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八章 核火箭(2 / 2)

作品:《迷失在星空

“工作频率多少?”李庄觉得这东西很不靠谱。

“500-900khz,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可调式高频超声波清洗机,旁边的是微波炉,”古巴耶夫说。

李庄头晕,张口结舌地看着在旁边解释的“竹竿”,再看看研究人员正在加装的燃料,似乎是一种淡黄透明液体,更是觉得无法理解。

“老板你以为有多难?原理很简单的,不就是三样东西,超声波清洗机、微波炉加高级配方的氘氚化合物,做出的菜当然是能量,”古巴耶夫的语气很轻松。

“嘿,要这么简单,你们也不用连着做了几十年的实验,”李庄觉得这家伙吹牛的毛病又犯了。古巴耶夫曾是个天才少年,21岁就拿到了莫斯科大学的博士学位,他读书的时候研究的就是核聚变,组里资格最老的是来自花旗国的怀特博士,他在这个领域研究了三十年。以前的研究所财力不支解散后,他才来到asa继续自己的研究。

试验开始了,李庄跟着主管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监视屏幕。各系统先自检,被古巴耶夫称为“超声波清洗机”和“微波炉”的装置绿灯亮起,各设备按照设计工作顺利依次启动。

输入能量指数在节节攀升,强大的超声波震荡让反应室里的氘氚混合液体在反应室里气化,飞秒级的爆发频繁发生。检测系统查到了氘氚核聚变产生的中子和能量,能量输出指数开始攀升,热交换系统驱动发电机加入供电系统,输入输出能量比达到1:5.5后,外接电源断电。

随着燃料的缓慢加入,输入输出能量比最后达到1:5,并始终保持稳定运行。

“耶!”研究员们一起欢呼,古达耶夫还跳起了别扭的舞蹈。

李庄陪着他们高兴,不过心里还是感觉离实用化差得太远。他刚看过资料,这次用的氚比较多,费用很高,而且发电系统效率不高,只有20%,只比高级同位素电池的16%略高,高能粒子也没法用起来。

可控核聚变跟氢弹的猛烈爆发不一样,必须耗费能量来激发核聚变并控制能量的释放速度。他正想着,古达耶夫递过一张表,上面写的是未来的计划。

超声波核聚变发动机项目组准备研制氘氦三聚变发动机,这是最有前途的核聚变发动机,核聚变产物都是带电粒子,可以直接喷射推动宇宙飞船。

氘氚聚变发动机从地球上发射时,直接使用推进剂交换热量;在太空中则与离子发动机配合使用,充分利用高能粒子。

李庄夸奖了他几句,让他继续努力,然后和安德列夫离开。

“庄头,成功没?”李猛看见他走出来,有些好奇。

“试验顺利,但他们这个搞法,要用上新式的核聚变火箭,得再等十来年,”李庄说。

安德列夫站在边上一脸的郁闷,他是行家,看过试验过程和相关参数,就知道想让核聚变火箭自己飞出地球,还得花很长时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催催能源研究所的那帮家伙,这段时间他们过得太舒服。

李庄觉得有些事情急不来,有自己的规律,是不可能凭空飞跃的,好在核裂变火箭已经成功,asa宇航飞行器研究所正在加紧设计巨型的登月飞船,已接近完成。

“亚历山大,我们有空天飞机和电磁弹射器,就算核聚变发动机无法从地球上起飞,推动飞船应该没问题,比化学发动机总要强,”计算机专家安慰道。

“空天飞机确实不错,但那个电磁弹射器不好用,上次差点把别国的卫星给打下来,空间站抓住货物花了不少时间,”安德列夫的脸色由阴转晴。

李庄摸摸鼻子,有些尴尬,这个被无数人看好的电磁弹射器项目,没有想象中的好使,技术复杂耗电巨大不说,发射到指定位置不容易,太空中的飞行器太多。

计算机专家还没有接话,安德列夫自顾自地说:“这东西不错的,你让应用物理研究院继续研发,争取加上发动机,这样可以在太空中调整,自行飞到太空站所在地。”

“额,希望如此吧,”李庄觉得发动机专家把有些事想得轻松了,这不是空气动力学炮弹。

回来的路上,陈小军说大型机甲已经被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制出来,问李庄要不要过去看看。

“你咋知道这件事?”李庄有些好奇。公司有自己的保密制度,无关人等不能随便乱问,哪怕亲近人都不行。

“庄头,你绝对想不到钱林把机甲放在哪,从昨天起这事就闹得沸沸扬扬,估计就你不知道,”陈小军说。

李庄昨天接待了泽维尔团队,忙了一整天,晚上又在做研究,确实没去关注公司里发生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