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76(2 / 2)

作品:《穿成反派渣爹

回到房间,苏锦楼如梦似幻,怔怔的坐于椅子上,手上一个用力,“嘶~疼!”原来,真的不是梦啊……

可是为啥呢?数千名学子中只录取五十人,他苏锦楼走了什么狗屎运,这么低的概率都能被他碰上了,哦,老天,难道是你打瞌睡把眼睛给闭上了?还是说他终于时来运转了?

那接下来的院试呢?考还是不考?

当然要考啊,反正院试还是在临平府内举行,不同的是评卷人并不是从府城内的书院选出,而是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幕友担任,主考官也不再是临平府知府,而是由朝廷委派的督学使者也就是学政主持。

学政的官有多大呢?学政是由皇帝钦派的翰林充任,每省一人,三年一任,学政考文童兼考武童,所以加提督衔,全部官衔为“钦命提督某省学政”,身份等同钦差,和巡抚平行,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充任。

由此可见院试的分量比之县试与府试来说,重要的不是一星半点,另外在阅卷规则上亦有不同,除了糊名还需要专业书吏誊抄科考试卷,也就是说考官最终是凭借誊抄副本评卷的。

为了不让誊录者使坏故意做记号,大庆律法明文规定誊录者不得携带任何东西,誊录所用的纸张墨水均由官家提供,都是统一使用朱砂红笔誊录试卷。

誊写完毕后还要对读,对读就是校对,由对读官将考生的原卷即墨卷以及誉写的朱卷一起交给各位对读生校对,查看誊录是否有误,若是校对无误,对读官就在试卷上盖章,然后才进入真正的阅卷程序。

阅卷时并不是阅卷人想看那张就能看哪张的,先是在主考官与同考官的监督之下抽签分配,再由内掌将卷子分别送给各位阅卷人审阅,所以阅卷人员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阅卷人员初次阅卷后若是心中满意即可推荐给同考官,如果同考官对这张卷子同样中意就可在其上批一个“取”字,再将批了“取”字的卷子送给主阅卷官,假如主阅卷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至此,此张卷子就算是被录取了。

这种誉写对读层层批阅的做法,有效的防止了考生与官员勾结作弊的可能,像府试中鲁士才有意记下字迹把考生刷下去的行为,在院试的审批中是不可能出现的,除了院试,还有乡试、会试、殿试,所经过的流程都是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就是阅卷人的身份会更加尊贵。

为什么院试这一关如此之严?县试和府试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

说到底还是因为院试是考秀才的最后一关,之前就有言,秀才与童生之间的地位天壤之别,秀才可被称为“士人”,算是进入士大夫阶层,属于士农工商中最高级别的人士,可以除差徭,有见知县不跪,不能对其随便用刑等特级权利。

只要过了院试,从此就摆脱了平头百姓的身份,自家的房屋都可以比普通人家的房屋高出三寸,头上也能戴三寸的顶子,于平民百姓而言可谓是一步登天。

除了除徭役赋税外,普通人家的婚丧之事都会请秀才主持,这样一来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无需发愁了,秀才识文断字,身具功名,虽然不能像举人一样被举荐为官,但却能成为一名绅士,非官而近官,非民而亲民,比一般的平头百姓日子过得更为舒坦。

苏锦楼暗搓搓的准备再去碰碰运气,反正一不用赶远路,二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不过是交个报名而已,也不了几两银子,万一……万一就中了呢。

苏锦楼一鼓作气,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