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135(1 / 2)

作品:《然后下面没有了

程度而有所差别。自从边静玉兼了天子侍讲一职,大家就不能用看待官场新人的目光来看他了。果不其然,显武帝时常招他伴驾。

边静玉殿试时的答卷非常犀利。他在卷子里提出了改革的构想,而那构想其实和显武帝的打算重合了七八成。边静玉本以为自己做官后,显武帝肯定会就卷子的事和他商讨一番。却不想,显武帝表现得好像从未见过那张卷子一样,招他伴驾时也不与他多话。于是,边静玉在很多时候都是安静地立在一边看显武帝处理公务。边静玉有着远超于他真实年纪的老成,面对这种待遇,反而觉得安心了。

如果显武帝没有想过要好好使用边静玉这个人,仅仅是把他当作了一柄随时可弃的刀,那么这会儿早就把他放出去“杀人”了。但显武帝没有。这说明他其实是在衡量边静玉的价值。或许他在犹豫,到底该把边静玉当作是短暂使用后就会报废的刀来用,还是要把他培养成可持续性使用的肱骨大臣?

边慈这事给了边静玉一个试探皇上的机会。

这一日,皇上又招边静玉伴驾。待边静玉走到御书房时,显武帝刚发完一通火。

事情是这样的,二皇子自高飞案后,受他母妃的母族成家的连累,卸去一身差事,闭府读书了。如今,他已经读了好些日子的书,就差人进献了一本读书心得上来。这其实是在隐晦地试探皇帝,看皇帝愿不愿意把他放出来。皇帝没说放也没说不放,却把成年的儿子都叫到跟前,询问他们的意思。

那高飞案确实骇人听闻,成家人也确实都罪有应得。人人都知道,成家是想要抬二皇子上位才做下这些事的,但又确实没证据能证明二皇子亲自参与了其中。成家最早开始算计的时候,二皇子都没有出宫建府呢。因此,这会儿只能说二皇子是被成家连累了,却不能说二皇子心有不轨、图谋甚大。

至于二皇子到底有没有心怀不轨,这就问他自己吧!

太子向来温和,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只说二皇子受牵连了,既然反省过了,就该把他放出来了。他还说,二皇子又添了一个庶子,他身上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这是在隐晦地帮二皇子讨差事。

大皇子哼了一声,仿佛看不惯太子这虚伪的性子。

五皇子向来和大皇子一个鼻孔出气,他自己没有要夺嫡的心,自然是什么话都敢说的,道:“若把他放出来,岂不是愧对边疆那些枉死的英灵?哼,应该打发他去皇祖父守陵墓!”守陵其实是种圈禁。

若高飞案是二皇子主导的,他早被圈禁了。但既然没有证据,五皇子这话在皇帝听来就毫无孝悌之心了。他从果盘里抓了个橘子朝五皇子丢去,道:“他什么他?有你这样说话的么,那是你二哥!”

五皇子接住橘子,嬉皮笑脸地说:“谢父皇赏。”

皇上招了六位皇子来,除太子为二皇子说了话,四皇子附和了太子,其余几位皇子都没说要把二皇子放出来。其中,五皇子是出言明确反对的了。而六皇子只表现得唯唯诺诺的,什么话都没有说。

显武帝看着这几个成年的儿子,心里非常失望。这种情绪和二皇子无关,而是冲着太子去的。太子明显已经压不住他的兄弟们了,所以只有四皇子附和他的话。六皇子看似胆怯,但这胆怯的人都没有站在太子这边,明显是在顾忌着大皇子啊。至于大皇子,他对于储君的不满已经公然写在了脸上。

显武帝气太子不能拿出储君的魄力,也气大皇子对太子的挑衅。

再联想到最近朝堂上发生的很多事,显武帝的气就有些不顺。

边静玉来时,几位成年的皇子刚走。显武帝见到边静玉,就想起他家庶妹要做五皇子侧妃了,顿时对边静玉有些迁怒。边静玉是显武帝打算培养起来留给太子用的,虽说这样的心思不为他人所知,但其实显武帝这念头已经存在很久了。结果这会儿边家却和五皇子结了亲,这不是在打皇上的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