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1336 尴尬境地(2 / 2)

作品:《大艺术家

那么,在鸵鸟般回避问题根本就不算是一个选择的情况,吉尔-雅各布只能是一条路走到底了。

不管埃文-贝尔是否拒绝,他都必须表现出十足的诚意,坚定不移地邀请埃文-贝尔成为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这虽然和他之前进可攻退可守的打算不符合,但是宣传效果依旧,而且也可以展现出他求贤若渴的心态,并且可以完美地解释他在首映式遭受拒绝之后为什么在接受采访时还是第二次提出了这个提案。最终,埃文-贝尔如果接受邀请,“皆大欢喜”;如果依旧拒绝,那就成了埃文-贝尔不知好歹了。唯一的遗憾就是,他必须为埃文-贝尔的年轻承担巨大的舆论压力,但只有这种办法,吉尔-雅各布才能全身而退!

吉尔-雅各布的选择不多,而这种方式是最完美的,所以他也就这样执行了,“我真心认为,埃文能够胜任评委会主席这样的位置。虽然他的资历还太浅,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因为他的年轻就忽略他的能力,他在导演、演员、编剧、制片等多个位置都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能力,更何况,他在配乐、摄影等位置上也都有过出色的表现,让埃文出任评委会主席的话,我想会给戛纳带来一种全新的气象。”

在吉尔-雅各布的刻意引导之下,情况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吉尔-雅各布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即使在被埃文-贝尔拒绝的情况下,依旧将埃文-贝尔位列评委会主席的候补,希望能够给戛纳电影节带来新气象。

吉尔-雅各布在欧洲范围内的影响力本就非同小可,此时他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刻意地推波助澜情况下,原本对于他不利的尴尬局面迅速得到了缓解,甚至不少人开始称赞吉尔-雅各布对戛纳电影节劳苦功高、深思熟虑。而原本放在“拒绝”这样一个动作上的焦点,也转移到了“合适”这个动作上:埃文-贝尔究竟适合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位置吗?

在这种局面之下,离开了尼斯来到巴黎的埃文-贝尔,又再次被记者包围了,等记者把情况解释清楚之后,埃文-贝尔露出了谦和羞涩的笑容——这个笑容在埃文-贝尔的表情库里可不常出现,这让记者们瞬间都震惊了,“没有想到雅各布先生对我如此重视,我真的是受宠若惊。我从抵达戛纳之后到现在,也就和雅各布先生见过一次面,雅各布先生倒是没有提过太多相关的信息。看来,我应该和雅各布先生坐下来好好谈谈才行,否则我可不敢在媒体上乱说话。”

这一番话又让记者们风中凌乱了。

埃文-贝尔居然只和吉尔-雅各布见过一次面,那就是“香水”首映式的那次见面了,那么吉尔-雅各布所说的“重视”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这简单的一个暗示又将吉尔-雅各布逼到了一个位置上:他必须前往巴黎去见埃文-贝尔才行,不管会面内容如何,至少他需要作出这样一个姿态——他的诚意可不是通过媒体喊话,是真心实意的!这让吉尔-雅各布觉得十分憋屈,他就好像被埃文-贝尔牵着走一般,主动权始终回不到自己的手上。

吉尔-雅各布不想去巴黎,他还在努力想着应该如何化解这样的局面。埃文-贝尔那里又传出了最新的消息,“我想我还是不适合评委会主席的这个位置,我就连自己的电影都没有弄清楚,关于‘香水’的争议现在都没有结束,哪有资格去评断别人的作品呢?不过我还是要感谢雅各布先生对我的重视,我想记者们没有必要一直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了,不明所以的人还会以为雅各布先生是在借机炒作呢,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埃文-贝尔的话语之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资格”,一个是“炒作”。埃文-贝尔的放低姿态,虽然并不符合媒体对于他一向狂傲的印象,但却意外迎合了媒体的观点,大家的确认为他的资格有待讨论,这就使得埃文-贝尔谦逊的形象得以保留,并没有落入吉尔-雅各布为他设计的“不知好歹”圈套之中。

而关于炒作宣传的言论,又将吉尔-雅各布剩下的话语都堵在了喉咙口,最终也只能咽了下去,烂在肚子里。虽然大家都明知道吉尔-雅各布确实是有炒作嫌疑的,但是吉尔-雅各布却不能让这个名头坐实,一来是戛纳电影节不能再陷入这样的漩涡里了;二来是以他的辈分去和埃文-贝尔胡搅蛮缠的话,最终掉价的也还是他自己。

所以,吉尔-雅各布再三权衡之后,也只能见“好”就收,顺着埃文-贝尔的这个台阶就往下走了,“看来戛纳和埃文的缘分还是不够深,只能期待未来还能有合作的机会了。”虽然这番话是将埃文-贝尔出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话题画上了一个句点,但却不是吉尔-雅各布希望的方式,而是被埃文-贝尔逼着画上了这个句点。

表面上看来,双方都其乐融融,但吉尔-雅各布心中却窝着一把火,他不仅被埃文-贝尔牵着鼻子走,而且主动始终都掌握在埃文-贝尔手上,这对于吉尔-雅各布来说,绝对是奇耻大辱!

年度作品票一百八十的加更送上!继续求月票,求订阅,求年度作品票!(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