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1065 临危受命(1 / 2)

作品:《汉祚高门

“雷车弩远射百丈有余,但却笨重难移,绝非民用利械。奸人盗取,自是不敢架设防务,冒此重险而取拙用,所图必为刺杀”

一众僚属们分析出偷盗之人的意图,使得气氛更加凝重。

近来由于淮阴城出入人员实在频密,兼之看守人员也不能确定究竟何时失窃,想要再严控流出境外已经非常困难。阴谋者选择在这个时间盗窃重械,想要刺杀的目标自然不言而喻

“唯今之计,还是请梁公暂缓入镇,郗公也不可轻出啊如此重械若欲投用,必将转运要津所在,绝难久藏,届时只要严控水6,追回失械并非难事。”

郗鉴闻言后脸色却没有多少好转,只是冷哼道:“若贼众非为应用,只是掩藏,若是一日追查不出,便一日不能成行”

僚属们听到这话,一时间也是语竭。徐州重镇交接事宜事关重大,若仅仅因一次失械便拖延下来,谁知道当中还会生什么变数

对方究竟是为了刺杀还是震慑,在不清楚其人身份之前,也不好暗自揣度。而且雷车弩这种重要的军械,组装和使用也都需要专业人员,而这种人员并不多。从这方面而言,似乎只要控制住了相关人员,即便军械流落于外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

可问题是,这些工匠人员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极为分散,不独独只存在于淮阴城。若是对方早有预谋,大可以在别的地方将工匠运抵境中伺机行刺。

问题研究到这一步,又落回到一个时间问题上,他们究竟有多少时间可以处理此事

“不如将此事急告梁公,是否犯险,由其自决”

其中一名僚属又开口说道,但此事却乏人回应。要知道就算强弩失窃有监察混乱的原因在里边,但毕竟是在淮阴地头失窃,论起来还是他们责任更大一些。

结果现在风险评估却交给梁公承担,想想也能知道梁公并其属官们会是何等反应,尤其梁公马上就会成为徐州之主,谁敢这样做,那是要将梁公往死里得罪啊

僚属们还在议论的时候,郗鉴其实已经能够把握到事情关键所在,那就是今次失窃目的应该在于震慑而非真正的行刺。

先,就算有人不能乐见沈维周接手徐州,但并不意味着就乐见沈维周身死。要知道如今沈维周一身所系乃是整个江北安危,且人望已经崇高至极,一旦真的遇刺身亡,所带来的变故是不可想象的,谁都不敢冒这样一个风险。

其次,就算真的有某一方要置沈维周于死地,盗取雷车弩这种战略型的军械也只会造成打草惊蛇的效果,增加行刺的难度,反倒不如乎猝然成功率高。

在确定了这一点之后,思路便可以继续延伸下去。

这件事意义若仅只在于震慑还倒罢了,无论是沈维周还是郗鉴自己都不可能容许对方得逞,只要加强追查力度,同时提高左右护卫力量,完全可以不顾这方面的危险,继续交接的工作。

所以震慑之余,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给双方埋下猜忌。重械在徐州失窃,下手的必然是徐州方面的人员,而且很有可能品级不低。

那么问题就来了,沈维周会不会将此解读为徐州方面多有抵触他入主的人存在又或者干脆就是怀疑郗鉴自己监守自盗,弄出这样一个事件来拖延乃至于违反此前的约定

想到这里,郗鉴便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这两种可能无论生哪一种结果都算不上好。沈维周诚是强势,但徐州民众们也绝不是逆来顺受的孤弱顺民,一旦彼此间埋下怀疑的种子,事态一定会向着最坏的方向演变而去。

到了郗鉴这样一个年纪,自身索求已经不多,更重要的是希望毕生功绩能够得到承认,以及家族子弟能够生机有仰。可若徐州真的因此爆内乱,郗鉴这一番让贤举动反倒成了为徐州招惹灾祸上门

“我与诸位,共事多年,彼此可谓相知。本以为所负王命能够全于始终,不意离任在即,治下又生此等恶事。唯今之计,唯有一事恳求,希望诸位能够为我保密,至于该要如何追究,且待梁公入镇再详细商讨”

眼下郗鉴能够想到的最妥善处理方式就是先将此事按捺下来,不要让徐州治下生混乱,先安抚住这一端,再去安抚沈维周:“而我也将直趋盱眙,亲向梁公言明此事。此行随从简便,诸位沿途助我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