝?」王怀女笑道。

穆桂英道:「正是!文广yòu年丧父,我做母亲的又是常年征战在外,不能好好教导于他。

此去黄河,不过二十余里,转瞬可至。

一来,也为国出力了,二来,也能在府里陪着文广了。

」「那么此前的治河总兵官张由张大人呢?」佘太君又问道。

「张大人治河不力,擅用军饷,贪赃枉法,已被皇上贬为随军校尉,与庞太师一道去抵御呼家军了。

」穆桂英如实答道。

佘太君点点头,道:「此事老身也有所耳闻。

这张由乃是庞太师一手提携的,仗着太师之势,横行霸道,为害乡里。

此番也是皇上圣明,让桂英取代了他。

只是如此一来,怕是杨府和那张大人的梁子要结下了。

」王怀女道:「不就是一条庞太师的走狗么,有甚好怕?只管叫他来便是,杨府上下虽男丁寥寥无几,我们这些寡妇,却也是杀退出数十万西夏大军的人,没那么好惹!」佘太君又继续问穆桂英:「桂英,你打算如何治水?」穆桂英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待孙媳明日去到黄河坝上,察看水情再作计较。

」杨八姐和杨九妹一起道:「我姊妹二人一起去帮桂英罢!」穆桂英道:「八姑、九姑,杨府之内也是诸事繁杂,桂英近期又要治理水患,怕是不能帮着打理了。

二位姑姑不如在家陪着太君,桂英只需带排风一道即可。

」众人见穆桂英坚持,便也不再强求。

太君道:「桂英,那张由大人乃是庞太师之心腹,你将他取而代之,彼必然怀恨在心,无异于得罪了太师一党。

如今太师权力通天,朝中遍布其爪牙,尤其是当呼家被灭门之后,更是无法无天。

你治水修堤,还当处处小心,莫让人抓了什么把柄。

」穆桂英低头道:「太君所言甚是,孙媳自当谨记在心。

孙媳处事,自有分寸,还请诸位夫人不必挂心。

」一帮夫人太太当下议论已毕,各自散去。

次日一早,穆桂英便带了小女杨金花,丫鬟杨排风二人,出了北门,直往黄河大坝而去。

汴梁城紧依着黄河南岸,出城不过二三十里,便到了坝上。

黄河之水,奔腾怒吼,三人在数里之外,便已听到了河水翻腾的声音。

待三人趋近了,只见那大坝高数十尺,灰色的堤墙犹如一座连绵的山脉,无限向两边延伸开去。

大坝底下,是民夫们的帐篷,如同军营一般整齐。

黄河年年泛滥,历代治水的民夫,早已将大坝修得又高又厚,那河水有如悬在人们的头顶之上。

穆桂英翻身下了马,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急忙迎了上来,道:「下官参见穆侯!」穆桂英摆摆手道:「这位大人不必多礼,快带本侯去瞧瞧水患。

」那汉子急忙让出一条路,请穆桂英三人上大坝。

那通向大坝顶上的台阶,又陡又高,彷佛登天梯一般。

直到几个人走得两腿发酸,才终于到了大坝顶上。

那汉子指着下面的河水,道:「如今黄河汛期已至,水势十分湍急,大有冲毁堤坝之险。

依下官之见,当速速巩固大坝,方能保得京城无虞。

」穆桂英道:「这黄河之水,泥沙无数,年年冲积河床,和河床年年增高,那水势自然也逐年高了起来。

修筑堤坝,并非长久之计。

本侯以为,当另开河道,将黄河引入淮水,由淮入海,方能长治久安。

」那汉子摇头道:「下官已征发了二十万徭役,若要另开河道,这些人力是远远不够的。

」穆桂英道:「此乃百年大计,一劳永逸之法。

若不然,终有一日,这黄河水冲垮大坝,为祸两岸,生灵涂炭。

当年东周之大梁城,唐之汴州城,皆因战乱,大堤年久失修,而水势益凶之时,湮于万千泥沙之下。

」那汉子道:「穆侯所言在理,只是……」穆桂英道:「大人只管说话,不必忌讳。

」那汉子道:「这大坝之下,有一处庄园,乃是当朝庞太师所置。

若要另开河道,定然会动了他的宅子,怕是太师不依。

」穆桂英道:「治水修堤乃是国家大事,造福万民,岂能被一己私欲耽误?此事本侯自会向皇上禀明,大人不必担忧……」就在两人议论之间,忽然不远处一阵sāo乱,许多民夫在坝上围成一团,有些人手中拿着长杆子,不知在水中打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