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54(1 / 2)

作品:《大魏旧事

陈正新不喜不怒,道:“言之有理,只是朕那皇兄本事大得很,居然能在短短半月之内连攻三城,朕是担心,朕若是再退让,会助长敌军的嚣张气焰和挫败我军士气,旧年北征失败而归的阴影,会再度被覆上。而且,他此番南下并非莽撞,是有备而来,朕若是稍有犹豫,只会让他转了空子,届时只怕等不到军郡的援军,他等铁骑便踏入我关中腹地了,何等耻辱。”

不等群臣反应过来,陈正新忽然将手中的加急军情丢在几案上,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不是想要坐这龙椅吗?朕亲自去看看,他有没有这本事。”

他要御驾亲征。

陈正宏,朕要让你知道,皇位之争时你没有赢过我,现在仍然没有赢过我的可能,以后更不可能。

第50章第50章

联军已到普阳,各路军郡援军还在赶来的路上。

陛下要赶往普阳一线应敌一事毫无疑问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徐聘当然也反对。陈正新自然不是意气用事,但是北地军的凶残两年前众人在心里已经有了底,那个从来没有败绩的云闵将军,这两年,实力只增不减。即便是大魏军这两年丝毫不懈怠军事,但是松弛了百年的军队,并不能在一年半载的时间里威震三军,出奇制胜。

北地月狄人天性剽悍,果敢善战,这也是大魏军所不具备的。

徐聘经过碧香楼时,闻到了淡淡桂香,一时间怀疑自己记错了时令,他微微诧异,一旁的沈弋道,“早先那株金桂娇贵得很,听说是引来的异域品种,光是照顾的人就有好几个,现在估计是养不起了。”

徐聘释然,道,“四季桂挺好的。”

沈弋又道,“打仗,劳财伤民一类词挂在官员嘴边,真正苦的,还是老百姓。”

关中皇城尚且如此,其它五境之地就更不用说了。

“国库每年都在往外拨银,可是一路分发下去,天高皇帝远,大多数都流进了贪官的私邸。”徐聘无奈道,“大魏的官制本来就有问题,到了陛下这一代,弊端就完全显现了,即使变革官制,陛下也需要时间,而勤王根本不给大魏喘息的机会。”

沈弋沉思片刻,问徐聘:“许兄,北地军真那么厉害?”

“我不知道。”徐聘低声道,“先皇将勤王送到北地真是个天大的错误。”

京畿军出征那日,徐聘没去送。

郑凯成等一干重臣随行亲征大军,李奉常照例留了下来,徐聘也留了下来。他身受重托,一朝又多了额外公务,他需要上手时间,确保雍京一切运转保持正常。

他想了解大魏的税运转规律,找出民法令的存在的弊端。

户僚掌执钱礼驺对徐聘很是赞赏,他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将各地近几年的税状况摸了个透。因为大魏官吏律法规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六监那边官员眼睛尖得很,怨气又重,逮着官员小疵点就往大里写,徐聘不得不小心翼翼,所幸这次皇帝亲口指定徐聘为代政官员之一,避了很多麻烦。

起初国考时他是真的想出人头地,有尊严地活着,可是越走越远,他觉得这样不够。

他是真的想做点什么。

尊严和自由是相对的。一个人活着,除了追求身外之物以外,总得要一些信仰。

“真是天助我也,呵呵。”陈正宏问道,“他原话如何?”

“回郡王,西南的靖王说,兄长尽管放手干,南州一带军郡的郡王由我来说服。”

“好。”陈正宏笑了一声,“看来南州各郡经年圣恩寡薄,各方颇有怨言啊。”

恰逢云闵走了进来,陈正宏将此事与他说了,云闵当即道,“属下先恭喜郡帅。”

一旁的参军附和,“王爷英明神勇,八方信服。”

陈正宏意犹未尽,道,“毕竟拥立之功的好处远比救驾多得多,而且,这天下也没换姓,何乐而不为?”

云闵:“郡帅,末将听闻天子近年似乎有意变更地方官监督法制,南州一带如此表态,莫不是与此有关?”

“这也是我们出兵南下的原因。”陈正宏拍拍云闵的肩膀,“云将军带兵打仗一把好手,对于时局把握,还是欠缺些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