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穆桂英征南(2.1-2.4)(1 / 2)

作品:《穆桂英征南

</br>2018年8月11日、鏖战朱茶关横亘在穆桂英面前的是一座险关。听前方探子来报,这座关名叫“朱茶关”。

朱茶关倚山而建,高百余丈,两旁山壁有如刀削,直陡陡地插进云霄。宋兵瞭望着城头的旗帜,都非得仰着脖子。入关的道路只有一条,但是城头上堆满了滚木、垒石、灰瓶、炮子。要想强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次南唐造反,是当年在天门阵被穆桂英打死的辽国大国师颜容的师弟洪飞挑起的。洪飞为了给师兄报仇,躲进深山,苦练本领,终于学得一副好身手。学成之后,发誓一定要手刃穆桂英,杀尽杨家将,便下山投到了南唐寿州豪王李青的麾下。李青是前唐李氏的后人,人到中年,却依然壮心不已,早就有夺取大宋江山的意图。两人一拍即合,举起了反宋的旗帜。

已经三十四岁的穆桂英,自从丈夫杨宗保在三年前死于对西夏的战役中,早已对征战之事心灰意冷,一心在家守寡教子,为杨家唯一的独苗杨文广传授武艺。

但是那天,寇天官来到了天波杨府,对穆桂英说了一句“此次洪飞指名道姓地为你而来,扬言要将杨家斩尽杀绝,你不出征,还有谁能当此任”再加上被八贤王赵德芳极力保举,无奈之下,只好接下了南征的帅印。

出征那天,汴梁的上空乌云压城,阴风凄凄,彷如阴曹地府。出征的大军也仿佛被黑云压得抬不起头来,没人说话,甚至连战马也不嘶鸣,只有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和马蹄声。战旗随风猎猎作响,穆桂英回过头,最后看了一眼了汴梁宏伟的城楼。谁知,她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到过汴梁。

年仅十七岁的杨文广是南征大军的先锋官。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也是他第一次离开东京汴梁。外面的一切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他不知道,阳春四月的江南,竟然这么美,和庄严肃穆的京城简直就是两片天地这里到处都是鸟语花香,要是没有战争,一切宛如人间天堂。

这几年,大宋朝廷人才凋零。呼延家新丧,呼延明、呼延平这两员将才,都在山西守孝。当年掌天下兵权的杨家,如今已是香火不继。自从杨宗保在西夏战死,杨文广才十四岁,差点就绝后了。这次南征,穆桂英本不想将他带来。但朝中实在没有合适人选,再加上杨文广已快成年,本领也学得差不多了,该是让他上阵杀敌,报效朝廷的时候了。

朱茶关位于大宋和南唐地界接壤。要想进入南唐境内,这座险关是必经之途。

这也是征南以来的第一战,穆桂英心里很明白,这一战至关重要,首战告捷,必会士气大振,平定南唐便指日可待;首战失利,也会影响士气,对日后的战事诸多不利。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是要怎么样才能攻破这座关卡呢身经百战的穆桂英一时也找不到任何头绪。

杨文广来到她母亲身边。已过而立之年穆桂英,美貌依旧,她身材颀长健美,高挑匀称。身上穿着金丝锁子甲,脑后插着雉鸡翎,腰上系着百花锦带,脚踩凤头战靴,外面罩一件大红色斗篷,妩媚中带着几分英气。而已经十七岁的杨文广也长得身高马大,威武不凡,这要归功于他父亲和母亲的身高。若不是杨文广的脸上还略带稚气,别人一看还以为这是一对姐弟。

杨文广看着他的母亲,渴望从她口中得到进攻的指令。但穆桂英给他的回答却是沉默。

穆桂英手里握着地形图,仰着头注视着城头,脖子都仰望酸了,却还是一筹莫展。这真是一个恼人的问题,要是没有其他小路可走,攻破这座关卡的希望几乎为零。

忽然,关里响起了三声震耳欲聋的炮响。炮响过后,城门打开了。从里面跑出一队人马,在关下摆好了阵形。为首的是一员四十左右的大将,铜盔铜甲,骑着一匹黄骠马,手里掌着一柄云头刀。身后的掌旗手举着一面黄缎底,黑月光的大旗,上面绣着一个斗大的“吴”字。他跑马来到阵前,对着宋军喝道:“呔

对面的宋军听着,叫你们的元帅出来”

杨文广对穆桂英说:“母帅,让我去会会他”

穆桂英不露声色,冷静得像是一座冰雕:“他指名要元帅出去,你还是在这里候着吧。”她双腿一夹胯下的胭脂马,如一阵风似的,跑到阵前,那员南唐大将拱手道:“我就是大宋征南大元帅穆桂英,对面的这位将军,请问你高姓大名”

南唐大将见她如此有礼,也拱了拱手:“原来你是浑天侯穆桂英啊闻名不如见面。今日得以相见,一睹穆帅之风采,令小可眼界顿开。在下姓吴,单名一个琨字,乃朱茶关总兵。”

穆桂英道:“将军叫本帅出来,不知有何相告”

吴琨大笑着说:“在下听说穆帅已经兵临城下,特意来讨教讨教。”

穆桂英从得胜钩上取下绣鸾刀,行了个礼,说道:“既然如此,那承让了。”

吴琨点点头。忽然举起手中大刀,大叫一声:“请了”就往穆桂英的头上砍来。穆桂英端坐在战马上,一动不动,脸上的表情依然冷得像是落了一层霜。

眼看着刀锋就要看到她的天灵盖上面了。就在大刀落下来的瞬间,穆桂英看准了时机,猛地用绣鸾刀往旁边一格,把吴琨的云头大刀格到了一边。

吴琨打马回来。这次他双手握住刀柄,将大刀对着穆桂英的腰肢横扫过来。

穆桂英不慌不忙,再次提起手中的绣鸾刀往上一挑。只听“当”的一声,吴琨手里的大刀差点就被她挑飞了。

就在两马相错的瞬间,吴琨稳住身形,后背往马屁股上一躺,双手向后面一抛。手中的大刀挽一个弧形,直向身后的穆桂英劈去。谁知穆桂英此时也转过身来。别看她出手比吴琨慢了一拍,就在吴琨的大刀快要劈到她时,绣鸾刀已经到了对方面前。吴琨吓得脖子一缩,当时就乱了刀法。又是“当”的一声,吴琨头上的铜盔被穆桂英打了下来。

吴琨奔到几丈开外,伸手摸了摸脑袋,发现还好端端地长在自己的肩膀上,这才松了口气。背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冷汗淋淋。他不敢继续打过去了。好厉害呀穆桂英的刀法根本就是神鬼莫测。才交手三个回合,自己的攻势都被对方轻松化解,还被打掉了头盔。而穆桂英跟自己交战,就像是戏耍孩童一样,根本没出杀招。要是对方认真起来,自己焉有命在还是识趣一点,让她一阵算了。便对穆桂英一拱手:“穆元帅,承让了在下自知绝非阁下的对手,只好收兵了。”

说完就打马跑了回去。身后的南唐兵让出一条小路,把他放进了城里。

穆桂英依然立马站在阵前。主将退进城去,士兵们还在城外摆着阵势,莫非还有其他敌将出战

这时,城里又响起了战鼓声。吴琨刚刚跑进去,紧接着又跑出一骑。穆桂英凝目细看,出战的也是一位女将,年龄十六七岁,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口,玉米花的银牙。掌着一柄红缨绣绒刀,下跨桃花马。

好端庄的一位少女穆桂英盯着她上下打量了一番,越看越喜欢,真有自己当年的影子。

这时,杨文广打马跑了上来,说:“母帅,你已经打过一阵了,这一阵就让给孩儿吧您就先下去歇会儿吧。”

穆桂英点点头,她打从心里也不愿和这位女将交战。年纪太小,比自己的女儿杨金花大不了多少,打赢了也胜之不武,倒是和文广年龄相仿,还不如让文广练练手脚吧。

女将在几丈远的地方站定,喊过话来:“喂,对方宋将,报上名来”

杨文广见她是个黄毛丫头,没把她放在眼里:“俺乃是大宋元帅穆桂英之子,南征军的先锋官杨文广。你是何人”

女将微微一笑,学着他的语气道:“俺乃是南唐朱茶关总兵吴琨之女,吴金定。”

杨文广被她调侃去了,有些动怒:“刚才被我娘打败的那个中年人是你爹”

“正是”

杨文广笑了:“我看你爹本领不咋的,你这个做女儿的就不要过来白白送死了。”

吴金定也笑:“哟,口气蛮大的嘛打败我爹的是穆元帅,又不是你,你在这里说什么大话呀”

杨文广这下真怒了:“看样子你不服气嘛好,本先锋就陪你过几招”说着就是一枪刺了过去。

吴金定摆开绣绒刀,格开了杨文广的一枪。手上丝毫也不敢放松,紧接着还过去一刀。两个人你来我往,转眼间就过了十几个回合。

穆桂英在后面看得真切,心中暗道:“看这女将的刀法,应该远在她父亲之上。文广的一身武艺,皆我所授。就算尚不如我,也和我差不了多少。但他竟战不下这员女将,她着实不是等闲之辈呀”

渐渐的,女将好像有些疲态。只见她虚晃一刀,拔马便往回跑。边跑边回头喊道:“姓杨的,我当你是绣花枕,稻草包,想不到你还真有些能耐。你厉害,本姑娘不陪你玩了”

杨文广初战得胜,心里有些得意。刚才你非要和我打,现在打不过我就想跑

我怎么能让你跑掉呢我要是把你追上了,这座朱茶关就是我的了。想到这里,拍马追了上去。

穆桂英见杨文广追了上去,喊道:“文广,回来别追”不愧是沙场宿将,一眼就看穿了吴金定的诱敌之计。可是杨文广已经追了出去,根本就没有听见她后面的喊话。穆桂英恐怕文广有失,急忙也打马跟了上去,但距离依旧太远,怎么喊也喊不回来。

吴金定在前面跑,心里暗暗发笑,真是个愣头青,还真追上来了,看你着不着我的道快到关下时,她将战马往左边一带,绕了一个半圈。

杨文广跟在后面,没注意她饶了半圈,只管自己照直着冲。忽然,“扑通”

一声,连人带马,掉进了陷马坑里面。

吴金定折了回来,在洞口笑道:“杨文广,这下谁厉害呀”

杨文广在下面摔得七荤八素,根本没空搭理她。

吴金定吩咐手下道:“把他捞上来绑了”那些南唐官兵来到洞口,放挠钩下去,把杨文广拉了上来。杨文广刚到洞口,几个官兵就将他按在地上,用绳子将他双手捆了起来。

吴金定一回头,只见穆桂英追了过来。吩咐士兵道:“弓箭手,把她射回去,别让她靠近了。”追过来的这个女人有着通天的本领,要是被她靠近了,谁也别想活命。吴金定心里很明白这个道理。

穆桂英刚刚走到近前,迎面而来的是漫天箭雨。她急忙把马赶到一块大石头后面躲了起来。等到箭雨过去,她踩着满地如插秧的箭镞走了出来,发现吴金定已经收兵回到了关里。这时,她忽然萌生出一个冲动:强攻朱茶关,夺回杨文广。

但是马上她又否定了这个愚蠢的想法,强攻,只会给己方带来不必要的伤亡,根本是于事无补。

但是文广被俘的事实摆在眼前,让她忧心似火。不错,现在他是杨家唯一的独苗,千万不能有什么差池。万一他要是出个三长两短,叫我怎么跟老太君和死去的宗保交代啊唉,文广啊,你可真是让人不省心啊才刚出来打仗,一点儿也不懂打仗的规矩,就轻功冒进。人家南唐对咱们杨家恨之入骨,你倒好,自己送上门去了。

身后跑来一骑。马上的人四十来岁,留一撇小胡子,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

他名叫陈豹,朱茶关总兵。当然是大宋方面朱茶关总兵。一开始,他镇守着朱茶关,后来南唐造反,突然进兵,夺去了他的关卡。他只身杀出重围,向朝廷求援。

后来穆桂英挂帅,由于他熟悉这里的地形,因此也随军当了向导。

陈豹说:“元帅,请勿担忧。少将军吉人自有天相,定能逢凶化吉的。现在天色已晚,还是先扎下营寨,等明天再商议吧。”

穆桂英强压下心里的焦急,点头道:“陈总兵,你熟悉这里的地势,看看在哪里安营比较稳妥”

陈豹低头合计了一下:“此去不远,有座独脚山,山口地势开阔,可容纳几万人马。山里有条河从那里经过,汲水也方便。因此,末将以为,可在那里安营。”

穆桂英说:“好,那就去独脚山安营吧记住,安营的时候不要放炮”这安营放炮,是行军打仗的规矩。为的是给敌军送个信。这时天色已晚,不能交战,穆桂英就没叫放炮了。

五万宋军在独脚山下扎好了营寨。这次跟随穆桂英出征南唐的,除了她儿子杨文广外,还有八姐、九妹。她们见穆桂英孤身回营,就问起了战况。

穆桂英黑着眼圈,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八姐九妹听了,也大吃一惊。但事情已经到了这地步,后悔流泪都是空悲切的事情,只有看一步走一步了。

穆桂英对两位姑妈说:“八姑九姑,侄媳身体有些不适,先回营休息去了。

劳烦你们吩咐陈豹,让他在晚上多添一分心,好好巡营。我在这儿扎营,虽然没有放炮,但恐怕关内也早已知道,要防备他们趁夜袭营。今天我们已经折了一阵了,不能再败了。”

八姐九妹见穆桂英的脸色的确不是很好看,就应声说:“谨遵元帅吩咐。桂英你今晚就安心休息吧,夜里巡营的事情,我们两个人也会留意的。”

穆桂英无力地点点头,起身回到自己的后帐去了。

她屏退左右,寝帐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她解下佩剑,摘下头盔,卸去了一身甲胄。今天一整天都在跋山涉水,生死恶战。忽然感到疲惫异常。此时汗水已经浸透了征袍,整个人好像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这时忽然一阵怪风吹了进来,春寒料峭,吹在穆桂英身上,不由打了一个寒颤。她缩了缩身子,此时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毕竟母子情深,哪有不思念的道理想到这里就悲切万分。她自从十七岁嫁给杨宗保以来,生有两子一女,次子杨文举刚一出生,就遗失在乱军之中。家中男丁只剩下杨文广一枝独苗。如今杨文广又身陷敌营,生死未卜。若是有什么万一,她该怎么办才好

她虽然才三十四岁,但亲手埋葬了太多杨家的人,其中也包括她的丈夫。难道今天又要给自己的儿子送终忽然觉得眼角有些酸痛,好似有什么东西要泉涌而出。

但她马上摇了摇头,她性格坚强,几乎从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打到她。这辈子只流过一次泪,那就是得到丈夫阵亡消息的时候。

思来想去,只觉得脑袋有些昏昏沉沉,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迫得她喘不过气来。不一会儿,终于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2、二路元帅穆桂英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她额头上烫得像个火炉,身子却止不住地发冷,不停地打着哆嗦。

这下把八姐九妹给急坏了。她们连忙请来郎中,为桂英看病。郎中说,穆桂英染的是卸甲风寒,一冷一热所致。再加上心里忧思过切,才导致病情加重。只要服几贴药,休息几天就没事了,但暂时不能鞍马劳顿。

果然,郎中的几贴药下去,穆桂英神志清醒了一些,但仍然感到浑身乏力,四肢上好像被绑了几块大石头似的沉重不堪。她挣扎着坐起身,见八姐九妹都守在床前。忽然想到军前还有许多事在等着她安排,不由忧心如焚。她对八姐九妹说:“快去请陈豹进来。”

不一会儿,八姐就带着陈豹来到穆桂英的寝帐。陈豹拜道:“元帅身体有恙,末将探望来迟,请元帅恕罪。”

穆桂英请他身下看座。对他说:“我桂英不才,出师不利,有负圣恩。陈总兵,依我目前的身体状况来看,暂时不能领兵打仗了。我们大军到此,也不能长期按兵不动。这样白白耗费粮草不说,还会被天子怪罪师久无功。我想写份奏章,请总兵马上回京,将军情奏明万岁,速派二路元帅前来,替我领兵攻打南唐。你们意下如何”

陈豹看了看八姐九妹,见她们没有异议,便说:“依此形势来看,也只好如此了。”

穆桂英点点头,对八姐九妹说:“二位姑妈,劳烦你们将笔墨纸砚给我递来。”

杨八姐转身去取来了文房四宝,杨九妹扶起穆桂英。穆桂英一纸公文写就,用锦缎将奏章包好,火漆封口。递给陈豹:“陈总兵,又要劳你去东京跑一趟了。”

陈豹接过奏章:“请元帅放心,末将速去速回。”

陈豹走了,穆桂英病了,杨文广被活捉了。一支五万人的南征大军,才刚踏上南唐的土地没几天,就濒临在崩溃的边缘。这似乎也在暗示着这支大军统帅层的多厄的命运。

军中事务只能暂时交由八姐九妹两人负责了。当然,除了她们,其他就再无人选了。自陈豹走后,穆桂英的病情好转得很缓慢,八姐九妹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要关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元帅的病情,前方的军情,二路大军的消息以及文广的下落,无一不是重中之重。

时间半个月过去了。这天,忽然听到山外炮响连天。八姐急忙令探子前去打探。时间不多久,出去的探子回来禀报:“八将军,朝廷的二路元帅到了。现在正在山外扎营。”

八姐九妹心里一阵欢喜,急忙把这个好消息通报给穆元帅。经过这几天的休养,穆桂英的身子也康复了不少,只是脸色还是蜡黄蜡黄的,眼窝子也深陷着。

发邮件到emailprotected

杨八姐问道:“桂英,二路元帅来了,难道你不高兴吗”

穆桂英开口了:“二路元帅的大军既然已经到了,为什么不进来山口与我们会合,反而把大营安在山外这事你们不觉得有些蹊跷吗”

八姐九妹被她这么一点,也立马醒悟过来:“对呀,桂英你要是不说,我还真没注意这一点呢。”

穆桂英的脸色更难看了,不停地咳了起来。九妹连忙上前帮她揉着后背。穆桂英咳了一会,终于挺了下来,对八姐道:“八姑姑,烦您亲自跑一趟看看,这二路元帅到底是什么人”

八姐领命出去打探了。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她满脸不悦地回来了:“桂英,打听明白了。你猜这二路元帅是什么人保证你想都想不到。”

穆桂英反问:“是高王爷,还是汝南王”

八姐说:“都不是。这次二路军,先锋官是二太保狄虎,狄玉兰、狄玉红押运粮队,双阳公主督军,元帅竟是大太保狄龙。”

穆桂英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啊怎么会是他们”她愣了一会,接着问八姐:“那平西王狄青来了没有”

八姐说:“平西王狄青征西夏去了。所以这次朝中没有其他人了,只能派狄龙出朝了。”

穆桂英叹了口气,苦笑着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看来这南征不会那么太平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穆桂英和八姐九妹对狄家讳莫如深原因还要从南唐造反说起。豪王李青和妖道洪飞忽然进兵朱茶关,把总兵陈豹打了个措手不及。陈豹连夜进京求援。万岁得到战报,吃惊不小。当下就想在朝中拟定挂帅人选,出征西夏。这时,平西王狄青保举自己的儿子狄龙为元帅,次子狄虎为先锋。

然而由于狄龙狄虎在朝中的威望不够,遭到了相爷包拯的反对。同时天官寇准也提出,要在校场比武,能技压群雄者,方可挂帅。于是狄家没有法子,只好在校场设下擂台,挑战天下群雄。这个擂台设了三天,竟无人能赢得了狄龙。此时狄龙不禁有些得意洋洋。第四天,狄龙在赴校场的途中,骑着马耀武扬威地路过杨府。被杨府的管家杨洪喝止。原来杨家有一块太祖皇帝御赐的“闹龙匾”,匾上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杨洪见狄龙过府,没有下马的意思,便死活也要把大太保从马上拉下来。狄龙根本没有将这个年迈的管家放在眼里,伸手便打了他。

杨洪受了委屈,去向老太君和穆桂英告状。但是老太君以大局为重,决定不作计较。这事传到了穆桂英的女儿,三小姐杨金花的耳朵里。杨金花虽然今年才十三岁,但她的性格与她母亲年轻时颇像,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但又怕老太君怪罪,所以和丫鬟杨排风一起,女扮男装,改名换姓地来到校场与狄龙比武。

别看杨金花年纪小,武艺可是受穆桂英的真传,一点也不含糊,竟然打败了狄龙。

但既然打败了狄龙,就要挂帅。杨金花怕事情闹大不好收拾,扔下帅印和杨排风跑了。平西王狄青也是以国事为重的人,见金花要跑,就派他的三子狄祥,四子狄昭前去阻拦。谁知狄祥狄昭恨杨金花夺了本应属于他家的帅印,竟在路上下了杀手。杨金花和杨排风无奈,只好打死了狄祥狄昭二人。事情已经闹大,杨金花不敢逗留,便跑进了府里。平西王听说两个儿子被杀,急忙带兵追赶,尾随着杨金花来到天波杨府。后来,这件事还是八贤王赵德芳亲自出面,在万岁爷面前求情给摆平了。并且保举穆桂英做了征南的大元帅。穆桂英经过着许多曲折,也不好拂八贤王的好意,只好接下了帅印。

这事尽管表面像是过去了,狄杨两家也在万岁面前握手言和。暗地里两家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尤其是双阳公主,两个儿子都死在杨家人的手里,她心里怎能不痛,怎能不恨但比双阳公主更恨的人还有,那就是大太保狄龙,眼看就要到手的帅印被夺去了不说,还搭上了两个弟弟的性命。此时他的恨意,不比洪飞要轻。他指着天发了誓,一定要找到机会,为两个弟弟报仇雪恨。

在穆桂英的奏章送达朝廷的同时,另一份加急文书也递到了仁宗皇帝手里。

原来,西夏见南唐造反,也趁势起兵攻打环庆一线。由于西夏素来害怕狄青,天子就加封狄青为征西大元帅,带了五万人马去了西夏。而南唐的二路元帅,自然落到了狄龙头上。要是没有杨金花大闹校场打败狄龙,这个征南元帅的头衔本就是狄龙的。这时除了他,还有其他合适人选吗再说还有双阳公主督军,肯定出不了差错。

狄龙在心里乐开了,哈哈,如今穆桂英身患重病,杨文广死活不知,我身为二路元帅,带兵到了前线,这军机大事还不是我说了算要是能找到机会,杀了穆桂英这母子二人为我两个弟弟报仇,那真是太好了。这个念头,从汴梁开始,一路上都没有断过。

来到独脚山,狄龙远远地就望见穆桂英的营盘了。但他没打算跟穆桂英合兵一处。所以就在山外找了另一块地安顿了下来。这会儿,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按照规矩,这二路元帅应该听首路元帅的命令,除非有圣旨下来说二路帅全权指挥全军。要把全军的指挥权夺过来,就必须把穆桂英手中的帅印先想办法去诳过来。

这天,穆桂英正靠在床头,看着八姐和九妹递上来的军务文件。忽然有守卫的军兵来报:“启禀元帅,八将军,九将军。狄元帅前来探营。”

穆桂英皱了皱眉头,说:“请他进来。”

不大一会儿工夫,进来一个身高七尺,虎背熊腰,面白无须,三十岁左右的汉子。他几步走到穆桂英的卧榻前,行礼道:“穆元帅在上,狄龙这厢有礼了。”

穆桂英咳了几声,命军士看座:“狄元帅不必多礼。本帅带病之身,恕不起身相迎了。”

这时军士搬来椅子,狄龙坐下。他偷瞧了一眼穆桂英,只见她面带憔悴,气色不佳,但依然难掩其风华绝代的姿色。想来,她果然病得不轻。问道:“元帅病情,现在可有好转”

穆桂英说:“已经轻了许多了。”

“在下这次挂帅出朝,穆元帅没有想到吧”

穆桂英强打精神笑了笑:“我早已想到。朝中现在除了你们狄家,已经无人能再领帅印了。”

狄龙尴尬的笑道:“穆元帅这话见笑了。你们杨家,金花小姐区区十三岁的小姑娘,便能在校场上胜我。我有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啊”

“小女少不更事,在校场上冒犯了阁下,还请勿怪。”

当然,我不怪她。但是她犯下的杀孽,我都会让你一个人来偿还的。“穆元帅哪里话如今狄杨两家重修旧好,还提这些不愉快的往事做什么”

穆桂英点头说:“狄元帅真是海涵。本帅的身体暂时不见痊愈,军中的事务,要多劳你费心了。”

哼干脆把你的帅印给我,我会好好费心的。“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请穆元帅安心养病就是。对了,现在可有文广的消息”

“全无音信。”穆桂英说完,神色更加黯然了。

他要是死了才好,免得我亲自动手。这样一来,我只要对付你一个人就可以了。“文广他定不会有事,请穆元帅宽心。”

“唉,但愿如此。”

“既然在下来了,就算拼尽全力,也会把文广救出来的。”

“难得狄元帅如此重情重义,果然是忠良之后。”

“只是,在下这次出朝,只带了两万人马,攻城拔寨根本不够用。穆元帅你看,将你的帅印暂时借给我用,你的五万人马也暂时归我调遣。等贵体康复,在下再将帅印双手奉还,如何”

穆桂英盯着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果然这小子不安好心,借着探病的名头,实际上是来要印的。我若是不肯,他必然要动怒。现在他要是动起武来,我怕在我这军中,没人可以挡得住他。怎么办对,先给他来个缓兵之计:“狄元帅,这统帅全军,非同儿戏。行军打仗,需要的是智勇双全。我是没见过你打仗,也不知道你到底有几斤几两。我看这样吧,你若是打下了朱茶关,我就把帅印给你,这样我才放心,士兵们才能服你。”

狄龙“腾”地站起身来:“好,穆元帅,就依你说的办。我明天就去叩关,到时候我要是打下了朱茶关,你可别说又不给了。”

穆桂英憔悴的脸上忽然又变得冷若冰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狄龙听她说完,连告辞的话也没说,就转身走了出去。八姐望着他的背影,嘀咕着骂道:“什么人呀一点礼貌都没有。”

九妹来到穆桂英身边,担忧地问:“穆元帅,要是真被他打下朱茶关了怎么办”

穆桂英闭上眼睛,神定气闲地说:“他打不下来。”

3、进狄营这几天,朱茶关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吴金定看上杨文广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太大惊小怪的,毕竟两个人年纪相仿,而且郎才女貌。没有比这再登对的事情了。何况,当年吴琨是占山为王的强盗,被豪王李青收服,派他来镇守朱茶关。他心里明白,李青是个好战嗜杀,反复无常的人,本不愿帮助他,但是无奈李青势大,只要动个手指就能把他捏死。无奈之下,只好在南唐做了官。

这父女两人,早就有了弃暗投明的念头,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如今,他们活捉了宋将杨文广,正好借他之口,献关投宋。如果能把吴金定再许配给他,那真是再好也没有的事情了。

父女二人把杨文广绑到帅堂之上。吴金定亲自为他松了绑。

这下杨文广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们要杀便杀,别给小爷我玩什么花样。”

吴琨说:“这位小将,今天把你叫来,我有一事相商。”

“何事”

“我父女二人有心归宋,但恐怕穆元帅疑我是诈降之计,不肯收纳。因此想请小将军去宋营,向穆元帅说明缘由。我父女二女愿献关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