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171(2 / 2)

作品:《[民国]此生应不负

铁血军的将士们进驻到厦门以后,在展开对日的彻底清理以及对厦门市内的重建时,却发现了在海边的沙滩上,密密麻麻的堆砌着、凌乱地散开着或完整、或残缺的人的尸体。

铁血军的士兵们走近了其中离得最近的一具尸体,拨了拨那尸体上已经和血肉混成一块儿、血液凝固了的衣衫,见那是最普通的粗麻质地,这才足以肯定,这些死了的,都是华人。

或者是没来得及逃走的、或者是没来得及被鬼子清理干净的华人。

领着铁血军部分军部进驻到厦门的将领,在得到锦颐的首肯之后,当即便让随军记者拍下了证据似的照片,并与第二日便将鬼子的恶行公之于众。

于华人而言,不管有没有这些照片,他们自己的军队去复自己国家的领土都是无可非议的。但于本就与世界各国的关系陷入了窘境的日本而言,这些证据却更像是雪上加霜。

一方面本国后方的兵力后力不足,小心翼翼地承受着来自各国有关“人道主义”定义的压力,一方面又在慌乱之中,被位于陕西多地的产军抓住了机会,每次都被偷袭得节节败退,几近溃败。

一时间就像是被惹得有些恼羞成怒了似的,鬼子们看清铁血军和产军抗日的态度绝无转圜的余地,转过头却又向他们原先有些瞧不起的国民政府和民军抛出了橄榄枝。

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无可否认,即便民军的人数比铁血军和产军的人数加起来还要多得多,但事实上,因着其几乎是屡次都被己方以以少敌多的方式打败,那些日本的政治家、军事家们,实际上是瞧不大上民军的。

只不过是因着国民政府、民党明面上仍旧是华夏的掌权集团,且民军是日本能在华夏军队里有可能的最后选择,对比对铁血军和产军的招揽来说,日本还是正式了许多

为了招揽民党投日,日本通过了日本正式文书向国民政府传达,并以日本各大主流媒体正式宣传的方式,向国民政府提出了所谓的“善邻友好、共同防铁防产、经济相互提携”近卫三原则。

“搞什么‘近卫三原则’?说到底,不就是换了一个更体面的方法,想让我们华夏自己内部分化。打着搞合作的名头,不就是想让秦非正亲口承认伪满洲国,想借国民政府的人来搞垮我们吗?”

早已回到了武汉的韩越说着还不屑地扯了扯嘴角,对着锦颐哂笑道:“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上不上得了台面,反正有用就行?只要对自己的侵占计划又用,鬼子什么做不出来?”

锦颐斜了韩越一眼,过后才又叹了口气,“本来国民政府里亲日派系里的成员就不少,这次鬼子这么光明正大的招揽,怕是国民政府内部首先就要开始搞分立了。”

其实,照现下华夏内部的局势,但凡是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看得出,虽然民军常败,但事实上,因为有了铁血军和产军,华夏反而是占优势的。

那些亲日派之所以始终如一的相信着日本会侵略成功,无非便是固执地相信着日本先进充足的军事装备以及作为日军同盟的犹太人,能为日军提供足够的军需和战斗资。

或者是屈服于鬼子的威胁之下,或者是被日军表面上的强悍所迷惑,国民政府内部亲美派和亲日派的分立,已然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民党内部紧张的氛围带到了国民政府和民军身上,此时的国民政府几乎已经呈现出半停止运转的状态,以民党、国民政府另一大领导人刘忠然为首的亲日派系成员,已经完全离开岗位,呈罢职姿态。就连民军里的那些亲日派成员,也开始不再整兵练队,终日无所事事。

幸而,这样的气氛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

除了时刻关注着国民政府最后决定的爱国人士以外,产军仍旧准地伏击着鬼子,几乎要在陕西把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