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468(2 / 2)

作品:《老大是女郎

作者有话要说:尽力了……改了又改……因为字数的缘故只能把前面一章的结尾部分挪过来一点

☆、结局(上)

快入冬时,经朝中九卿推举,推举傅云英为副都御使,负责巡抚荆襄,抚治流民,清理赋役。

傅云英经略荆襄、安抚流民的成就有目共睹,朱和昶提出要设立巡抚时,六部尚书、都御史、通政司和大理寺基本都推选傅云英。

本来巡抚就有从大理寺卿、少卿、丞中推升的旧例,她奉命南下荆襄时,大臣们就猜到会有这一天。

等民乱平息,不等朱和昶暗示,九卿就主动建议由治理地方有功的傅云英镇守襄城。

襄城和宣府、大同那样的边境重镇不一样,宣府、大同的巡抚和地方总兵、中官互为牵制,像襄城这样处于几省交界的山区,只会在民乱时临时选派巡抚督查,文武兼管,掌地方军政大权,地位很高。

不过等荆襄稳定下来,就用不着总揽大权的巡抚了。

同时,朱和昶还力排众议,要傅云英遥领吕宋总督一职。

吕宋远在海外,吕宋总督只是个虚职,但总督比巡抚高一级,所以朝中还是有人提出反对。

这时候,白长乐那帮外国人因为屡次献计有功,加上帮助工部锻造新式武器,已经获封官职,听说朝廷要重新设立吕宋总督,强烈支持。

若吕宋港总督是傅大人,对他们这些已经和傅大人建立起亲密友谊的传教士来说,是好事啊!

以前的吕宋总督由吕宋港当地的华人担任,名义上是朝廷任命的,但只有一个名号。

简单来说,就是船队抵达吕宋港,答应当地华人的请求,任命他为吕宋总督,然后就撒手不管了。

现在海禁解除,朝廷试图控制西洋和东西方的几条航线,不会再和以前一样对吕宋当地华人不闻不问,自然要重设总督,管理港口贸易。

朱和昶暗示百官,谁反对傅云英当吕宋总督,必须推荐出一个更合适的人选,然后派其出海到吕宋港就任。

朕选傅云,你们说不行,那你们挑个人出来,不然就闭嘴!

百官大惊失色。

在他们看来,吕宋远在海外,是蛮荒之地,哪里比得上中原富饶繁荣?谁想去那些荒岛当一个连知县都不如的总督?

而且出海一去就是几年,能不能回来都不知道,回来了也已经物是人非,还怎么升官加爵?

他们不当这个总督!

不仅他们不当,还不能让别人推荐自己,不然可能真的被皇上送去吕宋啊!

一时之间,百官人人自危。

这不是推荐,分明是把别人往火坑里推啊!

于是,谁听到有人推荐自己,立刻哆嗦两下,站出来大声反对,表示自己对吕宋一无所知,也不熟悉海上贸易,这差事,还是让傅大人干吧!

平时有仇的趁机卖力推荐对方的亲朋好友,还美名其曰自己大度,唯才是举。

被推荐的人嘴巴都气歪了,还得堆起一脸笑表示自己才能不够,担不起这个重任。

傅云英不在,刑部和都察院的官员彻底没了顾忌,慷慨激昂,唾沫横飞,把傅云英这几年来的功劳一件件、一桩桩翻来覆去地大夸特夸,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夸到激动处,甚至潸然泪下。

“皇上,傅云乃能臣啊!臣不及他多矣!”

“傅云刚直不阿,屡建功勋,宽柔并济,既能安抚流民,平息□□,又能惠及后世,总督人选,非他莫属!”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殿前黑压压一片脑袋,大部分人都愿意推举傅云英。

朱和昶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王阁老和范维屏几位阁老身上,“众卿以为如何?”

王阁老自然不会反对。

吕宋总督?哈哈,以前的吕宋总督就是个华商,这就是个虚名,给傅云吧!

朱和昶将众人松了口气的神色尽眼底,不动声色,退朝后,命内