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四百一十九章 诡局(2 / 2)

作品:《重生之钢铁大亨

只可惜,所有美好的设想,都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沈淮这个白眼狼,不仅袖手旁观,还狠狠的chā了他们一刀。

熊文斌的态度转变,其他人不清楚,谭启平是心知肚明的。

在12.9喷爆事故发生后,他两次找熊文斌谈话,也是旨在缓和之前的紧张关系,就是想着一旦市钢局面难以收拾,就让熊文斌重返市钢主持大局。

谭启平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相信熊文斌能看到他的用意;他也能看出熊文斌有所意动,并没有拒绝的意思。

熊文斌突然转变态度,借病住进医院,不再露面,叫谭启平怎么相信不是沈淮在背后捣鬼?

谭启平现在有些后悔,一开始没有跟熊文斌直接把这层意思挑明,反而叫沈淮抢了先,叫他失去主动。

谭启平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他不仅要收拾市钢这个烂摊子,希望苏唯军、宋炳生能支持他跟赵秋华进行妥协,他还要考虑宋系对他的态度跟看法,会不会因此这次危机而变化。

他担心宋系所有人都质疑他掌握局面的能力,那才是对他最致命的打击——沈淮的目的就是这个吧?

看到谢海诚脸上的苦笑,谭启平知道海丰跟长青集团不可能接手市钢这个烂摊子的。他们需要从他身上得到的是利益,而不是无私的用两亿资金砸进无底洞帮他解决问题。

谭启平思虑良久,说道:“就眼前的情况来看,市钢的问题,市里是没有能力解决了。我考虑很久,想到这么一个方案,请宋省长跟谢总你们帮我参详参详……”

宋炳生点点头,要谭启平接着说,他现在也知道他的话对沈淮这个孽子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市钢目前的资产可以分作两块,一个是在合资钢厂所持的股份,一个就是市钢的炼钢线及附属公司,”谭启平说道,“现在要是什么都不做,就叫省钢出面接手解决市钢的问题,那相当于说,市里要把市钢白送给省钢。我想着,是不是由海丰、长青集团联合起来,出资收购市钢在合资钢厂的股份;市钢在获得这笔资金之后,跟省钢的谈判,也不至于会太被动。”

宋炳生看向谢海诚。

谢海诚没有轻易表态,只说道:“我跟孙启义打电话,看他有没有时间到徐城来一趟。”

市钢是个烂摊子,那是对市钢整体而言——海丰及长青集团,都没有足够的资源跟能力,去消化这个烂摊子。

但不意味着市钢身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合资钢厂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目前的建设情况良好。

而且为了保证合资钢厂的建设,不仅日方富士制铁抽tiáo大量的管理技术力量,市钢也把剩下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投入合资钢厂,保持建设进度。

而且合资钢厂位于梅溪镇大工业布局之中,借助梅溪电厂及梅溪港码头以及围绕梅钢形成的外围产业链,合资钢厂将来的盈利预期,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如果不去管市钢其他的烂摊子、烂肉,就市钢在合资钢厂所持35%的股权,可以说是香饽饽。

问题在于,市钢起初为合资钢厂这35%的股权出资1.2亿,海丰跟长青集团,要想得到这块香饽饽,到底要拿出多少钱来才合适?

这个价格太高,谢海诚当然不干;但看谭启平的架势,似乎也不愿意价格太低。

宋炳生倒是急切,见谢海诚是有意接手合资钢厂的股份,就直接问谭启平:“这部分股份,东华市里大概能同意什么价格转给海丰跟长青集团?”

“市钢当初出资一点二亿,合资钢厂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设,目前情况良久,再有三五个月的时间就能正式投产盈利。我想,要是低于一点五亿,我没有办法说法其他常委同意这个方案……”谭启平说道。

宋炳生点点头,市钢当初拿出一亿两千万,加上利息,总成本也不会超过一亿三千万,现在海丰跟长青集团联合起来,出资一亿五千万,接手合资钢厂的股份,就相当市钢在这笔交易里能净赚两千万以上。

合资钢厂项目,是谭启平一手促成的。

谭启平要保证在这个项目上不能让市钢亏损,这个不难理解。

市钢当然不会直接从海丰及长青集团手里直接获得一亿五千万的资金,而是将之前一亿两千万的贷款债务跟股权同时转移到海丰跟长青集团的头上,再额外获得三千万资金的补偿。

对市钢来说,消减一亿两千万的债务,再额外获得三千万资金的补充,对缓解当前的危机,也有极大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市钢问题的解决,即使还需要省钢接手,东华市里也能掌握一些主动。

这个方案,也能叫谭启平在东华市常委获得支持,扳回些主动。

而且这个方案,对宋系也是有利的。

目前就看谢海诚对谭启平的这个出价,满不满意了。

“行,我打电话给孙启义,让他直接过来谈。”谢海诚说道。

他知道谭启平的这个开价不高。

市钢对合资钢厂投入的资源,可不止一亿两千万的资金,还包括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个价值很难估计,但绝对不会低。

市钢要不是大量的骨干力量,给梅钢及合资钢厂抽走,也不会发生这么大的生产事故。

而且合资钢厂即将建成,此时接手合资钢厂的股份,意味着投资风险大大的降低。

见谢海诚说得这么干脆,谭启平这些天来也难得的露出一些笑意,局面至少没有完全失控掉,想到沈淮那么张,心里忍不住恨恨的想:小兔崽子,你以为这么搞,就能把我掀翻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