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2(2 / 2)

作品:《紫罗兰乐团

布蕾妮脸上笑意不减,回了自己的手,眼神专注地望着维奥列特:“那我是不是可以开始期待各位的演奏了?”

“当然,希望您能喜欢我们的表演。”诗人也回给她一个微笑。

他们得到了在宴会开场演奏的机会,颇像那么回事地上了台,依次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维奥列特坐在右边的椅子上,抱着琴朝下面的布蕾妮笑了笑。

红头发在亚索和周边城市很少见,他的红头发和蓝眼睛都显得很特别,在人群中已经显得很亮眼,更别说在这小小的舞台上。维奥列特低头调试好琴弦,向观众们微一颔首,白皙修长的手指搭在了弦上。

他用的是一把改良过的曼陀林(*注),体积不大,比起常见的鲁特琴显得娇小而致,连在场的夫人小姐们都能单手抱住。诗人轻松抱着这把琴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拨弦弹了几下,悦耳的声音从琴弦上流泻而出。

“为布蕾妮小姐和大家带来我们改良过的《希尔斯提的夜莺》。”维奥列特柔声说。

*注:

曼陀林(mandolin)是一种小型的弦乐器,形状与鲁特琴相似,演奏时一般采用塑料拨片拨动琴弦发声。梨形的琴身上有龟甲状的花纹,弧形的背版则由若干音梁支撑。一般它有四根或四组弦,调弦与小提琴一致。它是鲁特琴的变体,最初是在18世纪由16世纪的小竖琴曼朵拉演变而成。(from百度百科)

它诞生的年代比较晚,现在还在流传使用,是我觉得很美的乐器。文里用这个名字其实是有点超前的,在这里注明一下以误会。

以及文中写到的《希尔斯提的夜莺》这支曲子出自我以前写的《献给维克多先生的小夜曲》,这里拿来用了一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另一种口味的诗人(x

第2章布蕾妮的项链二

《夜莺》最为人熟知的除了它的动听,还有一个和曲子本身一起流传很久的逸闻。

它是一首小夜曲,传说是创作它的维克多先生写给自己爱人的情歌,多年来被无数人当作求爱之曲演奏过。在城主最喜爱的女儿生日时当众演奏这支曲子,显然不太合适。

可维奥列特坐在椅子上弹琴的模样非常闲适,好像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他纤细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拨动,连看起来有些轻佻的红发都像温柔的阳光,至于嘴角那抹有些过分迷人的微笑,则像在撩动别人的心。

曼陀林通常用于独奏,但他让同伴们的演奏很好地融入了主旋律,优美婉转的曲子在他的改动下显得更为轻快,整支曲子和谐又丰富,听起来比流传最广的独奏版更有意思。诗人在合奏中无疑扮演着核心角色,曼陀林轻快悦耳的声音像把珍珠串成项链的金丝,将风笛、手鼓和口琴的伴奏连在一起,形成以他为绝对中心的乐曲。

诗人轻轻哼唱,歌词是陌生的语言,由他唱出来却并不突兀,显得神秘而动人。他一条腿支在地上,另一条随意地踏在椅子的横杆上,唱到高潮时闭上眼睛,浓密的睫毛帘幕一样遮住了那双含情脉脉的蓝眼睛。

“布蕾妮,”一位穿着蓝色丝绒裙子的小姐在羽扇遮挡下和城主千金闲聊,“他们是从哪儿来的?我从没听过这样的语言,也没听过这样的《夜莺》。”

“是不是很棒?”布蕾妮的绿眼睛里充满憧憬和笑意,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说,“我在广场上听过他们的演奏,很有趣,很……自由。”

“自由?”

“像荒野上吹过的风,自由而欢快,不是吗?”

蓝裙子小姐有些疑惑地看了她一眼,不太理解她形容的“自由”,但也没再说什么。毕竟布蕾妮才是今天的主角,她对流浪乐团作出的评价,其实就是乐团坐在这里的原因。

她的目光终于从诗人身上挪开,随着轻快的鼓声落在了乐团里唯一的女性身上。

女鼓手坐在诗人身后,她的长相不算致,甚至有些风沙磨砺的粗犷,气质却像悬崖边岩石上开的花,冷漠中带着一点凛冽的冶艳。她靠在椅背上用手鼓为诗人伴奏,长而宽的裙摆散在脚下,露出她腿上神秘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